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林則徐深知英國的艦隊與大炮較我都占優勢,便與關天培研究製訂了以小股船隊偷襲敵艦的作戰方案。當敵艦接近我防線時,關天培早已準備好小戰船,每船有三四名水手,船上裝滿了幹草、火藥,偽裝成運糧運菜的民船,迷惑敵人,乘風勢向大船開去。當敵船發現情況有異時,水船已紛紛圍在每艘大船的周圍。隻見小船紛紛火起,火勢直撲英國兵船,燒得英軍狼狽逃竄。
一連幾天都是如此,英軍前進不熟悉水路,固守又無價值,最後想高價收買向導。義律派人費盡周折才找到三名願意做向導的人,是一老二少。喬治十分高興,先付五十兩銀子,進入港口後再給一百兩。老頭微笑著答應了喬治的條件,指引英船,越過一個又一個的暗礁,順利地航行了四個多小時,來到一個小島,老人說:“我們先上島上看看是否有埋伏,然後再前進!”喬治說:“留一個人在船上。”老人帶一名青年向小島遊去。當這一老一少消失在小島上後,突然從小島四周射出巨大的火龍,直向敵船噴來,轟轟的爆炸聲,嚇得英軍連呼帶叫:“中計了,中計了!”再尋找船上的向導,已無影無蹤。喬治東一頭、西一頭亂闖一陣,好不容易才逃走,但還有一艘船觸礁。
喬治狼狽地逃到公海後,淡水、食品供應都發生了危機,特別是淡水,所存無幾。義律憑自己在中國多年,知道一些小島有淡水,命七十多人帶著帆布桶去附近小島取水。眾人來到島上,一見碧綠的泉水,高興極了,每人都痛痛快快地喝起來,喝完後,都捧腹大叫:“痛死了!”紛紛倒下死去,逃回來的人所帶的水也不能飲用,使喬治茫然失措。
廣東水師在林則徐、關天培的指揮下,連連勝利,道光皇帝接到捷報,更加高興。傳諭嘉獎林則徐、關天培及水師們。撥銀五萬兩,賞林則徐玉如意一把,賞關天培寶刀一口。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世界上最美麗、最宏偉的皇家大花園,最大的珍藏館,世界級的奇景異觀,幾世幾代中國人的心血,隨著濃煙的飄散,從此化為灰燼不再存在。
英法兩國尋機挑釁
英法侵略者為擴大侵華權益占有中國市場,尋機挑釁是輕而易舉的事,“馬神甫案”和“亞羅號事件”就是英法政府為發動侵華戰爭所尋找的借口。
直逼天津清政府投降
為了迫使清政府就範,英法聯軍決定北上進犯大沽口,奪取天津,以天津作為向清政府要挾的籌碼。
英法侵略軍向大沽口發動進攻時,美俄的艦艇也趕來助威。英法輕易拿下大沽炮台後,便直撲天津城郊,擺開了對天津的攻勢。清朝政府束手無策,急忙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全權大臣向侵略者求和,表示投降。
《天津條約》簽訂
1858年6月26、27兩日,兩名全權大臣代表朝廷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天津條約》,定於1年後在北京批準換約。這項條約規定:除了賠款以外;還答應外國公使駐北京;增開南京、漢口、煙台、營口等10處口岸;允許外國人到中國內地通商、傳教等等。外國在中國的權利明顯增大。
可是,這個激起中國人民強烈不滿的不平等條約,英法政府還感到不滿足。他們覺得所得到的利益太少,決定再次使用武力逼清政府退讓。
英法占領天津挺進北京城
1859年6月,英法侵略者以護送代表到北京交換條約為名,派軍艇運載2000名軍人蠻橫衝進大沽口,一舉拿下天津,直逼北京。鹹豐皇帝驚恐萬狀,帶著後妃、親王、侍郎等大臣,倉皇逃往熱河。留下他的弟弟恭親王奕計在北京,與英法侵略者談判。
整個京城毫無抵抗,便繞過北京城的安定門和德勝門,占領海澱地區,向圓明園進兵。圓明園位於北京西郊海澱附近,始建於明朝,以後又經清朝乾隆、雍正等曆代皇帝征集全國能工巧匠,耗用無數金銀,重又加以擴修,精心經營150年,成了世界上最美麗、最宏偉的皇家園林。
闖進圓明園搶奪珍寶
闖進園內的侵略軍沒有找到皇帝,但發現了數不清的珍貴文物和金銀珠寶。侵略者一見到五千年璀璨珍品頓時紅了眼。他們撲上前去,大把地往袋裏裝,腰裏塞,裝不下就用搶來的綢緞和刺繡品作包袱,將文物珠寶盡量往裏裝。東西多的實在裝不下,隻好見到金子就丟掉銀子,見到珠寶又將金子扔掉。無價的瓷器和琺琅瓶因為太大,無法拿動,幹脆打碎;楠木器具、銅器、象牙雕刻也肆意用槍托毀壞。
每一個法國兵都從圓明園搶到價值約三四萬法郎的珍貴物品。一名法國軍團指揮官搶掠的奇珍異寶和金剛石,價值竟達80萬法郎以上。當時的法軍軍營堆滿了各種各樣的鍾表,五光十色的綾羅綢緞和數不盡的珍貴文物,價值達3000萬法郎。沈源、唐岱所畫的《圓明園四十景圖》也被他們搶去,收藏在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
在這期間,英國侵略軍頭子格蘭特竟公然下令,準許軍官分批到圓明園搶掠;幾天以後,又下令全軍可以“自由劫掠”。幾天來,凡是園裏能搬動的金銀珠寶和珍貴文物都被搶走。單是英國陸軍二等軍官赫利斯一人搶到的黃金就值22000英鎊,贓物中1英尺高的黃金樹和7英尺高的黃金塔等藝術品,都不在其內。晉朝大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也落入敵手,現在還藏在倫敦大英博物館。
焚毀圓明園欲滅罪證
對圓明園進行了野蠻的掠奪和破壞以後,為了掩蓋罪行,也為了讓清政府見識一下他們的厲害,英國全權公使額爾金又下令將圓明園全部焚毀。
10月18、19那天,三四千名英國騎兵一齊出動,在圓明園四處放火。霎時間濃煙滾滾,火光衝天。黑煙結成煙團,在天空中向東南流動,長達百餘裏,日月無光,難辨白晝。
萬惡的侵略軍接著又搶劫了暢春園和海澱鎮,把圓明園的附屬園萬壽山的大報恩延壽寺、靜明園的16景、靜宜園(香山)的28景和81間銅殿,也洗劫一空,然後放火燒毀。
世界上最美麗、最宏偉的皇家大花園,最大的珍藏館,世界級的奇景異觀,幾世幾代中國人的心血,隨著濃煙的飄散,從此化為灰燼不再存在。
英法威逼簽訂《北京條約》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以後,又在地壇一帶修築工事和炮台,做出攻打北京的架式。清朝政府驚恐萬狀,立即下令打開安定門,讓英法聯軍進城。英法聯軍一進城,立即將安定門重兵把守,把大炮設在城樓上,然後向留守在北京的恭親王奕計發出最後通牒,聲稱如果不接受他們提出的全部條件,就要像火燒圓明園那樣燒毀北京城內的所有皇宮。俄國公使伊格那提業夫也出麵幫助英法侵略者說話,逼迫清政府投降。奕計在英法兩國武力的恫嚇和俄國的誘逼下,接受侵略者提出的全部條件,分別與英、法兩國簽訂了更加屈辱的《北京條約》。
《北京條約》除了承認《天津條約》完全有效外,還增加了新的條款:開放北京的門戶——華北最大的海港天津港為通商口岸;割讓九龍給英國。
洋務自強運動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國曆史進入了長達35年的自強運動時期。
自強運動的前期,清政府興辦了一係列近代軍用工業。
曾國藩設立安慶內軍械所
1861年,在鎮壓太平天國時,為增強湘軍的作戰能力,曾國藩設立安慶內軍械所。這是洋務派興辦軍火工業的最初嚐試。
李鴻章創辦上海洋炮局
1862年,李鴻章任用英國人馬格裏在鬆江創辦上海洋炮局。1863年,他把該廠遷到蘇州,改稱蘇州洋炮局,購入一些西式機械設備,製造武器彈藥供給淮軍,用於對太平軍作戰。1864年,馬格裏在李鴻章支持下,買下英國“阿思本艦隊”所帶的修造槍炮用的機器,提高了該廠的生產能力,每周可生產炮彈1 500至2 000發。
李鴻章成立江南製造總局
1865年,李鴻章購買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記鐵廠。將這所鐵廠與丁日昌和韓殿甲主持的設在蘇州的兩個炮局合並在一起,加上容閎從美國購來的機器,成立江南製造總局。這所兵工廠最初計劃以造船為主,後來改為製造槍炮、彈藥、水雷等武器為主,同時也造船、鋼以及製造簡單機器。該局所產軍火主要供給南北洋軍隊,也調撥給各生活上軍隊。雇傭工人約2 000人,聘用英國技師。同其他軍火工廠相比,江南製造總局經費充裕,技術力量雄厚,是近代中國第一個大型兵工廠。
李鴻章承建金陵機器局
1865年,李鴻章把馬格裏主持的蘇州洋炮局遷到南京,加以擴充,成為金陵機器局。該局的廠址設在雨花台附近,專造槍炮彈藥,規模小於江南製造總局。
金陵機器局的產品大都供應淮軍及北洋,一小部分撥給南洋和沿江各省。該局在英國人馬格裏主持下,所造大炮質量低劣。1875年1月5日,大沽炮台試放該局製造的兩門68磅重炮彈的大炮時,發生爆炸,當場炸死士兵5人,重傷13人。主持人馬格裏卻拒絕承擔責任,要求重新演放,結果仍舊炸裂。李鴻章將馬格裏撤職,此後改由中國人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