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習慣不好,媽媽反思生活細節
第1節媽媽不幫忙,孩子才會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媽媽們在一起,難免說起自己小孩有哪些地方不好來。有的家長說,我家孩子就是太懶了,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動手。說這種話的家長,往往是什麼都已經替孩子做好的。幾米說:“大人一邊嘲笑別人的孩子是溫室的花朵,一邊又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溫室的花朵。”什麼事情都幫著做完了,孩子還能做什麼!
也正是因為有一些太勤勞的媽媽,才有了“太懶惰”的孩子們,不知道照顧自己,上大學了才第一次洗襪子、疊衣服,把小時候該流的眼淚,全流完了。媽媽不鬆手,孩子怎麼獨立呢?
小蝸牛爬到媽媽身邊問:“媽媽,為什麼我們一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它的媽媽答道:“傻孩子,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隻能爬,但又爬不快,所以需要用這個殼來保護!”
小蝸牛不解地問:“那毛毛蟲哥哥也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它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它的媽媽說:“因為毛毛蟲哥哥能變成蝴蝶,到那時天空會保護它啊!”
小蝸牛還是忍不住問道:“可是蚯蚓弟弟也沒有骨頭,也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它為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它的媽媽耐心地答道:“這個啊,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大地會保護它啊!”
小蝸牛聽到這裏哭了起來:“媽媽,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我們,大地也不保護我們!”
它的媽媽笑著安慰它:“孩子,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來保護自己。”
不依賴別人,自己保護自己才是生存之道。當孩子不願意靠自己的時候,不妨把小蝸牛的故事講給他聽,讓他開始思考自己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有個年輕人去微軟公司應聘,而該公司並沒有刊登過招聘廣告。見總經理疑惑不解,年輕人用不太嫻熟的英語解釋說自己是碰巧路過這裏,就貿然進來了。總經理感覺很新鮮,破例讓他一試。麵試的結果出人意料,年輕人表現糟糕。他對總經理的解釋是事先沒有準備,總經理以為他不過是找個托詞下台階,就隨口應道:“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吧。”
一周後,年輕人再次走進微軟公司的大門,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現要好得多。而總經理給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樣:“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就這樣,這個青年先後5次踏進微軟公司的大門,最終被公司錄用,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
年輕人以自己的努力和機智爭取到了就業機會,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靠自己的拚搏走上了事業成功的道路。有多少孩子能夠像這個年輕人一樣,一直堅持到第五次呢?很多孩子都是受了一點氣,就委屈地走了,在家裏發一通脾氣,弄得大人莫名其妙,不知道孩子出了什麼問題。
媽媽平常讓孩子養成凡事依靠自己的習慣,自己收拾、打掃房間,擺好自己的衣服,吃完飯收拾和洗碗;學習上遇到了困難要開動腦筋、多思考,不要動不動就去問別人;父母工作忙的時候要學會做飯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當成鍛煉自理能力的機會,不能再事事由父母出麵解決。
有一個媽媽帶著孩子去谘詢人生規劃老師,問她的孩子應該怎麼選擇自己的道路。規劃師問孩子:“你有什麼想法?”孩子說:“問我媽。”人生規劃師對媽媽說:“你是不是一直幫他係鞋帶,在他離家的時候,就買無鞋帶的鞋子?”媽媽說是。規劃師又問:“你是不是一直送他上學,哪怕到了大學?”媽媽說是。“你是不是一直在幫他找工作,沒有辦法才來我這裏?”“是”。“你的孩子無論在哪裏都是一樣的,因為他都要先從零開始,學會依靠自己!”人生規劃師的話,出乎媽媽的意料,但是她也馬上意識到,自己為孩子做得太多了。
不要再事無巨細地給孩子做事情,讓他們自己動手吧,那樣他們才能成長。
好媽媽成長課:
讓孩子獨立做事情,並不會讓孩子產生媽媽不愛他的想法。如果是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其實是願意嚐試的。如果他表現出為難的情緒,媽媽先不要代替他,而是多多鼓勵他,讓他盡快嚐試第一件事情,那樣他就能很順利地獨自做下一件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