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真高興——媽媽真為你高興
孩子在市裏的田徑比賽中獲得了三等獎,媽媽看著大紅的獎狀忍不住親了親孩子的臉蛋:“媽媽真高興!”
可是孩子卻一臉委屈說:“媽媽,現在我跑步已經拿獎了,能不能不再去訓練了,我……”
看孩子吞吞吐吐,媽媽輕聲問道:“什麼?”
“我想學遊泳!”孩子說。
“不行!遊泳哪有什麼前途啊!”一聽“遊泳”,媽媽的語調頓時提高了不少。
常言道,“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的一塊肉”,因此大多數母親都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一部分,甚至視為自己的化身。中國的文化傳統是講人情,重血緣。在很多母親的潛意識裏,孩子是自己的骨肉,把孩子養育大,就可以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因此父母當然有權力處置。至少,不少媽媽都不自覺地把孩子看做“我的孩子”,認為孩子是屬於自己的,沒有意識到孩子其實是一個獨立的人。而社會也大多人認同和支持這種觀念。我們常常看見有的媽媽將孩子的過失或成績,都一股腦兒地和自己混為一談——孩子取得優異成績時一般說:“你給媽媽長臉了,媽媽真高興!”而不是說:“媽媽真為你高興!”
“媽媽真高興”和“媽媽真為你高興”,看起來隻是兩個字的差別,卻完全改變了說話者的立場:媽媽真高興,表達的是媽媽對孩子表現的看法,言下之意是“你的成功也是我的成功”;而媽媽真為你高興,傳達了另外一層意思“這成功是屬於你的”,媽媽在這個“為你”中表達的尊重,正是現代家庭缺少的。
據《成都商報》2004年10月24日報道:為了將女兒塑造成一個優秀的女人,成都的一對年輕夫婦將應該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留在了家裏。現在,這位名叫南南的8歲女孩已經退學回家,在家接受父母的特殊性別教育,跟隨父母學做優秀全職太太。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家長要根據兒童自身天然的特點及成長要求,在自由與快樂的學習環境中,達到教育的目的。她說:“在探索兒童心靈世界的這件事上,成人切記不要用自己的角度,或以自我為中心。如果成人以自我為中心,去觀察與兒童心靈有關的所有因素,隻會增加對兒童的誤解。”
蒙台梭利強調兒童是和成人截然不同的獨立個體。成人必須重新看待孩子,發現孩子存在的價值,而不是任意將自我意識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抹殺兒童的人格意識。
人生何其短暫,從幼年直至老年,每個年齡段都有自身的特性和幸福、快樂。有的家長不顧孩子的天性和意願,以過來人自居,越俎代庖地為孩子一生畫下明確的路線,讓孩子按照自己製定的目標和路線去努力。而有些家長讓孩子完全脫離集體這個大環境,在與世隔絕的狀態下按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給孩子的心理造成難以消除的陰影、性格扭曲,孩子成了滿足自己心理願望的工具。這樣的做法看起來似乎是為了孩子的將來,實則極為自私和殘酷。
魯迅先生曾說:“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類中的人。因為即我,所以更應該盡教育的義務,教給他們自立的能力;因為非我,所以也應同時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為一個獨立的人。”魯迅先生的話正表達了這樣一種現代兒童觀——子女,是我的孩子,又不完全等同於我,他從母體出來後,已與母體分開,成了人類中的一個獨立的人。因為還是我的孩子,作為母親就有教育他的義務,而這種教育主要是教給他自立的能力;因為他不等同於我,所以要解放孩子,使他們完全成為獨立的人。
好媽媽成長課:
孩子把衣服洗幹淨了,請不要說“你真棒”,這還不足以總結這次辛苦的勞動能帶給孩子教育意義。你可以說:“穿上這麼幹淨的衣服,一定會很舒服!”這種推想猜測,對孩子的勞動成功給了正麵的預測,更能起到教育孩子勞動快樂的效果。媽媽誇獎孩子,也要多動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