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看偏科,孩子的特長才有發展空間
湖南省取消高考前的文理科分科了,這對很多成績穩定的孩子來說是一個福音,對偏科的孩子來說,卻是一個噩夢!不過家長先不要慌,讓我們先統一一下偏科的定義。
偏科,一般來說就是一方麵表現得很優秀,但另一方麵表現得出人意料的差。比如說文學家錢鍾書,十歲入東林小學,十九歲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他生於詩書世家,自幼受到傳統經史的教育,擅長中文、英文,卻在數學等理科上成績極差。報考清華大學時,數學僅得15分,清華大學老師看在他國文、英文成績獲得滿分,才破格錄取在外文係。如果孩子隻是有一門勉強還可以,另外一門完全不行,那不叫偏科,而是嚴重的成績差,這種孩子暫時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
如果說孩子有一兩門表現得特別優秀,但另外幾門特別無救,那說明他的思維方式是朝著某一個特定方向發展的,正因為他能在這一個方向上發展得深,所以他不能在另一個方向上走得有多好。我們現在尊崇的很多偉人都有這個情況。
愛因斯坦3歲多還不會講話,父母很擔心他是啞巴或是智障,曾帶他看醫生。直到9歲,他講話還是不通暢,講每一句話之前都要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才開口。在念小學和中學時,愛因斯坦成績平平,加上他舉止緩慢,不愛同人交往,老師和同學都不太喜歡他,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甚至想把他趕出校門。
愛因斯坦從小跟著叔叔學習,沒怎麼上過正規的學校。叔叔雅各布在電器工廠當技工,喜愛數學。當愛因斯坦來找他問問題時,他總是用很淺顯通俗的語言回答愛因斯坦。在叔父的影響下,愛因斯坦較早受到了科學和哲學的啟蒙,但是他的語言能力一直很一般。
前麵提到過的居裏夫人、愛迪生,也都曾被嘲笑為“白癡”、“弱智”,都是因為他們除了科學探索,在其他方麵都表現平平。如果這些都是因為他們在較為開放的西方教育環境下成長的,那麼就在我們中國、就在我們身邊,也有人“因禍得福”,雖然偏科卻被主流的大學接納。
2009年7月的一期《京華時報》上登載一則新聞:第七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日前揭曉,北京二中的張鵬浩等5名高中生獲得市長獎。這些獲獎者不僅學習好,最重要的是他們熱衷發明創新,因此,他們大部分被保送至北大或清華。
張鵬浩的獲獎項目是《基於DEM信息的SAR影像幾何精校正及精確陰影和疊掩處理方法研究》,普通人乍一看,根本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張鵬浩通俗地解釋:“遙遠的感應,通過一些特殊手段,無須移動,就可從一個地方了解到在另一個較遠地方發生的情況。”目前的技術遇到山區斜坡較多的地方,雷達就不能被識別。張鵬浩提出了用高程模型和兩顆衛星等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
張鵬浩從小住在氣象局邊上,對雷達有濃厚的興趣。2007年初,他參加了北京市科技俱樂部,首次接觸到遙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在俱樂部的協助下,他進入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科學實踐。剛上高一的他,一切從頭開始,耽誤了不少補習的時間,但他也忙裏偷閑熟讀了數十篇英文文獻,入門很快,初步確定了一個研究方向。
通過近一年時間的努力,張鵬浩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辦法,並寫成了一篇達到本科生畢業論文水平的研究論文,得到3名地學專家的肯定。憑借這個項目及所獲的各種獎項,他被北大相中了。
和張鵬浩的情況相似的還有好幾個孩子,他們都是和同齡人比起來“有所建樹”,才被遴選到更好的地方深造的。所以,當媽媽發現孩子在搞科研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打擊他,多多支持,誰能說他就不是下一個張鵬呢!
其實,我們的社會還是非常接納特長生的,隻要你真的有一技之長,到哪裏都能獲得別人的認可。
好媽媽成長課:
這個世界上誰最了解孩子,當然是媽媽。沒有人能比媽媽更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學習的天分,也沒有人比媽媽更能看出來一個孩子是在鬧著玩,還是真的想有所建樹。所以,當看到孩子為了知道某一個知識廢寢忘食的時候,作為媽媽的你就該相信,也許他能成為一個愛迪生。你的這種信任,就是他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