我身後是合浦的紅樹林,據說蘇東坡當年從海南回到合浦就在這裏登陸。
與程樹榛參觀海角亭。海角亭是宋朝年間為紀念漢代合浦郡太守孟嚐施行德政而建,亭內懸掛有蘇東坡到海角亭遊覽時題刻的“萬裏瞻天”四個大字。
難怪大赦後蘇東坡對名利和官場極端厭惡,我們今天也能觸摸到老人那對床聽雨靜無燈火的淒涼孤獨之感。
合浦還以出產南珠聞名於世。國際珠寶界早有這樣的說法,“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西珠即洋珠,東珠即日珠。珠子久放,起化學變化發黃,失去光澤和價值,“人老珠黃”成語源於此。而南珠不易發黃,光澤耐久,最為名貴。據說日本人棄瓊花異寶,但求南珠。蘇東坡所仰慕的地方,“珠還合浦”的傳說早已風靡於世。珍珠自古是權貴和財富的象征,慈禧太後和英國女王頭飾上的珍珠據稱都是合浦珍珠。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成語大辭典》第1770頁這樣介紹:【珠還合浦】《後漢書.孟嚐傳》:“遷合浦太守。郡不產穀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常通商販,貿糴糧食。先時,宰守並多貪穢,詭人采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於交阯郡界。於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貧者餓死於道。嚐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歲,去珠複還。”合浦:漢代郡名。後以“珠還合浦”比喻人去而複回或物失而複得。唐.駱賓王《上兗州啟》:“珠還合浦,波含遠近之星。”《野叟曝言》三七回:“聞未家隻有兩女,其幼者已沈西湖,生死未卜,方才老伯說是兩位小姐,想已珠還合浦矣。”合浦人感念孟嚐太守,不僅建亭立廟,還將合浦珠城稱為廉州。有《孟太守祠》為證:“為官合浦去珠還,萬古流芳天地間。富貴心輕如敝屣,貞廉名重並高山。”在海南,蘇東坡早就想到這天涯海角的盡頭,緬懷孟嚐太守的遺風。
合浦營盤漢代的珍珠城
蘇東坡到了廉州,太守張左藏及士人鄧擬、劉幾仲等人招待了他,風景優美的鄧擬園林長春亭,便是蘇東坡當時駐足之處。長春亭在城內東北碧波湖的一個小洲之上,四周垂柳成蔭,百鳥囀鳴湖上菱荷亭亭玉立,菱茨滿湖,東道主張左藏、劉幾仲、鄧擬常在長春亭宴請蘇東坡,賓主相得甚歡。蘇東坡看到合浦山輝川媚,確是一個富庶之地,總算了卻了遊覽珍珠之鄉的夙願。
東坡每日在長春亭左邊的清樂軒與張左藏、劉幾仲、鄧擬等人品茗談詩,心中的憂鬱得以稍解。一天,正是陽光和煦天氣,他們穿過孟嚐流芳坊,便登上還珠亭,亭內騷人遷客題吟的碑刻甚多,古碑琳琅滿目,高大的《還珠亭碑記》立於亭的中央,東坡讀完碑記感慨萬端地說:“孟嚐高潔,施政廉明,去珠複還,無怪乎千古譽為盛事。”
東坡在合浦的日子裏,石康縣令歐陽晦夫探訪了他,歐陽晦夫看到宦途坎坷的老友獲赦北歸,萬分高興,因為當時罹遭貶逐的人,大多已登鬼錄;元豐七年東坡次子蘇遁夭折。不久愛妾朝雲又病逝於惠州,親人離散,隻有蘇過陪伴著他。知己友好在這天涯海角,久別重逢,確是像夢境一樣。歐陽晦夫將自己的詩稿請教蘇東坡,並要求東坡為他書寫乳泉賦,東坡都一一滿足了他的要求。在與老友相逢的日子裏,蘇東坡偕歐陽晦夫、張左藏和鄧擬等人遊了這遠近著名的海角亭。海角亭緊傍廉江,麵臨浩瀚的大海,東坡等人在那裏臨流賦詩,聽海角潮聲,遠眺茫茫大海,想到自己離親去裏,貶謫邊郡,而今獲赦北歸,不久即將和家人團聚,興起無限感慨,他揮毫寫了“萬裏瞻天”四個大字,抒發他對家國的懷念,為古亭增輝不少。
我想,蘇東坡當時的心境可用他曾經寫過的一句詞來概括:“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他曾在合浦親手挖過一口水井,對珠鄉的風土民情深切懷念。他離開合浦後第二年病逝,合浦不僅成為他遠棄官場的覺悟之地,而且還是他生前充滿美好回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