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於鬯雲:「『領』,讀為『令』,號令也。」
〔九〕 孫星衍雲:「不令外人親近幹謁也。」劉師培校補雲:「元龜作『諸君毋外諸辟,梁據無使受報』。『辟』與『嬖』同,兩『諸』字對文。」
〔一十〕孫星衍雲:「辟,去之。說文『報,當罪人也』,從『〈報,左邊〉』,從『〈報,右邊〉』,『〈報,右邊〉』,服罪也。」則虞案:楊本、淩本皆從「辟」字截讀,非是。
〔一一〕蘇輿雲:「『官』,舊刻誤『宮』,今從浙刻正。」
〔一二〕則虞案:「過」下疑奪「焉」字。「請」,元龜作「詰」,元刻本作「諸」,皆誤。
景公問得賢之道晏子對以舉之以語考之以事第二十七〔一〕
景公問晏子曰:「取人得賢之道何如?」晏子對曰:「舉之以語,考之以事,能諭〔二〕,則尚而親之,近而勿辱以取人〔三〕,則得賢之道也。是以明君居上,寡其官而多其行,拙於文而工於事,言不中不言,行不法不為也。」
〔一〕 則虞案:元刻本、活字本、嘉靖本脫「七」字。
〔二〕 孫星衍雲:「能曉喻也,古『喻』從『言』。」
〔三〕 則虞案:「以」上疑奪一字。
景公問臣之報君何以晏子對報以德第二十八
景公問晏子曰:「臣之報君何以?」晏子對曰:「臣雖不知,必務報君以德。士逢有道之君,則順其令〔一〕;逢無道之君,則爭其不義。故君者擇臣而使之,臣雖賤,亦得擇君而事之〔二〕。」
〔一〕 劉師培校補雲:「戴校雲:『「令」與「不義」對文,「令」,猶「善」也。上文景公問欲和臣親下章雲「必順其令,赦其過」,「令」與「過」對文,均非「號令」之「令」。』其說非也。大戴禮衛將軍文子簡述晏平仲之行雲:『其言曰:「君雖不量於(家語下有『其』字)臣,臣不可不量(家語作『忠』)於(家語下有『其』字)君,是故君擇臣而使(家語作『任』)之,臣亦擇君而事之。有道順君,無道衡命。」』史記仲尼弟子傳集解引『君』作『命』,家語弟子行篇同。『順君』作『順命』,王肅注雲:『君有道則順從其命。衡,橫也,謂不受其命而隱居者也。』夫大戴、家語所引與此章合,而史記本傳作『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家語作『順命』,則『令』即『命』矣;下雲『衡命』,亦與此文『爭不義』合。王以『隱居』為釋,似誤。」
〔二〕 孫星衍雲:「『德』、『義』、『使』、『事』為韻。意林取此文。」則虞案:意林引「君」上無「者」字「而」字。
景公問臨國蒞民所患何也晏子對以患者三第二十九
景公問晏子曰:「臨國蒞民,所患何也?」晏子對曰:「所患者三: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異心,三患也。是以明君居上,無忠而不信〔一〕,無信而不忠者。是故君臣同欲〔二〕,而百姓無怨也〔三〕。」
〔一〕 則虞案:楊本無「而」字。
〔二〕 張純一雲:「『以』從元刻,孫本作『故』。」則虞案:誤。元本、活字本作「故」,吳刻作「以」。
〔三〕 蘇輿雲:「治要『同欲』作『無獄』,『怨』作『恐』。」
景公問為政何患晏子對以善惡不分第三十
景公問於晏子曰〔一〕:「為政何患?」晏子對曰〔二〕:「患善惡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對曰:「審擇左右。左右善,〔三〕則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惡分。」孔子聞之曰:「此言也信矣!善進〔四〕,則不善無由入矣;不善進〔五〕,則善無由入矣。」
〔一〕 則虞案:說苑政理篇「景公」作「齊侯」。
〔二〕 則虞案:說苑無「晏子」二字。
〔三〕 孫星衍雲:「今本脫『左右』二字,據說苑增。」
〔四〕 則虞案:說苑作「善言進」。
〔五〕 則虞案:說苑作「不進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