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師長的故事(3 / 3)

“到了我這兒,就得聽我的。”彭雪楓裝作一臉嚴肅地說。

兩位老師還在爭辯,彭雪楓卻走上前去,硬把兩位老師按到床上。又和警衛員一起,鋪好草席,找來一塊軍毯,就要躺下。兩位老師一見,又急忙跑過來,搶著要睡在地上。彭雪楓邊把他們推走邊說道:“你們當老師的,身體不行;我們當兵的,整天風餐露宿,慣了。不信,咱們賽賽看,看誰先睡著。”

時間不大,小屋裏響起了鼾聲。先是從地鋪響起;後來,床鋪上也響了起來。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了,雷聲也越來越響了。

老師是在酷暑嚴寒中辛勤工作的人們,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溫暖了我們的心靈。我願為老師奉獻一份力。

王震尊師重教做實事

王震同誌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在他光輝的戰鬥一生中,不僅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也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十分擁護鄧小平同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指示,並身體力行關心教師,關心青少年一代,是尊師重教的光輝典範,受到億萬師生的尊敬和愛戴。

王震同誌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主張對學生要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人生觀的教育。多年來利用視察和有關會議機會,奔走呼號,多次強調要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青少年成長的關懷和期待。

王震同誌特別主張,在提倡廣大教師發揚犧牲奉獻精神的同時,在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黨和政府乃至全社會都要關心教師的疾苦,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生活待遇。1986年國家教委著手研究建立教師的表獎製度。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國家教委主任的李鵬同誌建議,成立一個教師獎勵基金會,邀請王老擔任名譽理事長。王老詼諧地說:“我從來沒有向組織要過官,這次要談談價錢了!要我當名譽的我不幹,要幹就要去掉‘名譽’二字,做個有職有權的理事長才有味道。”他擔任理事長後,滿腔熱忱地為基金會奔走操勞;他親自邀請德高望重的名流學者擔任理事,聘請在戰爭年代飽經風霜的老大姐們為特邀理事,籲請大家為我國的千秋大業、子孫後代的基礎教育工作獻力;他親自主持理事會會議,聽取基金會工作彙報;他親自致函、會見中央有關部委和省市的主要領導,宣傳基金會的宗旨和任務,把節省下來的資金支持基礎教育;他親自會見向基金會捐款的港澳台同胞,激勵更多的海外人士關注和支持祖國的教育事業;他把首都部分新聞記者邀請到家中,親自介紹發展情況,通過報刊和廣播擴大基金會影響;每年教師節他都代表中國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向受獎的優秀教師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並多次打電話邀請黨和國家其他領導人出席表獎大會。王老還帶頭解囊,並教育子女和身邊工作的同誌為基金會募捐。

1988年春節,王老向全國1000萬中小學幼兒教師致慰問信,充滿了對教師的尊重和理解,溫暖了廣大教師的心。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二小的柯惠芬老師不會忘記,五年前的教師節前夕,王老在李鐵映同誌的陪同下親臨她家,看望同是中小學教師的父母,感謝這個教師之家為人民做出的貢獻。如今,38歲的柯老師已是小學高級教師,每當憶及往事就淚水難抑。1988年4月,王老就任國家副主席後,依然十分關心教育工作。他說,我不是以國家副主席的身份分管基金會工作,理事長是我的社會工作,我要盡職盡責。他不顧年事已高和國事繁忙,僅1988和1989兩年就參加基金會各種活動十餘次。1990年8月7日,王震副主席頂著烈日酷暑來到全國優秀教師北戴河“園丁之家”活動的教師中間,代表黨和國家感謝教師們在教育園地裏的辛勤耕耘。當王老畢恭畢敬地向全體教師深深鞠躬表示慰問時,教師們心潮澎湃,許多人熱淚盈眶。王老以他博大胸懷和謙遜的態度,贏得了廣大教師的愛戴和尊敬。

當我們欣喜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時候,就更加緬懷尊敬王老。是他老人家,為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氣,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為全黨和全國人民樹立了一個尊師重教的光輝典範。

王震尊重人才,身體力行關心教師,是尊師重教的光輝典範。

錢三強與導師約裏奧·居裏夫婦

錢三強(1913—),浙江吳興人。中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曾任中國原子能研究所的所長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他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係,第二年考取了法國巴黎大學的鐳學研究所。指導他的導師就是著名的物理學家約裏奧·居裏夫婦。

在巴黎這座美麗的城市,錢三強根本無暇遨遊。他每天匆匆來往於巴黎大學和法蘭西學院之間。黎明即起,用過簡單的早點,就乘地鐵趕去實驗室。白天在實驗室工作或上圖書館學習,晚上回到宿舍仍繼續伏案讀書。

1940年,錢三強順利地完成了博士論文,並獲得了博士學位。此後,法國被德軍占領,錢三強隻好過著流離失所、飄零逃難的生活。直到戰爭結束後,在約裏奧·居裏夫婦幫助下,錢三強才回到巴黎,協助老師恢複實驗室工作。

1946年,錢三強帶領一個組,深入研究鈾的裂變現象。經過幾萬次觀測,他們發現了三分裂現象,即約在300次裂變中能有一次裂為3塊。這一發現使人們對原子核裂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教師的鼓勵下,錢三強把這一重大發現公布於世。

可是,三分裂現象並沒有得到科學界的承認,有人還持反對的態度。為了從理論上和實踐上更好地說明和解釋三分裂,錢三強和他領導的小組繼續實驗,並進行多次精細的計算,研究能量和角分布等關係。終於在1947年從實驗和理論兩個方麵對三分裂機製做了全麵深刻的論述,受到科學界的一致承認和普遍讚揚,獲得了法國亨利·德巴微物理獎金。

原子核三分裂現象發現後,法國有關方麵曾表示,錢三強一家人可在法國定居。這時的錢三強已擔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導師,生活條件比初到法國時好多了。但是,隨著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不斷發展,錢三強夫婦愈加思念祖國,他們迫切希望能用所學的知識,為未來的新中國服務。

約裏奧·居裏夫婦聽了錢三強要把知識獻給祖國的打算後,也欣然同意,積極支持。並勉勵錢三強說:“祝願你回去以後,為你的祖國和人民好好服務。”

回國後,錢三強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他帶領一批年輕人,在差不多完全空白的基礎上,開始了新中國的原子能科學研究工作。為開創和發展中國的原子能科學事業,為培養科學研究人材,做出了重大貢獻。

錢三強努力工作,刻苦勤奮,沒有辜負老師的希望,為祖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市長沈澍東尊師

江蘇省張家港市市長沈澍東,提出了一個“365”天尊師的口號。他情真意切,身體力行。職位高了,地位變了,擔子重了,尊師重教卻從不含糊。

1989年9月下旬,五十年代初,曾在寨門小學任過校長的一個老教師,帶領幾名同事去張家港市參觀,事先寫信給曾在寨門小學讀書的沈市長。沈澍東準備熱情接待小學的老師,可偏在這時,他又接到了去外地開會的通知。沈市長會議結束趕回家已是晚上10點左右,未進家門先去拜望老師。他建議老師多留一天,由他親自招待。老師十分感謝,但還是決定按原計劃結束參觀,次日返回。翌日,市長最早起身,在招待所餐廳前等候老師共進早餐,為老師餞行。沈市長說:“教師職業十分高尚,應受到社會的尊重。一年有365天,應該天天尊敬老師!”

曾在沈市長就讀過的陳巷初小工作幾十年的兩名女教師,終身未成婚成家,晚年生活無人照顧,困難重重。沈澍東得知此情,在一次檢查工作時,特意登門探望,詳細詢問老師退休後的生活和身體健康情況,向當地政府建議給這兩位老人生活上關心照顧。後來,一位老師70壽辰時,沈澍東夫婦特地趕去拜壽祝賀。1986年8月,市長知道這兩位老師年老多病,生活上仍有較大困難,特地在楊舍鎮上為她們租到一間公房,並把公費醫療、工資關係等轉至城裏,使她們看病和生活上得到方便。1987年夏天,一名老教師患高血壓,市長親自為老師求醫,叫愛人去照料,自己抽空去探望。他還去家鄉,通知小時的同學前去慰問。當得知這位老教師病逝後,他親自負責為死者料理喪事,親自致悼詞。

沈澍東市長就是這樣,心中有老師,帶頭尊老師。

沈澍東情真意切,身體力行,他尊師的高尚品質,受到了人們的稱頌。

校長皎秋萍帶頭尊師愛師

在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裏,一提起校長皎秋萍同誌,全校師生無不肅然起敬,無不豎起大拇指,稱她是一位尊師愛師的好校長,是教師和學生的知心朋友。

從38歲起就在這所中學當校長的皎秋萍,時時處處把師生的溫暖放在心上,一直在努力使自己成為教師和學生的知心朋友,做尊師愛生的表率。她在領導班子成員中常講:“尊敬老師要從校長做起,從領導做起,給學生做出樣子。”十幾年來,她是這麼說的,也是帶頭這樣做的。

粉碎“四人幫”後,她跑前跑後,忙著給教師們中的冤假錯案平反,感動得幾位教師放聲痛哭。前幾年,不少教師為自己子女的工作安排到處去求人,事情往往辦不成。她又主動把這些事攬下,到處跑,直到辦成為止。最難辦的是教師住房問題,她也一一想辦法去解決。平時,每位教師的工作、學習、生活問題都在她的記事本上,包括婚姻、老人、子女、住房等大大小小事。她說:“辦好學校就要靠老師們。”她廣求賢才,近幾年為學校調進了幾位骨幹教師,這些教師的家屬的戶口“農轉非”,都是她親自給“跑”來的。她聽說一位離休教師教語文有一套,就把他請進學校。這位老教師帶領語文教研組進行了語文教學達標實驗,取得了有影響的成果。全校師生讚揚地說:“皎校長心裏裝著老師,想著學生,想著工作,唯獨沒有想著自己。”她像一團火,因為她有熱情,有魄力;她像一塊磁石,因為她有吸引力,有工作能力。她是尊師愛師的榜樣,是師生們的知心朋友。

這位如今已經50歲的女校長,和學校裏其他領導一道,把學校管理得井井有條,使學校辦得很有名氣。她贏得了信任,也獲得了榮譽,被評為西北工業大學所屬部門的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航空航天部先進個人。

皎秋萍是一位尊師愛師的好校長,是教師和學生的知心朋友。

廠長趙章光捐資助學

北京章光毛發再生精聯合總廠廠長、著名發明家趙章光,關心和尊敬教師,熱心支持教育事業,多次為教師和學校捐資助學,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捐贈大戶。他在人民大會堂全國第七個教師節大會上,領取了“尊師重教,振興中華”的獎杯。

趙章光熱心科技,自學成才,以其“101”無發再生精發明成果享譽國內外,7次獲得世界大獎和金牌。他對教育事業的支持和捐款是從1988年開始的。當時,他看到家鄉浙江省樂清縣象東小學設在一所老廟裏,由於光線暗淡,70%的學生成了近視眼,心裏難受極了。他想,自己的科技成果現已開花結果,企業辦得越來越興旺,應為廣大教師排憂解難,應當為支持教育事業盡一點力量。他征得幹部和職工同意後,很快向象東小學和象東中學捐贈80萬元,蓋起一座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幾年來,他先後向北京、浙江、河南等省市十多個單位捐贈;總共520多萬元。他不僅對教育事業特別熱心,對教師也特別尊敬和體貼。一次,他與一些模範教師去北戴河開會,聽到河南一位老師說起他們那裏的民辦教師生活困難時,馬上把自己帶去的1500元拿出來,請那位老師捎回去送給那些民辦教師,以表示自己的一點心意。他經常說,關心教育事業,應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由於自己家庭貧苦,隻念完初中就綴學了。“101”毛發再生精的發明是靠經驗和勤奮換來的,如果能上大學,搞發明創造會容易得多。這些年他去過一些西方國家,他們有的所以科技先進,經濟發達,一條最重要的原因是教育發達,國民的文化素質較高,高級人才較多。要想科技強國,教育奠基,全社會都應尊重教師的勞動,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

尊師重教,振興中華的的獎杯,不是憑空得到的,而是趙章光用自己的行動換來的。

戰士張川的尊師情

張川是老山前線一等戰功榮立者。1980年考入陸軍學校學習,1984年4月在老山前線作戰中負傷致殘,1989年被華東師範大學破格錄取,在政教係學習。

老師在他的心目中占據了重要位置,不僅因為這個名字崇高,受人尊敬,而是在他的成長道路上傾注了老師的辛勤汗水。

在“文革”十年後的第一個春天,他幸運地結識了對他的人生旅途起了重大轉變作用的老師——高中時代的班主任、昆明23中(現昆明師專附中)的陶秀文老師。在那衝擊一切、打倒一切的年代,張川曾沾染上許多惡習,成了學校裏赫赫有名的學生,上課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打架鬥毆卻少不了他。老師們一提起他就搖頭。父親的棍棒、訓斥,母親的疼愛、勸教,並未觸動他的心靈。學校一度認為他秉性難改,勒令他退學。家裏想給他轉學,卻找不到收留他的學校。後來昆明23中要了他,有的班主任不願收他,最後找到了陶秀文老師。陶老師看了他的轉學鑒定,考慮了片刻,認真地說:“我要了。”第二天,她告訴張川:“我姓陶,以後就叫我陶老師好了,歡迎你到我們班級來。”說著,伸出溫暖和友誼的手,拉著他說:“走,我帶你到班級熟悉一下。”一股暖流沁入他的心間。是老師的手將他從迷途中拉回,是老師的手幫他從苦惱中擺脫出來。在陶老師的耐心培養下,高中畢業時他入了團,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1978年畢業後,他參加了工作,又是在陶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1980年他報考了軍事院校。在複習迎考中,陶老師到處為他搜集複習資料,找老師給他單獨補課。高考發榜了,他被錄取了,穿上了軍裝跨進了軍校的大門。這期間,師生的情誼更進了一步。節假日他總要抽時間去探望老師,他把老師當成自己的母親,老師也對他視同自己的親生兒子。

1984年4月,他在老山前線參加戰鬥的前三天,收到父親托人捎來的一封家信,附上了老師寫給他父母的安慰信。他被老師的話所感動。老師說:“請相信我們一家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和你們一家一樣的——做他的堅強後盾。”4月28日,張川在老山作戰中負傷致殘,年僅20歲就失去了右手,在醫院治療期間又得到了老師的安慰和鼓舞,信中說:“你是不幸中的大幸,比起你身邊倒下去的戰士,難道你不感到還是幸運的嗎?”她還給他介紹了幾本書,其中《永不掉隊》一書,寫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位在戰爭中失去胳膊的蘇聯軍官,為了在戰後參加建設刻苦學習,做一名永不掉隊戰士的感人故事,對他教育很深。老師還用肖軍說過的一句話鼓勵他,“當一個人以必死的精神活下去時,他是什麼困難都能戰勝的。”他很快擺脫了自己感情的羈絆,開始用左手拿起筆來從頭練字,重新工作,用左手去譜寫自己的人生。

戰後,張川所在的連隊被中央軍委授予“老山英雄連”稱號,他也榮立了一等戰功。

老師在張川的心目中占據了重要位置,不僅因為這個名字崇高,受人尊敬,而是在他的成長道路上傾注了老師的辛勤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