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醫學主攻(2 / 3)

然而,由於T淋巴細胞係統的高度抑製,相應地就喪失了T細胞對機體“突變”的腫瘤細胞的“免疫監視”作用——果然不出所料,在應用環孢黴素後的10年、15年長期存活人群中,惡性腫瘤特別是皮膚癌的發生率明顯高於一般人群!

怎麼辦?科學家們正在努力采取以下解決排斥反應的對策:

1開發比環孢黴素作用更強的,特異性抑製排斥反應但又不明顯抑製人體對腫瘤細胞“免疫監視”的新藥。

2盡量用“人工流產”的死嬰兒的器官,這種器官作為移植物,排斥反應相對較弱,易於控製。

3加速人工髒器的開發。人工髒器不是由細胞組成,而是由金屬、化纖等非生物材料構成,若植入人體,絕不會引起排斥反應,因人體的免疫係統不能識別非生物材料。

4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用“轉基因”的方法,徹底解決排斥反應、器官來源、手術費用等問題。

器官來源

1991年,美國東海岸某醫療中心,27歲的蘇珊正處於垂危之中:因肝功能衰竭已至終末期,隻有肝移植才能挽救這個27歲的生命,然而,沒有供移植用的肝髒。看著死神一步又一步向蘇珊逼近,大夫們當即決定:暫時先給蘇珊移植一隻狒狒的肝髒,等待另一個人體供肝的來臨。狒狒的肝髒一移植到蘇珊身上,奇跡立即出現,已處於昏迷狀態的蘇珊又開始蘇醒,全身狀況又開始好轉。但大夫們明白,環孢黴素無法抑製這種人與動物間的異種移植所引起的、異常劇烈的排斥反應,隻能在世界各大醫療中心尋求可供移植的人體的肝髒……第一天,劇烈的排斥反應已開始;第二天,移植的狒狒肝逐漸喪失功能;第三天,一度好轉的蘇珊再次陷入昏迷狀態;第五天,當直升飛機把供移植用的人體肝髒運到蘇柵所在的醫院時,可憐的蘇珊已於兩小時前在大夫們的眼皮底下被死神奪去了年輕的生命!

因缺乏可供移植用的人體的肝髒,本來可因肝移植而存活: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的蘇珊,不得不走向死亡!

因為缺少器官來源,每天有多少本來可以通過器官移植而像正常人一樣學習、工作、生活的患者們,在充滿存活希望的“器官移植年代”,因缺少供移植用的器官,又在希望之光中走向死亡!

怎麼辦?

第一,用“人工流產”死嬰兒的器官。本來,這是一個豐富的器官來源,且“人流”死嬰的細胞表麵結構發育並不十分完善,不易被成年受者的T淋巴細胞係統識別、攻擊,也就是說這種死嬰的器官移植到人體引起的排斥反應相對較弱。這一優點似乎為器官來源問題展現了一個燦爛的、誘人的前景。但是,由於不同的國家、地區、民族的道德觀念差異非常大,對上述問題的看法迥然不同,甚至存在尖銳的對立。例如,許多西方國家的人們普遍認為:每個人天生就有生存權利,對於還在母體內的嬰兒,也具有這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在他們的眼中,“人流”、“墮胎”猶如嫖賭一樣,是人類的罪惡之一。在這樣的前提下,世界各大醫療中心的大夫們敢公開大規模地應用“人流死嬰”作為器官移植的供者嗎?

第二,讓人們普遍接受腦死亡的概念。人區別於動物及其他生物,就是擁有能產生思維和語言的高度發達的大腦皮層。人的任何器官、組織、細胞要維持生存,必須靠循環、呼吸係統把氧和營養物質時時刻刻送到全身各處,同時又把全身各處產生的廢物和二氧化碳送到肺和腎。各器官、組織對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是完全不同的,其中,以大腦皮層最為脆弱、敏感。大腦皮層一旦缺血、缺氧達2分鍾以上,即不可逆性死亡。其他組織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則相對強些,比如心肌能耐受15分鍾的缺血、缺氧。因此,一旦呼吸和心跳停止,經人工呼吸及心髒複蘇後,仍不能恢複,則任何器官、組織、細胞終究會不可逆性死亡。由於大多數情況下,判斷心跳、呼吸停止十分容易、方便,因此,千百年來大夫們都是以呼吸和心跳的停止作為宣告患者死亡的標準;病人家屬也是以心跳和呼吸的不可逆性停止作為標準,來接受死亡這一不幸事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