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易係辭下傳。
〔二〕禮記曲禮雲:“卜筮者,先聖王之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
〔三〕鐸按:“源”疑當作“頑”,聲之誤也。廣雅釋詁一:“頑,愚也。”本篇雲:“世俗小人,淺陋愚戇。”是其義。
〔四〕句有誤字。鐸按:“大非”二字疑倒。本篇雲:“聖賢雖察不自專,故立卜筮以質神靈。”又雲:“及周史之筮敬仲,莊叔之筮穆子,可謂能探賾索隱,鉤深致遠者矣。“故曰”自非大賢,何足信哉”?
易有史巫〔一〕,詩有工祝〔二〕。聖人先成,民後致力〔三〕。兆黎勸樂〔四〕,神乃授福〔五〕。孔子不祈,以明在德〔六〕。故敘巫列第二十六。
〔一〕巽九二。
〔二〕楚茨。
〔三〕桓六年左傳雲:“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
〔四〕王侍郎雲:'孟子:“而民歡樂之”,音義:“歡樂本亦作勸樂。”臧氏玉琳經義雜記引左氏昭九年注疏,謂晉。唐時本皆作“勸樂”,又引中庸“子庶民則百姓勸”,及漢書王莽傳注,以證“歡”為“勸”之誤。今按靈台篇:“不日成之”,鄭箋雲:“言說文王之德,勸其事,忘己勞也。”綿篇:“鼛鼓弗勝”,毛傳雲:“言勸事樂功也”,孔疏雲:“是其勸樂之甚也。”“勸事樂功”即解“勸樂”之義。’
〔五〕桓六年左傳雲:“民和而神降之福。”
〔六〕即本篇“子路請禱”事也。禮記禮器雲:'君子曰:“祭祀不祈。”’鄭注:'祈,求也。祭祀不為求福也。詩雲:“自求多福”,福由己耳。’在'孔子曰:“我戰則克,祭則受福”’之後,古本或有“君子”作“孔子”者。鐸按:禮器此節下文亦稱“孔子曰”,則“祭祀不祈”亦孔子語甚明。
五行八卦,陰陽所生,稟氣薄厚,以著其形〔一〕。天題厥象,〔二〕人實奉成〔三〕。弗修其行,福祿不臻。故敘相列第二十七。
〔一〕論衡無形篇雲:“人稟氣於天,氣成而形立。”
〔二〕詩麟之趾疏引中候握河紀雲:“帝軒題象,麒麟在囿。”後漢書曹褒傳章懷注引帝命驗曰:“順堯考德,題期立象。”宋均注雲:“題五德之期,立將起之象。”“題象”蓋用彼文。
〔三〕白虎通三正篇雲:“王者當奉順而成之。”
詩稱吉夢〔一〕,書傳亦多,觀察行事,占驗不虛。福從善來,禍由德痡〔二〕,吉凶之應,與行相須〔三〕。故敘夢列第二十八。
〔一〕斯幹。
〔二〕爾雅釋詁雲:“痡,病也。”
〔三〕說苑敬慎篇:'老子曰:“人為善者,天報以福,人為不善者,天報以禍。”’新書大政上篇雲:“行之善也,粹以為福已矣;行之惡也,粹以為菑已矣。故受天之福者,天不功焉;被天之菑,則亦無怨天矣,行自為取之也。”
論難橫發,令道不通。後進疑惑,不知所從〔一〕。自昔庚子,而有責〔二〕雲。予豈好辯〔三〕囗將以明真。故敘釋難第二十九。
〔一〕論語雲:“後進於禮樂”,何晏注:“先進。後進,謂士先。後輩也。”漢書遊俠陳遵傳雲:“為後進冠。”馮奉世傳杜欽疏雲:“臣聞功同賞異,則勞臣疑;罪鈞刑殊,則百姓惑。疑生亡常,惑生不知。所從亡常,則節趨不立;不知所從,則百姓亡所錯手足。”
〔二〕“責”舊作“貴”。
〔三〕孟子。
朋友之際,義存六紀〔一〕,攝以威儀〔二〕,講習王道〔三〕,善其久要,貴賤不改。今民遷久〔四〕,莫之能奉〔五〕。故敘交際第三十。
〔一〕白虎通三綱六紀篇雲:“六紀者,謂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也。”
〔二〕詩既醉。
〔三〕易兌象曰:“君子以朋友講習。”漢書揚雄傳長楊賦雲:“士有不談王道者,則樵夫笑之。”又法言吾子篇序雲:“降周及孔,成於王道。”顏師古注:“言自周公以降,至於孔子,設教垂法,皆帝王之道。”或雲:“王”當為“至”。鐸按:朋友交際,豈皆講習王道?至道所包者廣,當是也。
〔四〕論語雲:“民散久矣。”遷。散同義,周語雲:“猶有散遷懈慢,而著在刑辟,流在裔土。”鐸按:“散”之為“遷”,猶“播散”之為“播遷”,“盤散”之為“蹁囗”矣。誌氏姓篇作“民散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