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的看,王強是因為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才害怕去學校的。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王強所表現出來的“厭學”害怕同學們的白眼與辱罵,完全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原本是一個玩笑,但卻使同學們對自己有了錯誤的評價,久而久之產生了自卑心理,之後無論做什麼事總是擔心別人對自己有過低的評價,對自己沒有自信,悲觀失望的心理總會使自己輕易放棄某件事情,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事實上是比較複雜的,是生理、心理方麵的原因,也有家庭、學校與社會因素的影響。家庭的責罵、同學的白眼、社會的輿論等都使王強受到了過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導致了自卑心理的產生。在之後的生活中,王強的自尊屢受挫折,因羞恥感地不斷加強,導致了自我否定意識的形成與發展。伴著這種消極的自卑心理,智力、做事能力、人際交往等都表現的不如別人。
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
自卑心理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它是性格上的一種缺陷,一旦形成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總覺得這也不如別人,那也不如別人,而導致心理上產生膽怯、憂傷、失望的心理障礙。
當一個人的自尊得不到滿足時,他就不能恰如其分地展現自己的特長,此時最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尤其是尚未成熟地中學生時期。當中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後,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能力得不到重視時就會開始自閉,原本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事情,你們也總會認為“我做不到”而放棄爭取。
一般引起中學生的自卑心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麵:
1.外貌和體形。如五官不夠端正,過瘦、過胖、口吃等缺陷造成的;比如,因為班中有位中學因身材不好而引起其他同學的嘲笑,就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並且認為同學們看不起他,使他認為自己的言談舉止及人際交往能力均不如別人。
2.社會環境。如出身貧寒,經濟條件差,學曆低等。
3.生活經曆。如情場失意,當眾出醜、被人嘲弄等。
中學生的自卑心理常具有敏感性和掩飾性,你們總是從別人的言談舉止中尋找與自己有利的評價;因為總是擔心被別人知道自己的缺陷,常常刻意的掩飾或否認,從側麵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
擁有自卑心理的中學生,常具有以下幾種心理缺陷:對一切事情過於敏感,因而很容易遭受挫折;沒有自我形象,常把自己封閉起來,以掩飾自己的弱點;沒有正確的競爭意識;一心傾向於超越現實的幻想世界裏,缺乏社會活動的積極性,有嚴重的孤獨感。
如今,中學生的人際交往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一方麵由於處於中學生時期過分渴望與人交往;另一方麵則並不樂觀,經研究發現,中學生人際交往的狀況卻使人擔憂。1997年在對500名中學生調查中發現,其中73.3%的學生有交往困惑或障礙,其中有57.4%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有心理障礙,由此而導致之後進入大學或走向社會後的人際交往與自卑心理二者間的因果關係中發現,自卑心理與人際關係和諧存在著重大的關係,即自卑心理越嚴重的人其人際關係和諧程度越低。
可見,人際交往的問題在中學生中具有普遍的影響力。造成中學生人際交往的這種不樂觀的因素是多方麵的,其中個體自身的一些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其中羞怯、恐懼、自卑、嫉妒心理等都是引致中學生人際交往的重要障礙。而自產自銷的自卑心理是較為突出的一個影響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1.要客觀地進行自我分析,進而消除自卑心理。因為中學生的心理經不起困難和挫折的打擊,因而要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不光要看到自己的短處,還要如實地發現自己的長處,否則一旦遭受挫折,就很容易變的墮落並產生自卑感。曾有這樣一句格言深受馬克思的讚賞: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隻是因為自己跪著。不信你站起來試試,你一定能發現,自己並不注定比別人矮一截。隻有客觀地進行自我分析,才能消除自卑心理。
2.麵對挫折,走出自卑的陰影。人之所以會產生自卑心理,往往和心理封閉有關係。而心理封閉又往往是在再現自己過程中受到挫折而導致的。“失敗乃成功之母!”任何人的成功都是在失敗的基礎上才得到的,失敗之後不要氣餒,總結失敗的原因,使自己積極的去對待。繼續用自信與表現自己,去承受厄運的挑戰。
3.克服自卑心理,重拾自信。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礙,關鍵在於思想上的轉變。在與人相處中,要善於表現自己,做到揚長避短。選擇適時的機會發揮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優勢,盡可能的表現自己。這樣,就可以在人際交往中找回屬於自己的天地,從此消除自卑感,增強自信心。
總之,中學生要克服自卑感,就要清楚知道自己的優勢與缺點,並在此基礎上正確地評價自己的能力,做到勝不驕敗不餒。積極的發現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盡可能地發揮自身的潛能,使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
人際交往心理輔導:
中學生要克服自卑心理的障礙,關鍵就是思想上的轉變。客觀的發現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正確評價他人的優勢與劣勢,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讓自己變成一個受歡迎的人,從而恢複自己的自信。
8.過分羞怯影響正常發展
羞怯是中學生常見的一種逃避行為,它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這種現象:有的人在路上碰到熟人因怕羞故意躲避;有的人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講話,一講就會手足無措、臉紅舌硬。在心理學上都稱為怕羞心理。有人做過調查,在1000名女孩中,約有35%的人都認為自己有膽小怕羞的心理。青春期的女孩,與男孩相比,更容易受到羞怯情緒的困擾。即使是男孩,不像人們通常以為的那樣,也常常會因為自己的羞怯心理而感到煩惱。
羞怯的心理每人都會有,隻是輕重不同而已。從心理學角度看,羞怯是內心深處的膽怯、自卑、不自信等常見的外在表現。時間久了,會形成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這種情緒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中學生與他人的溝通與交流,使中學生得不到健康的成長。
“從小我就非常內向,平時見人就臉紅,更為嚴重的是,我幾乎不敢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每當老師上課提問時,我都把頭埋在書裏,不敢抬頭與老師的目光對視。而一旦被叫起來回答問題,我就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有時還渾身發抖。我記得有一次班會,老師要求我上台給大家唱首歌。我低著頭半天發不出一點聲音,我感覺全班同學的眼光都在盯著我,那一刻,我恨不能從地縫裏鑽進去。雖然大家鼓掌給我鼓勵,但最終我還是一聲不吭地從台上跑了下來。”
羞怯心理產生的原因
陌生的場合讓中學生有時不願意去接觸,很多的時候你們其實也是很想去接觸一些事物的,但是有時隻是“情非得已”,其中是有原因的:
1.家庭環境的影響。據有關人士調查,大多數有羞怯心理的中學生,其父母也存在著一定的羞怯情緒,在別人麵前說話或辦事表現得畏畏縮縮。另外,因為父母經常打罵或責備你們,這樣不僅使你們缺乏交流和親情,還會讓自己認為比別人低人一等,由此產生羞怯自卑的心理。如果父母經常否定你們,從不或很少表揚和鼓勵,就會造成你們自卑的心理;或者父母對你們過度照顧,不讓你們參加社會活動,承擔社會責任,使得你們的交往能力減退,這些都會造成你們在社會交往方麵的障礙。
2.害怕心理。有的中學生特別害怕別人的親近,對別人不信任、多疑,擔心接觸多了被別人知道自己的內心世界。
3.有時是學校環境導致的。你們在成長過程中,學校是一個重要的成長因素。因為成績好壞的差異,往往會受老師和同學的批評或責備,時間長了就形成害怕、羞怯的情緒,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差,不敢與他人交往,用退縮或逃避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受傷的心靈。
4.對環境的適應。對現在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不適應,缺乏特殊的社交技巧,無法進入社交氛圍,從而產生羞怯的心理。
5.缺乏自信和實踐鍛煉。有些人總認為自己沒有迷人的外表,沒有過人的本領,屬於能力平平之輩,因此你們在交往中沒有信心,患得患失。長期的謹小慎微不僅使你們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而且使你們更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加之多數學生生活環境比較順利,缺乏實踐鍛煉的機會。這些往往是導致害羞的重要的原因。
6.遺傳因素。如果父母本身天生個性屬於內向、害羞者,那麼你們就容易出現害羞、怕生的個性。
7.不安全感作祟。你們在小時候會對父母產生強烈的依賴感。如果此時不注意影響他,容易造成你們對人產生畏縮、不信任感,而間接影響你們日後與人相處的關係。
8.個性差異。每個中學生的個性氣質都不相同,有的內向、害羞、退縮;有的則是活潑、大方。如果你們生性內向、害羞或膽小,必然比較容易怕生。
9.挫折的經曆。據統計,約有四分之一害羞的成人在兒時並不害羞,但是在長大後卻變得害羞了。這可能與遭受過挫折有關。這種人以前開朗大方,交往積極主動,但由於複雜的主客觀原因,屢屢受挫而變得膽怯畏縮、消極被動。
10.太在意形象。處在青春期的你們不僅注重自我形象,而且還注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關心自己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但如果這種過於超出常態,久而久之,便會成為一種心理上的束縛,以致不恰當地約束自己的言行,怕與人交往,怯於在公開場合講話。即使在和他人交往時,也會表現得無所適從、語無倫次,不但不能暢所欲言,反而過多地約束自己的言行。有時和朋友也不能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無法正常溝通。
如何克服羞怯的心理
1.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羞怯是內心不安的一種反映,它也是人的自卑感在作怪。自卑感的產生源於對自身盲目的否定。自卑感是自我意識的消極因素。羞怯者應認識到,人人都有其優勢和長處,也有劣勢和短處。那麼不妨畫一張表,標明自己的優缺點,牢記自己比他人優越的地方,確認自己是有才能的,然後便充滿自信地去參加社交活動。經過一段時間,自卑心理便會逐漸消失。這樣做實際上是自信心的培養與鍛煉。要讓別人承認自己,必須先得到自己的承認。不要對別人如何評價自己太敏感、太介意,要學會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自問一下:“我真的不如人嗎?””我真的不能向他人那樣交談、處事嗎?”如果不是這樣,你就無須為此擔心;如果真是這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隻要今後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進上即可。
2.鬆馳訓練法。當你的心理感到緊張、心跳過快的時候,可以轉換一下視線、變換一下姿勢、說兩句寒喧之類的話,這樣就可以克服羞怯心理。
3.提高社交技巧。中學生往往會出於羞怯而擔心別人瞧不起自己,因此也不去交友。這時就要鼓勵自己多結交朋友,讓自己在生活中找個沒有羞怯心理的夥伴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其次,要多參加有益的公眾活動,如果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時,就會很容易擺脫羞怯。
4.模仿法。經常有意識地注意觀察和模仿一些泰然自若、善於交際、活潑開朗的人的言談舉止,對照自己的弱點加以克服,並根據自己的氣質形成自己的風格。
隻要我們勇敢一些,堅持用以上的方法來訓練自己,就能克服在和人打交道時的羞怯心理。
5.要有克服羞怯心理的勇氣和意誌。許多中學生想要改變自己這種不受人歡迎的羞怯個性,卻缺乏這種勇氣和意誌。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著名人物都曾有過羞怯心理,如美國前任總統卡特及他的夫人、英國的王子查爾斯、著名的女影星凱瑟琳·赫本等都曾坦率地承認自己曾經是一個十分怕羞的人。可是,經過他們有意識的磨練,最終克服了羞怯心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最後都成為了社交界的明星。所以,有羞怯心理的中學生,隻要你有堅定的信念,用持之以恒的態度,一定能戰勝羞怯心理。
6.勇於和別人交往。向經常見麵但說話不多的人如郵遞員、售貨員等問好;與人交往,特別是與陌生人交往,要善於把緊張情緒放鬆。使用一些平靜、放鬆的語句,進行自我暗示,常能起到緩和緊張情緒,減輕心理負擔的作用。
7.挖掘自己的特長。中學生要善於挖掘自己的特長,使自己在某個領域中成為最優秀的。有很多中學生因為孤陋寡聞、平庸無能,造成與別人沒有話可說,並且對自己的成就也不欣賞。如果中學生能夠在某個領域中掌握常人所沒有的知識和技巧,那麼,就會因為自己的一技之長而增加自信心,從而,結交更多的朋友戰勝羞怯心理。
8.多參加社交活動,千萬不能采取回避態度,要在實踐中掌握克服羞怯心理的有效方法。要在與人接觸中,學會如何對待別人的問候或恭維,如何與陌生人進行開場白,學會如何讓談話繼續下去或中止談話的技巧。鍛煉在公共場合說話的本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技巧。多參加文體活動,擴大人際交往的圈子,這樣你會在各種活動中自然地消除羞怯心理。
人際交往心理輔導:
中學生要善於挖掘自己的優點,努力地把自己展示給大家,對一點施展自己的空氣,保持一個很樂觀的心理去學著麵對這個社會,那樣從此就在也不是一個羞怯的人了。
9.虛榮心的膨脹
虛榮是指表麵上的光彩,就是追求表麵光彩的心理。虛榮是自尊心過分的表現,虛榮心是對榮譽的一種過分追求,是道德責任感在個人心理上的一種畸形反映,是一種不良的心理品質,其本質是利己主義的情感反映。
社會生活中的虛榮心的表現,主要表現為一種病態的自我吹捧、說大話、吹牛等一係列過激的手段來表現自己,有的隱藏自己的缺點,張冠李戴,把別人的優點好處統統添加在自己的頭上,而這種人往往很難交到朋友。
愛好美術的邢某到北京清華美院培訓班學習。培訓期間,家境貧困的邢某發現了他與班上同學在生活、物質上的差距。於是,邢某先後4次盜竊隔壁宿舍3名同學的錢款共1800元。為滿足虛榮心,邢某將所竊的錢財用於請同學吃喝。邢某突然的闊綽和大方,使丟錢的同學產生了懷疑,並向警方報案。
虛榮心理產生的原因
虛榮是一種很不好的社交能力。但是往往中學生隨著年齡的逐漸變化,不少虛榮心還是避免不了的。並且經常產生虛榮是由於:
1.麵子觀念的驅動。講麵子是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民族心理,對麵子的珍惜和愛護是昭示和維護自己榮譽、身份、地位的直接表現。每一個中國人從小就受到維護麵子的心理訓練,丟麵子就意味著否定自己的才能,這是萬萬不能接受的,而這種思想從小就根植在了中學生的心裏。因此,中學生為了不丟麵子,通過“打腫臉充胖子”的方式來顯示自我。跟別人比吃、比喝、比穿等等,有錢人比車、比房、比待遇、比排場等等,這些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有的人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吸引別人的眼球,以求別人的羨慕和讚賞,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2.虛榮心與戲劇化人格傾向有關。愛虛榮的人多為外向型、衝動型,反複善變、做作,具有濃厚、強烈的情感反應,裝腔作勢,缺乏真實的情感,待人處事突出自我、浮躁不安。
3.掩蓋心理缺陷。擁有虛榮心理的中學生,往往是為了掩蓋自卑與心虛等深層心理缺陷。虛榮心較強者,大多存在自卑與心虛等深層心理缺陷,為了彌補這些缺陷,想方設法,竭力追求浮華。
4.不正確的價值觀。由於中學生對道德品質認識的不夠深,對人格的重要性不明了,會盲目地追求或顯示自己的虛榮心,這種庸俗的思想行為往往隻能迎來鄙視的目光,而受不到別人的尊敬和信賴。
如何克服虛榮的心理
1.要做到自尊與自重。要做到自尊與自重是克服虛榮心最起碼的標準。做人要誠實、正直,絕不能為了一時的心理滿足,不惜用人個來換取。有的少女為了滿足物質的需求,犧牲自己最寶貴的貞操,是值得深思的。隻有把握住自尊與自重,才不至於在外界的幹擾下失去人格。
2.要有正確的人生目標。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對低級庸俗事物就越不會注意。一位名人說得好:“虛榮者注視自己的名字,光榮者注視祖國的事業。”
3.對榮譽要有正確有認識。我國古代詩人屈原說:“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虛假。”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是正常的,但這種尊重的基礎是自己的有所作為,而並非無所作為、弄虛作假。否則,即使眼下得到尊重,終有一天也會露出麒麟皮下的馬腳來。
4.增強自我意識,不計較他人議論,”人言可畏”和”讒言毀人”那都是他人的事,管不了人家,還不知道自己。隻要自我意思強了,他人之言你不會在意得。隻要自己做對了,”可畏”之言,自然就會消失。
5.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包括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都有清晰的認識。過高估計自己的長處,實際生活中達不到;過低估計自己的短處,實際生活又難以盡免,都會產生虛榮做法,承認自己有這麼多長處,坦白自己有這麼多短處,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虛榮心理的基礎就會大大削弱。
人際交往心理輔導:
中學生時期,不要太追求虛榮,豐厚的物質享受隻能助長內心的不良心理,所以,對物質的滿足不要太多,隻是適當就好。此時,要學會把握好自己的行為,杜絕那些徒有虛表的物質,學會自我儉樸才是最好的人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