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美麗,但不可以不樂觀

並不是每一個媽媽都能像林徽因一樣,被稱作“人間的四月天”。但是,每一個媽媽隻要積極樂觀,都能帶動孩子的人生。

在紐約的一家華人學英語的學校裏,一個年近八旬的老奶奶每天都來上課,她從來不遲到,也從不早退。老師布置的作業,她像個小學生一樣按時完成,寫字很工整。盡管她的口語已經很難流暢地道,但她總是積極發言……這是一個標準的中國三好學生,當時老師就想,這樣一個對自己要求嚴格、積極好學的媽媽,一定有很不錯的兒女。於是,她就主動上前去問老人,她孩子是做什麼工作的。

老人家先是不想說,後來很謙遜地說:“我的女兒在給國家打工,她叫趙小蘭。”原來,這就是美國第一華人女部長趙小蘭的母親,趙小蘭的成功和傳奇經曆,在她的媽媽身上似乎也能找到。

這個故事是一個老師寫的,他當時非常感慨,也許他說得沒錯,正是因為有這樣嚴於律己的母親,才能培養出那麼優秀的女兒來。媽媽是女兒最好的老師,媽媽選擇了進取,女兒也沒有理由後退。

還有一個故事,帶有傳奇色彩,卻真實地發生了。

在英國,一個華人組成的旅遊團隊突然遭遇車禍,一個女孩子當場昏迷。醫務人員把她送到了皇室醫院,在哪裏接受最好的治療。但是種種跡象都表明,這個漂亮的花季女孩已經腦死亡。

“不可能的,我了解我的女兒,她不會就這樣走的。”女孩的媽媽趕到英國,她一直在重複這句話,很多人都把它當成巨大悲痛下的囈語,紛紛安慰媽媽。

“你們不要安慰我了,請相信我,女兒真的沒有死。”然後,母親堅持用自己的能力請最好的中醫去英國會診,當時英國醫院的人都很同情她,於是答應讓中醫複診。

中醫火速趕往英國,一下飛機就直奔醫院,馬上開始把脈、針灸。

奇跡出現了,女孩兒醒過來了。

這個奇跡的創造者不是中醫,而是那位堅定的媽媽。如果不是她的堅持,女兒很有可能被火化,那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但是在最後一刻,她始終堅信自己的女兒可以醒來。結果,這股強大的精神真的把女兒喚醒了!

對人生的態度、對生命的把握、對自我的認識,這些抽象的東西,都能通過母親傳達給孩子。而我們知道,人的一生中最需要的就是積極樂觀的心態。

教育家斯賓塞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帶兩群孩子來到小鎮邊上的小河邊,他告訴其中一群孩子:“我一發出口令你們就跑到教堂那裏去,那裏正在舉行婚禮,先跑到的有可能會得到小糖果。”他又對另一群孩子說:“你們要盡快跑到教堂那裏,越快越好,誰落後我就會懲罰誰。”隨著他的一聲口令,兩群孩子都飛快地跑起來,要知道從河邊到教堂有很長的一段路程。結果呢,那群知道先跑到教堂可能有糖吃還可以看到婚禮的孩子,先跑到的很多,而且到達以後,大多還很興奮。而另一群孩子,有的掉隊了,有的幹脆跑了一半就停下來了。停下來的孩子多了,大家也就不怕懲罰了。

同樣一件事情,因為不同的心態,就有截然不同的結果。誰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分在第一組,是去奔赴一場宴會,但孩子的人生中,絕大部分時間是由他們自己決定是在奔向幸福還是不幸。

使孩子保持樂觀的心態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媽媽首先保持自己的樂觀心態,以身作則地感染孩子們。你不一定要做一個美豔動人的媽媽,但你一定可以去做一個堅強、勇敢、樂觀的快樂媽媽。

好媽媽成長課:

媽媽的言談舉止對於孩子的成長產生著很大的影響,媽媽的積極心理現象可以促使孩子樂觀積極、奮發向上;反之,也會使孩子變得消沉、憂鬱、萎縮。引導、教育孩子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麵對一切,不僅需要各種活生生的事例使孩子心悅誠服,也需要媽媽自身能夠以平靜的心態對待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盡量消除掉各種消極心理的負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