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1 / 3)

第六部分

孫中山創建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裏程碑,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國勢衰敗革命鬥爭形勢高漲

清王朝自鴉片戰爭以後,國勢更加衰敗。神州大地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一些愛國的仁人誌士,紛紛起來提出效仿西歐,實施新法,倡導富國強民的政策,但均遭到鎮壓,使全國反清的鬥爭由一般的民眾組織鬥爭,轉化為有一定的理論為指導的革命鬥爭。

革命組織不斷湧現

最早的革命鬥爭組織是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從1903年夏季起全國又先後湧現出黃興、宋教仁領導的“華興會”;蔡元培、章太炎領導的“光複會”;孫武等領導的“日知會”等等。

孫中山結識黃興

1905年夏,孫中山結束了在歐美發動留學生和華僑的工作又匆匆趕回日本。7月的一天,他經一位日本友人宮崎的介紹,拜訪了黃興。兩人一見如故,孫中山暢談革命形勢,並建議“興中會”與“華興會”聯合,共同致力革命,當即得到黃興的讚同。宋教仁得知後,也十分讚同。不久,湖北、四川、廣東以及其他一些省的留學生也一致擁護孫中山的主張,組織統一的革命團體。

孫中山倡導集中力量

不久,孫中山在東京邀集留日學生和旅日華僑見麵。與會者不論見過麵,還是沒見過麵的,都對孫中山為革命奔走的業績早有耳聞,紛紛請他先給大家講幾句話。孫中山環視坐在他周圍的為國為民獻身的誌士仁人,興致勃勃地說:“今天,是濟濟一堂!到會同誌都是學業充實,誌氣堅銳,魄力雄厚的人,而且多數能文能武。從事革命事業,一定是英雄大有用武之地。我和諸君見麵,第一個感覺就是中國的前途大有希望!”人群中響起一片掌聲,孫中山輕輕揮揮手又說:“現在國內局勢十分危急,列強虎視眈眈。但,我說革命事業怕的是自己內部不統一,這一省想起事,那一省也想起事,各自為戰,這樣,力量不集中,既不能推翻清政府,革命力量也保存不住。列強還會乘機謀利。”

坐在一旁的黃興插一句說:“是這樣!我們華興會想在湖南起義就失敗了,革命要成功,必須組織起來。”

組織同盟會發布宗旨

與會者一致同意聯合起來,成立一個組織。孫中山被推舉為會議主席。討論的第一個議題是:這個統一組織的名稱和宗旨。代表們一致同意叫“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宗旨,孫中山想出16個字:“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代表中有少數人對“平均地權”有異議,但經過孫中山耐心的開導,基本上通過了。

擬定入會誓詞不作清朝人

第二個議題:擬定一個會員入會的秘密誓詞,當時由孫中山起草,黃興、陳天華略加修改。在誓詞中明確提出“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接著,孫中山領著代表們莊嚴宣誓。宣誓後,孫中山欣然地說:“可慶可賀,從今日起,我們不是清朝的人啦!”

批駁保皇黨激勵革命鬥誌

8月13日,孫中山在歡迎他的千人大會上,用鐵一樣的事實批駁了康有為、梁啟超等保皇黨的陳詞濫調。並號召革命有誌之士絕不能“無所藉手,蹉跎歲月,寸功不展”,隻要“發奮自雄”“易舊為新”,在數十年內不僅“舉西方之文明而盡有之”,而且勝過他們也是可能的。

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8月20日下午,在東京市赤阪區靈南阪,日本友人阪本金彌的住宅內舉行了同盟會正式成立大會。出席大會的會員有一百多位,大會在孫中山的主持下,通過了同盟會的章程和宗旨。大家一致推舉孫中山為同盟會總理。大會又采用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原則設立了機構,同盟會下設支部。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裏程碑,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慈禧“立憲”

不久,同盟會又創辦了自己的機關報——《民報》,孫中山親自寫了《發刊詞》,他第一次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從此,民族民主革命以更迅猛的腳步前進了。

正當同盟會成立之際,慈禧也玩弄“預備立憲”的政治花招,與同盟會相對抗。慈禧於1905年7月接受了袁世凱的建議,派五位大臣出國考察憲政,以做“預備立憲”騙局中的馬前卒。

朝廷準備立憲的消息傳到保皇派康有為、梁啟超處,二人如獲至寶,立即向各地保皇派發出通告改保皇會為“國民憲政會”,鼓吹君主立憲,揚言在中國“隻可行君主立憲,不能行共和革命。”

康有為和梁啟超為師生關係,二人是維新運動的領袖,由於一些原因,康有為變得保守起來,不讚成,民主革命。後來,梁啟超的思想,漸漸向同盟會靠攏。

孫中山揭露立憲本質

在這種政治形勢下,孫中山斷然指出:“革命、保皇二事,決分兩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東西之不能易位。”並舉出大量的事實,揭穿清政府玩弄假立憲的伎倆是一個企圖苟延殘喘的卑劣陰謀。

廣州起義

繼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後,中共又發動了規模較大的廣州起義。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此後,在曾是革命策源地的廣州城,國民黨反動派大肆逮捕、殺害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我黨的優秀兒女蕭楚女被敵人槍殺後拋入了冰冷的珠江;工會、農協等革命團體被取締;工人的福利被取消;廣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為反擊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決定在廣州發動城市工農兵聯合起義,奪取廣東政權,重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擔任起義總指揮。

同年11月,統治廣州的軍閥張發奎等人與桂係軍閥黃紹竑爆發軍閥戰爭,張發奎的大部分部隊調往前線,廣州城防空虛。26日,張太雷召開省委常委會,決定利用這一時機發動起義。

在張太雷、蘇兆征、葉挺、葉劍英、周文雍、聶榮臻等同誌的領導下,起義的準備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然而,風雲突變,起義的機密被泄露,敵人要解除葉劍英領導的教導團的武裝。這支教導團是起義的中堅,如果它被繳械,無異於釜底抽薪。在關鍵時刻,起義總指揮部決定起義時間提前。

1927年12月11日淩晨,教導團營房裏發出了緊急集合的哨音。幾分鍾後,全體官兵整齊地列隊於廣場上。葉劍英身著工人服,頭戴工人帽,站在大家麵前。望著一張張年輕、充滿朝氣的麵孔,他揮動手臂激動地說:擺在我們麵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聽從敵人的擺布;一條是拿起武器與敵人鬥爭。我們有廣大工農群眾的支持,隻要拿起武器同敵人幹,最後勝利一定屬於我們的!話音剛落,全場就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

接著,全團官兵舉行了起義誓師大會。首先由張太雷簡明扼要地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接著葉挺作了戰前動員,並布置了戰鬥任務。會場上,群情激昂,在“打倒國民黨!”、“打倒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聲中,全體官兵將軍帽上的青天白日徽章摘下,摔在地上,將鮮豔的紅領巾係在脖子上。

3時30分,隨著起義口令“暴動”的發出,教導團打響了起義的第一槍。刹那間,廣州城內槍聲大作,硝煙四起。

按照預定計劃,一路起義軍直奔廣州市郊的沙河鎮,襲擊國民黨駐廣州的主力部隊。經過一陣猛烈的衝殺,敵人很快敗下陣來,六百多敵軍舉械投降。

另一路起義軍由葉劍英帶領,攻打敵公安局。當他們趕到預定地點時,周文雍率領的工人赤衛隊已經和敵人交上了火。赤衛隊員高喊著“衝啊!殺啊!”,直搗公安局的大門。敵人將機槍架在門口,瘋狂地向隊員掃射。赤衛隊的進攻受阻。“散開!靠攏牆邊!靠攏牆邊!”指揮員看到自己的好戰友一個又一個地倒在血泊中,強壓心中的怒火,重新部署力量指揮進攻。恰好,葉劍英率教導團及時趕到,他們迅速投入戰鬥,用火力壓住敵人。一部分赤衛隊員趁機摸到公安局圍牆下。圍牆高三米多,上麵嵌滿了尖利的碎玻璃。正當大家束手無策時,一名隊員靈機一動,高喊:“騎膊馬上去!”於是,十幾名隊員踩在同伴的手臂上,攀上圍牆,拔出手榴彈,向院中的敵人投去。此時,起義隊伍也打退了守在公安局大門外的敵軍,砸開鐵柵門,衝進了公安局。大家一麵高喊:“喂,士兵兄弟,快繳槍,繳槍投降不殺!”一麵與負隅頑抗的敵人殊死搏鬥。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戰,敵公安局這塊硬骨頭終於被起義軍啃了下來。隨即,起義軍打開牢房,救出了被囚禁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接著,無線電訊局、郵政局、各區警察署、國民黨的黨政機關也很快被起義軍占領。在廣州的部分越南、朝鮮革命者也參加了起義。

第二天清晨,伴隨著零零星星的槍聲,廣州城的大街小巷鑼鼓喧天,一麵麵紅旗在晨風中飄揚,一陣陣笑語在空中蕩漾。6時整,一麵繡著鐵錘、鐮刀的紅旗冉冉升起在原公安局的樓頂上,廣州工農民主政府——廣州蘇維埃政府正式成立了。蘇兆征任主席,楊殷、周文雍、彭湃、陳鬱、何來、張太雷、惲代英、葉挺分管肅反、勞動、土地、司法、經濟、海陸等委員會及工農紅軍。工農民主政府還頒布了對內對外的革命綱領。對內,一切政權歸蘇維埃——工農兵代表會議;打倒反革命的國民黨;打倒各式軍閥;保證勞動人民之集會、結社、言論、出版和罷工的絕對自由。對外,聯合蘇聯,打倒帝國主義。隨後,工農民主政府組織群眾上街宣傳;搜捕反革命分子,實行郵電檢查;沒收了反動資本家的囤糧;出版了機關報——《紅旗日報》。還組織女共產黨員、女共青團員和女工製造軍用材料、旗幟,並擔負傳遞消息和運送、看護傷員等工作。整個廣州城沉浸在一片沸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