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的野心之所以別人更強大是因為他更具前瞻力
喬布斯領導的蘋果公司,總是能在業界創造出令人側目的成績,其重要的一點是喬布斯總是對未來有著獨到的判斷與清晰的遠見,正是這種遠見,讓喬布斯的野心能夠盡情地膨脹,指引著蘋果公司不斷前進,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蘋果電腦公司的總營業額在1999年年底達到了6l億美元,淨利潤則超過了6億美元,這一數值比1998年提高了兩倍有餘。喬布斯此時把眼光放在了互聯網產業上,他認為進入21世紀,互聯網將成為增長快速的產業,而且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蘋果公司必須在這一領域有所建樹。2000年在MacWorld Conference&Expo上,喬布斯發表演講指出:“未來10年,蘋果電腦公司將是在網絡方麵獲利最多的10家企業之一。”
喬布斯一向對未來有著強大的野心。在2000年年初,蘋果的iBook筆記本電腦成了美國最暢銷的產品,憑借iBook的良好表現,蘋果在筆記本電腦市場上的占有率達到了l0%。2000年1月喬布斯宣布正式成為蘋果電腦公司的總裁,取消頭銜前麵的“代理”。喬布斯自稱“i總裁”,i代表了Internet,他要使蘋果公司成為互聯網中的佼佼者。
對未來具有遠見、判斷力以及前瞻力,這樣的野心才是真正強大的。喬布斯一直認可這一點,所以用他的遠見和前瞻力證明了他強大的野心。
德魯克認為,我們除了能準確把握今天的事情以外,將來的事情都是不可預料的。對於每個人而言,更重要的工作是要把握住已經發生了的變化。在各個領域,我們都麵臨著巨大的挑戰,特別是想引領趨勢的創業者們,更要洞察已發生的變化,並從中把握機會。把握住“已經發生的未來”,並采用一套係統的策略來觀察並分析這些變化,這才能在製定戰略決策的時候看得更高更遠,避免鼠目寸光的僵局。
喬布斯帶領下的蘋果的成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成功在於他們把電腦定位於個人電腦,普通人也可以操作。因為在此之前,電腦是普通人無緣擺弄的龐然大物,它不僅需要高深的專業知識,還得花上一大筆錢才能買到手。但是蘋果公司推出了小型化的MAC電腦,引起了電腦愛好者的廣泛關注。更為重要的是,蘋果公司還開發出了麥金托什軟件,這也是軟件業一個劃時代的、革命性的突破,開創了在屏幕上以圖案和符號呈現操作係統的先河,大大方便了電腦操作,使非專業人員也可以利用電腦為自己工作。蘋果公司靠著這一係列的實力,誕生不久就一鳴驚人,市場占有率曾經一度超過IT老大IBM。然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網絡經濟迅速發展,蘋果公司的發展卻慢了下來,未能抓住網絡化這一契機,市場占有率急劇萎縮,財務狀況日趨惡化,一度連續兩年虧損,數額高達數億美元。
德魯克在《生態願景》中寫道:明天總會到來,又總會與今天不同,如果不著眼於未來,最強有力的公司也會遇到麻煩。對所發生的事感到吃驚是危險的。哪怕是最大的和最富有的公司,也難以承受這種危險,即使是最小的企業也應警惕這種危險。
美國百事可樂公司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總經理韋瑟魯普卻開始擔心汽水市場將會走下坡路,同業之間的競爭也會變得更加激烈。為了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們相信如不做出改變百事公司就有可能走向衰亡,韋瑟魯普製造了一場危機。韋瑟魯普要求年收入增長率必須達到15%,否則企業就會失敗。
百事可樂公司的“末日管理”法,充分運用了各類資產,充分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員工日常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不斷地獲得提高,事業也蒸蒸日上了。
末日管理不僅僅在企業層麵的一種管理方法,同樣也是人們自我管理的一種思維方式,一句話,就是讓自己產生末日來臨之感。這種著眼於未來的超前憂患意識,在現代商業競爭環境中非常重要。我們從眾多的企業盛極而衰的變遷中可以看出,企業最好的時候,可能就是走下坡路的開始;產品最暢銷的時候,往往也是滯銷的開端;同樣,沒有一直優秀的人,隻有懷著憂患意識不斷努力的人。
很多人在順境中神氣十足,盲目樂觀,被眼前的成績衝昏了頭腦,認為這樣好的日子沒什麼可怕的,所以不思進取,不願去更新自我,不去學習和提高新的技能,依賴自己原有的那點優勢和長處坐吃山空,久而久之,優勢沒了,末日真的來臨,慘遭失敗,跌進低穀,從此一蹶不振。
明天總會到來,又總會與今天不同,如果不著眼於未來,最優秀的人也會遇到麻煩。所以,要想把自己的野心發揮出來,就必須對未來有一種遠見、判斷力和前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