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零售企業人員管理 (9)(1 / 2)

在四類人員中,最重要的是評估者,評估者是評估活動的直接操作者,評估者是否公正、公平,將直接影響評估效果的高低,所以,確定評估者一定要格外慎重。一般都要經反複研究,才能確定評估者,並與領導層一起組成評估委員會。

2)明確評估目的和目標

每次零售人員評估都應當有明確的目的和目標。不同的評估目的和目標有不同的考評對象、不同的評估重點內容、不同的評估方法以及不同的評估時間。

3)加強評估反饋

評估反饋是業績評估中最重要的環節,管理人員應盡可能地做好反饋工作。但在評估反饋過程中,人往往有一種自衛本能阻礙接受其不願聽的信息,從而減弱評估反饋效果,所以,管理人員應接受反饋技能訓練。常見的較有效的培訓方式是提供有效反饋模式(通過放錄像和角色扮演),然後對照模式進行模擬訓練。

4)做好評估麵談

業績評估反饋的主要手段是評估麵談。通常,評估麵談是在每年的年終進行,它雖然是對被評估者過去的工作表現作總結性評估麵談,但卻是立足於被評估者將來的工作表現,即致力於發掘被評估者內在潛能和開發被評估者工作技能。因此,掌握標準的操作程序及相關技能是做好評估麵談的關鍵。

5)重視評估結果的運用

績效評估是一種手段,管理人員必須重視評估結果的運用。

管理人員對業績評估往往有許多錯誤做法:評估活動興師動眾,投入較大的人力和財力,等到得出評估結果時則變得悄無聲息,績效好的員工與績效差的員工並沒有受到不同的待遇。這樣做隻會使績效評估流於形式,且在以後的評估活動中,不易引起員工的興趣,往往敷衍了事。

業績評估結果的運用,是評估目標達成的過程,同時也能檢驗業績評估活動的有效性。

3業績評估的注意事項

為有效規避業績評估中的誤差,保證評估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開性,管理人員在進行業績評估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評估標準模糊

評估標準模糊是進行業績評估時最容易犯的錯誤。管理人員應當製定明確的評估標準,應當盡可能采用客觀的、量化的、多維的尺度,以保證業績評估的準確性和合理性。

2)評估的暈輪效應

暈輪是指宗教畫像中神靈頭上的光環,是神靈偉大和法力無邊的象征。管理人員如果存在暈輪效應,就會對被評估者的某一方麵評價很高或很低,從而有可能對其他方麵也評價較高或較低,最終造成很大誤差。

3)群體特征

群體特征是指評估者對被評估者進行評估時,往往受到對後者所屬社會群體類型的印象的左右,即用某一群體的類型特征衡量該群體中的具體成員。比如認為婦女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率不如男性,認為年紀較大的人開拓性不夠、比較保守,於是按此印象對某位女員工或老員工進行評價,從而使評估的準確性受到影響。

4)主觀臆斷

主觀臆斷是指評估者因為個人的主觀理解,在評價時形成過於極端的結論,或是評價過嚴,幾乎無人合格;或是評價過寬,人人得高分。一旦多人執行評估操作,則可能因不同評估者的寬嚴程度掌握不同,而對同樣績效者得出不同的評估結論,從而使評估結果嚴重扭曲。

5)平均主義傾向

業績評估的實施者往往易犯平均主義錯誤,即給每一個人打分都是平均水平,使評估失去價值。對這種傾向的有效方法是硬性規定評估結果中優、良、中、差的比例,即實行強製分布的方法。

6)個人偏好誤差

個人偏好誤差是指評估者對被評估者進行評估時,常常根據本人的偏好打分。比如給與自己興趣相同、性格相同等有共性特征的人員打較高的分數,而給與自己缺乏共性特征的人員分數較低。

以上是進行業績評估應當盡量避免的問題,要減少這些問題的出現,業績評估人員應進行必要的專業培訓,並應選擇信度和效度較高的評估技術和工具,建立和健全反饋監控機製。

四 業績評估結果的審核

評估人員對評估結果進行審核,能有效減少與實際情況的差距。業績評估的目的是改進零售人員的工作方式,提高其業績水平,這就要求評估人員將結果反饋給被評估人員,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評估的目的。

1業績評估審核的標準

業績評估審核是指審核評估的結果是否客觀、公正、公平。信度和效度是檢驗評估結果的標準。

1)業績評估的信度

業績評估的信度指評估測量的穩定程度和一致程度。業績評估的信度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對同一崗位的業績評估標準,在一定時期內不可隨意更改;二是在不同時期從事評估工作的人員,掌握評估指標和標準應當保持穩定和一致。切實做到這兩點,才能保證最終評估結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