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題詠
黃鶴樓詩
武昌守倅,一日對弈,有道人不通姓氏直前,曰:“吾國手也。”守試與弈,才下僅八子,即曰:“太守負矣。”守曰:“汝子未盈局,安知吾負?”道人曰:“吾子巳分據要津矣,是以知之。”已而果然。如是數局,守皆負。俄拂袖去,不見。守令人遍城尋之,聞在郡治前吹笛。才至郡治前,則笛聲東門。至東門,則聞在西門,至西門,則聞在南門。至南門,則聞在北門。至北門,則聞在黃鶴樓前,道人走往石照亭中不見,但見亭中有詩曰:
黃鶴樓前吹笛時,白蘋紅蓼滿江渚。
衷情欲訴誰能會?惟有清風明月知。
末書一“呂”字。
因緣會遇或遇而不遇
何仙遇道
何仙姑,靈陵市道女也。始,十三歲隨女伴入山采茶,俄失伴,獨行迷歸路。見東峰下一人,修髯紺目,冠高冠,衣六銖衣,即洞賓也。仙姑始仆仆亟拜之。洞賓出一桃曰:“汝年幼必好果物,食此盡,他日當飛升,不然,止居地中也。”仙姑僅能食其半。髯者指以歸路。仙姑歸,自謂止一日,不知已逾月矣。自是不饑無漏,洞知人事休咎,後屍解去。洞賓嚐謂仙姑曰:“吾嚐遊華陰市中賣藥,以靈丹一粒,置他藥萬粒中。有求藥者,於瓢中信手探取與之,觀其緣分也。如是數日,他藥萬粒探取入手,而此丹入手即墜。”因歎世間仙骨難值如此。
道友講經
陳澹然富而儒者也,惟慕道,延雲水士多年,竟無所遇。洞賓詭為傭者,為治圃歲餘,所作工役,力過常人。陳愛之,然止以傭者待之而已。一日陳與一道友講《陰符經》,至“天發殺機,天地返複”,未曉殺機之旨。洞賓從旁抗聲曰:“生者不生,死者不死。已生而殺生,未死而學死,則長生矣。”陳大驚曰:“汝非傭者耶?誰教汝為此語?”既而曰:“口口。”則複繆悠其辭,不可解。道友曰:“田野村夫口口何處竊得此語耳,非實通曉也。”居無何,忽辭去,曰:“吾將遠行,明年五月五日午時複來也。”既去,寂然,後有鄉人客於巴陵,遇之。曰:“為我寄語陳公,我呂洞賓也。始意公可授道,徐察之則不悟,吾不複來矣。”言訖,走入呂仙亭竹林中不見。明年端午日午時,陳暴卒。
紹興道會
會稽山紹興癸醜道會,有道人攜涼笠而至,會散乃掛笠於壁,無掛笠之物而不墜。題詩雲:
偶乘青帝出蓬萊,劍戟崢蠑遍九垓。
我在目前人不識。為留一笠莫沉埋。
祖師勸世
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君莫作。
衣食隨緣,自然快樂。算什麼命?問什麼卜?
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眼昭昭,報應甚速。
諦聽吾言,神欽鬼伏。
《桃花女》,全稱《桃花女陰陽鬥傳》《繡像桃花女鬥法奇書》,四卷十六回
形不離乎影,影必依乎形,陽不背乎陰,陰必隨乎陽。然形離乎影必至消亡,陽背乎陰必至乖戾。是此書名之曰《陰陽鬥》,是陽背乎陰矣。陰陽背戾,陰陽安得不鬥耶?雖然,所雲形終不離影,陽終不背陰,是故陰陽始雖相鬥,終必不背不戾也。不背不戾,是陰陽已無鬥矣。陰陽無鬥,是則陰陽和合矣。陰陽和合為一,又為超凡入聖之域者。陰陽既然超凡入聖,又無紅塵之染,無紅塵之染,一無幻境之作矣。此為《陰陽鬥》之一大結也。是為序雲。 時道光歲次戊申孟冬月新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