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拿放商品的培訓
拿放商品的要求為:愛護商品、動作敏捷、輕拿輕放、準確得當、講究禮貌。商品的拿放不是簡單的機械動作,而是蘊含了較深厚的操作技能功底。如看頭拿帽,既要求拿遞準確,符合消費者型號;又要求禮貌地展示商品的優點,以滿足消費者的合理要求,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4)包、稱、量、點、紮的培訓
包、稱、量、點、紮的要求為:動作規範、操作正確、計量準確、捆紮牢固、包裝精美、技能嫻熟。所謂“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這些操作技能都必須經過刻苦的訓練才能達到。
零售人員操作技能的培訓不應該固守不變,它必須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發展,不斷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方麵的服務需求。
5商品知識培訓
1)商品名稱和產地
零售人員在銷售商品之前,要清楚自己所售商品的名稱和產地,如“這是東北齊齊哈爾的華鶴家具”、“這是廣東順德生產的科龍空調”。零售人員隻有清楚地知道商品係列名稱、品類名稱、品牌以及產地,才能更好地向消費者介紹。以空調為例,在名稱上可分為窗機、櫃機、一拖二 中央空調,而這些還可以再細分為變頻空調、健康空調、冷暖空調等。
2)商品性能和用途
如果零售人員賣的是服裝,就應了解服裝的流行趨勢、如何穿著,並懂得化纖、棉布、絲綢等商品的特點與性能。當消費者詢問:“絲綢衣服噴水後熨燙為什麼會有水漬?”“熨鬥的溫度應怎麼掌握?”零售人員應能迅速給消費者提供滿意的答案。
3)商品使用方法
培訓人員應使零售人員熟練地掌握各種商品的使用方法,並耐心地給消費者講授。以家電類為例,雖然各種高檔、多功能的錄像機、影碟機、高級組合音響、攝像機、電腦等家用電器已經很普遍了,但是,對這些現代化的電器設備,大多數消費者在未使用之前對它們的概念還是比較模糊的,即使有說明書操作起來也覺得比較困難,這就要求零售人員給消費者提供相應的幫助。
4)商品保存和維護
這種培訓能夠有效避免消費者的異議和不滿。許多商品售出後由於消費者的保存方法和日常維護不當,導致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要求零售人員掌握商品的日常保存、清潔以及維修的知識和技能,以便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建議。
5)商品的特性
這種培訓要求零售人員掌握商品的特性。比如食品,要求零售人員閱讀有關食品烹調、食品營養的書籍,找出食品的賣點;再把賣點轉化為能夠帶給顧客的好處,如保健品可以使血壓下降、牛奶可以補充鈣質,增強體質等。
6)商品其他知識
除上述培訓內容外,還要求零售人員掌握商品價格、種類、設計、顏色、規格、型號、款式、功能特征、製造流程、流行程度、先進程度、推廣要點等基礎知識,以及商品的市場行情、流通路徑等。
6服務規範培訓
為了禮貌、周到地為消費者服務,銷售服務要有相應規範的步驟。
1)靜心等候。保持良好的站姿、平和的心態,麵帶微笑,隨時準備接待消費者,為其提供最佳服務。
2)適時迎接。接近消費者並和消費者打招呼,使消費者感受到零售人員的熱情、誠懇。此步驟的成敗關鍵在於時機的把握,過早易使消費者產生壓力,過遲易怠慢消費者,因此零售人員必須注意觀察,結合實際情況完成好這一工作步驟。
3)拿遞商品。零售人員根據消費者的特點、愛好、需要等客觀情況,把商品從櫃台或貨架上拿下來遞交給消費者,供其觀看、選擇。
4)商品展示。零售人員把商品的特點、性能等用一定的方法展現給消費者,便於消費者挑選、鑒別、購買。
5)商品介紹。零售人員通過語言、動作把商品的特點、性能等告訴顧客,使其全麵了解商品,在介紹時必須實事求是,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尊重消費者,態度誠懇,語言準確。
6)商品銷售。這是消費者將購買決定變成購買行為的階段。它要求零售人員要熱情周到,技術熟練。
7)商品計價。計算消費者所購商品的金額。要求零售人員計價準確、迅速,填製單據完整清楚,如為直接收款櫃台,還需要做到唱收唱付。
8)商品包紮。對商品進行包裝、捆紮,以滿足消費者提出的保護商品、便於攜帶、增強藝術性等合理要求。
9)交接商品。把消費者所購商品遞交到消費者手中,要求做到主動、禮貌、尊重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