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就是能聽到螞蟻跑步的人

懂得欣賞美的人,他們的生活質量與別人不同,更加精致,也更加深刻。媽媽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學會欣賞美,但是很失望地發現,孩子的語言、作文上都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他是一個掌握美的“藝術家”。其實,藝術家並不遙遠,著名的雕塑大師羅丹說:“對我們來說,自然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記得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發,當起風的時候,頭發相互輕觸著,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發全被風兒梳掉了!

“你聽到過八十隻螞蟻跑步的聲音嗎?那一天,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樹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頃刻之間,它們全逃散了!”

這些美妙的句子讓我們心中蕩漾出濃濃的感動,感動於這個世界的美好和萬物的奇妙。而所謂的藝術家,就是能夠用心聆聽蒲公英梳頭和螞蟻跑步的人吧!

也許我們的生活既平淡又枯燥,但作為母親,我們有義務賦予孩子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教給他們藝術家一樣的感悟能力。這種能力不但可以滿足的好奇童心,還能滋養著孩子的心靈,在他成年之後成就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當孩子在以後的道路中遭遇挫折和困苦時,他們才能夠在黑暗中看到希望的曙光;在泥濘中找到安慰。

那麼媽媽應該怎麼樣來鍛煉孩子的“美敏感”呢?

1.要培養孩子觀察能力,引導其發現美並欣賞美

“觀察是心靈的窗戶”,孩子對外在世界的認知首先是通過觀察這一渠道得來的。現實生活中,美麗的大自然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裏留下許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們獨特的體驗和感受。所以,媽媽們應多帶領孩子去自然中,同時也多引導孩子觀察大自然。

當然,觀察的對象不一定是自然,還可以是我們生活中的任何一個小場景。帶著孩子上街的時候,如果你看到很有趣的標誌,很美的一個場景,或者很生動的一個生活畫麵,都可以和孩子交流。

2.抓住童心情趣,積極創設藝術氛圍

有趣的故事和好看的書,對孩子來說就像糖果一樣誘人。如果媽媽的故事和語言能夠充滿趣味,孩子自然就能跟著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枯燥和重複是好奇心的殺手,媽媽們千萬不要總是給孩子讀一些老舊的毫無趣味的教育書。

現在的市場中存在很多優秀的繪本,有可愛的圖片也有簡短的文字,這對於孩子來說比較合適。這種讀本最好是在媽媽的引導下閱讀,媽媽多根據書上的圖畫來問一些啟發性的問題。例如看到一隻流浪的小狗,媽媽可以說“讓我們來猜猜這隻狗剛剛經曆了什麼”,“它這麼疲憊,一定需要吃東西”這樣的話調動孩子的想象力,讓他們處於一個活躍的思維狀態中。

3.不拘泥形象、色彩,啟發孩子大膽想象創作

想象力是人類最可貴的能力之一。對孩子來說,想象中伴隨著強烈的好奇心,因為他們最富有幻想。所以,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是不能缺少的,創作離不開想象,人生的所有活動離不開創作。

孩子一開始嚐試自己去創作的時候,他們的語言可能會很幼稚,他們的線條可能會很簡單,色彩搭配也可能不完美。這時候,媽媽不要拿“你這不對,應該……”來評價孩子。孩子的世界中沒有太多的章法,這是孩子創作的一個劣勢,但對於藝術家來說,又可能是一個優勢,可以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偉大的藝術家凡·高有生之年一直得不到認可,就是因為當時的人們以一種保守的眼光來評價他,覺得他的畫太奇怪了。等到後人發現了凡·高的偉大時,他已經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另外,孩子的創作過程中媽媽們不要總是問“為什麼”,因為孩子很可能是隨性而做的,並沒有想過為什麼這個問題。如果每一個創作都要給出很多的原因,那麼藝術品就會失去很多的美麗和神秘。孩子如果一定要想一個答案給大人,就會消耗掉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是得不償失的。媽媽們還是像尊重藝術家一樣去尊重孩子的想法吧!

好媽媽成長課:

媽媽和孩子一起,摘下一朵花、拔下一棵草進行剖析,砸碎一塊岩石進行觀察,窺視小鳥的窩,觀察小蟲的生活狀況……這些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真真切切的美,而所謂的“藝術”,便在這些細小的事情當中植入孩子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