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孩子說:“是割草,爹爹割了草好喂馬啊!”
持家要勤儉,否則若養成奢侈浪費習慣,人就會變懶變饞,第五倫一生都是這樣做的,這在人們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梁鴻與孟光勤儉致富
東漢時期吳國有位靠白手起家,成為富戶,後又成為東漢很有學問的人,他的名字叫梁鴻。
梁鴻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家裏很貧窮。雖然家境貧寒,各方麵條件都很差,卻酷愛讀書,凡讀過的書都能通其詞,解其意。一天晚上,他在柴火旁就火專心攻讀,因火星蔓延引起火災,將鄰居家的一間房屋給燒著了。因沒錢賠償,隻有把幾頭豬賠給人家,可是人家不答應,梁鴻主動賠身去幫人家幹活。
梁鴻賠身後,每天從早到晚,一刻不停地幹活。晚上仍刻苦讀書。這樣,白天給人家做工,晚上讀書,長年累月,從不間斷。這家主人見梁鴻終日勤勞,有毅力、做事又一絲不苟,日後一定有出息。於是告訴他說可以馬上脫身了,而且答應把賠的豬也退給他。梁鴻堅持不要豬,隻身回家了。
同縣有個叫孟光的女子,家裏比較富有,長得醜陋,可性格賢惠。家裏給她說過許多婆家,都不中意,她決意要嫁給像梁鴻那樣的男子。梁鴻感遇知己,完全不顧及孟光外貌的醜陋,欣然登門求婚,結果情投意合。但是,從孟光嫁到梁鴻家的第一天起,梁鴻卻突然對孟光冷淡起來,成天悶悶不樂,硬是七天沒有答理孟光。到了第八天,孟光實在不明白是什麼原因,便來到梁鴻麵前,請問自己犯了什麼過失。梁鴻又冷淡又傷心地說:“我原來以為找到你,就遇到了知己,從此以後,我們兩人誌同道合,深居簡出,勤儉持家,一心為事業而努力。而今卻想不到你滿身繡衣麗服,油頭粉麵,整天食魚餐肉,竟是個愛打扮、奢侈、輕飄的女子。這難道是我所期望的嗎?”孟光聽了反而心裏踏實了。她笑著說:“我的這身打扮,和整天桌上的魚肉,都是特意為了考察你的誌向的。”說完,孟光解開了係紮的發髻,換上了布衣麻履,利利索索幹起活來。梁鴻見了大喜,指著孟光說:“這才真正是我梁鴻希望的妻子!”
梁鴻和孟光成家後,夫妻恩愛,誌同道合,男耕女織,不忘學業。
孟光把娘家賠送的嫁妝、首飾都賣掉了,換了錢,買了田地和織布用具。他們在吳國時寄居在一戶人家的堂屋下。白天,梁鴻下地幹活,辛勤耕作,有時還抽空去幫人家舂米掙錢;孟光在家洗衣做飯,織布,把裏裏外外安頓得井井有條,不讓丈夫為家務事分半點心,晚上,梁鴻用過飯便埋頭在堂屋的油燈下,專心著書,苦苦攻讀;孟光織布到深夜。他們粗茶淡飯,勤勞節儉。打下的糧食一粒粒地都收回家裏;織成的布一匹匹地換成錢。不到三年的時間,梁鴻和孟光有了自己的房子,又擴大了許多田產。由原來的一貧如洗,變成了富戶人家。
梁鴻最終又成為東漢時期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孟光則被後人稱讚為一位很有德操的婦女典範。
在英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節儉是致富的秘訣。
黃遵憲一生儉樸
清代著名詩人和政治家黃遵憲一生儉樸,不尚鋪張。他曾任清朝政府駐日本和駐英國參讚,還擔任過中國駐舊金山、駐新加坡總領事。
黃遵憲支持變法,推行新政。在湖南擔任按察使時,有一天,外出辦理公務。不巧天下起了瓢潑大雨。他伸手摸摸口袋,一分錢也沒有摸到。一位朋友看到了,要借錢給他,被黃遵憲拒絕了。他一路小跑,急匆匆返回家去。在一個十字路口,過馬路時,突然一輛人力車跑來,黃遵憲躲閃不及,隻聽嗤啦一聲,那人力車的前把將他的衣服刮了一個大口子。
回到家中,夫人見他淋得如同落湯雞,又好笑又好氣地問他為什麼不坐人力車回來,讓雨淋成這個樣子。黃遵憲解釋說沒有帶錢。夫人歎了口氣說:“你帶錢了,就裝在左邊的口袋裏。可你隻去掏右邊的口袋,你怎麼會找到錢呢?”
黃遵憲伸手一摸左邊的口袋,果然有錢。夫人發現他的衣服刮破了,就拿過來,找來針線,坐在窗口下慢慢補了起來。
三天以後,黃遵憲又要外出辦事,這時想起了夫人縫補的衣服,就問她放在哪裏。夫人說:“那件衣服我補了又補,仍然很難補好,今天上午,我把它賣給收舊衣服的人了。”
黃遵憲聽了,很不高興,責怪夫人不該把衣服賣掉。夫人也生氣了,瞪著眼說:“你知道這件衣服穿了多少年了嗎?提醒你吧,已經穿了10年了。”
黃遵憲說:“不管穿了多少年,它並不破嘛!”
夫人說:“怎麼不破?剛剛還讓人力車刮了個大口子,你怎麼忘了?”
黃遵憲說:“我以為,縫縫補補穿無妨!”
第二天,夫人看到黃遵憲站在門口,非常熱情地一會兒替人作向導,一會兒東張西望,好像在找什麼人……
又過了幾天,夫人突然發現,丈夫身上穿了一件十分熟悉的衣服。夫人皺皺眉頭,心想,這衣服不是賣了嗎?他怎麼又穿上了?
夫人一問,這才知道,黃遵憲站在門口是在尋找那個收廢品的。他果然找到了,用錢將這件衣服贖了回來。
黃遵憲先生懂得一個道理,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他一直都保持著良好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