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500強的麵試題中,最讓應聘者感到頭疼的,就是在麵試過程中,麵試官不經意間拋過來的難題。那些難題有時隱藏在一些常見問題中,回答不好求職就可能前功盡棄。
若幹難以應付的局麵
企業除考察應聘者形象、舉止以及表達能力外,很看重應聘者在各種壓力麵前的應變能力。不過,麵對麵試官時,考生們盡管不乏充分準備,臨場卻往往僅把自己當作應聘者,而不是這台“戲”的主角甚至是主持人。
1“腦筋急轉彎”
說出煙缸的5種用途、在2分鍾內講完《泰坦尼克》的故事情節,如何把僅值1元錢的茶葉用8元的高價賣出……當你坐在應聘席上,對麵幾個麵無表情的“家夥”突然提出這類“腦筋急轉彎”的問題時,令應聘者不得不“暈場”。
2別出心裁的考題
有一家500強企業曾經別出心裁,把20多位應聘者按照5人一組分開,要求在15分鍾內自編一首歌曲演唱。結果在規定時間內,僅有一個組獲得成功:他們在臨時推出的組長指揮下,以一首人人會唱的歌曲為藍本,按照各自分工填詞、整理後一次通過。此舉正符合講求團隊精神和組織能力的考題要求。
3不宣而考的考題
招聘考試有的是事先明確地讓應聘者知道是在考他,而有的則是事先不講明,在應聘者不留意中進行測試的。有一家食品公司招業務員,老總特意留下10位初試入選者吃午飯。不想下午複試時,午餐交談甚歡的3位應聘者中選,而心事重重,食不甘味的另7位卻全部名落孫山。這位老總事後解釋說,公司要求每個員工都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否則是做不好業務員工作的。像這樣的考題就提醒應聘者:在參與招聘單位的一切活動中,都要增強應試意識,處處留心招聘單位在暗中測試你,爭取成功。
4故設圈套的考題
Jack應聘電視台記者,筆試過關後參加麵試,麵試官問道:“你說你愛好寫作,可是我看了你填的報考表,在‘自我評價’欄中居然出現了三次語法錯誤。現在既沒有多餘的表格,也不準塗改,你怎麼辦?”Jack吃了一驚,填表時他字斟句酌,怎麼可能出現這樣的錯誤呢?時間不允許他多想,他當機立斷,邊想邊回答:“為了彌補失誤,我在表後附一張更正說明,上麵寫道:‘某某地方出現了三處語法錯誤,實屬填表人的粗心大意,特此更正,並向各位致歉。’不過……”。他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在發出這份‘更正說明’之前,我想知道是哪些錯誤,因為不能無的放矢,錯誤地發出一份‘更正說明’,我不願意犯這種錯誤。”麵試官們笑了,原來這是故設的一個圈套。
5答案因職業而異的考題
有一位優秀大學畢業生參加一家企業招聘的麵試,自我介紹後麵試官就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請回答1+1=?”這位畢業生稍加思索便十分自信地回答:“你需要它等於幾,它就等於幾。”結果他被淘汰了。麵試官解釋原因時說:有一位企業老總在招聘部門經理時也問過“1+1=?”問題,有一位應聘者的答案與這位畢業生的答案一樣,結果這位應聘者被錄取了,顯然這位畢業生也看過這樣的題,但他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職業特性。人家應聘的是企業的部門經理,企業老總希望他一年創造上百萬的利潤,那他就得朝這個方向去努力。但這裏招聘的是普通職員,普通職員的基本素質之一是實事求是。因此他對1+1=?的回答隻能說明兩個問題:要麼是生搬硬套,要麼是盲目服從。這與普通職員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6“暗藏殺機”的考題
麵試開頭的問法有許多種,有的在應聘者毫無知覺的前提下就會探到許多有關的信息。例如:“你是怎樣來我們這兒的?”這是在測試應聘者對交通路線的熟悉程度及對諸如對機動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的使用能力。這種題目對銷售、外勤等人員的應聘者提問的可能性較大。又如“我們廠裏有個籃球場,你進來的時候看到了吧?”這是在測試應聘者履曆的真實性,很有可能是應聘者在“業餘愛好”欄中填寫了“打籃球”。很顯然,籃球愛好者肯定對一個偌大的籃球場是不會視而不見的。所以,參加求職麵試,特別是遇到“老奸巨猾”的麵試主考官時一定要小心。雖然看上去十分“慈祥可親”,總是笑眯眯的,臨走時還“熱情洋溢”地說一句“回去等通知吧!”說不定你早已被他讀得十分透徹了,或許你被拒之門外,還蒙在鼓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