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橫生諧音聯
漢字中有很多讀音相同、相近而意義迥然不同的諧音字。巧用諧音字創作的諧音聯妙趣橫生,引人入勝。
娃挖蛙出瓦;媽罵馬吃麻。
無山得似巫山好;何葉能如荷葉圓。
上例中上、下聯各用了1組諧音字。
移椅倚桐同玩月;點燈凳閣各攻書。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樂;
丫頭啃鴨頭,鴨頭鹹,丫頭嫌。
上例中上、下聯各用了2組諧音字。
饑雞盜稻童筒打;暑鼠涼梁客咳驚。
上例中上、下聯各用了3組諧音字。
賈島醉來非假倒;劉伶飲盡不留零
指揮繞紙灰,紙灰飛上指揮頭;
修撰進饈饌,饈饌飽充修撰腹。
賈島是唐代詩人;劉伶是魏晉時“竹林七賢”之一,喜好飲酒。“指揮”、“修撰”都是職務,前者為武職,後者為文職。
密雲無雨,通州水不通舟;
巨野有秋,即墨田多積麥。
“通州”、“即墨”都是地名。這類對聯,一看就明白;隻聽,則往往不知所雲。
也有用韻母相同、相近的字創作的諧韻聯:
屋北鹿獨宿;溪西雞齊啼。
單顯式:與對聯中某些字諧音的字並不出現,借助諧音關係表達雙關意義。
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
對聯字麵上的意思是明顯的,而作者金聖歎用“蓮”與“憐”、“梨”與“離”的諧音關係,含蓄地表達與兒子隔離的淒苦、酸楚之情。
兩船並行,櫓速不如帆快;
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上聯“櫓速”與“魯隸”、“帆快”與“樊噲”諧音,含文臣不如武將之意;下聯為另一人所對,“笛清”與“狄青”、“簫和”與“簫何”諧音,含武將不及文臣之意。
兩猿截木山中,這猴子也敢對鋸;
匹馬陷身泥內,此畜生怎得出蹄。
此聯為戲謔之作,上聯為一人所出,“對鋸”與“對句”諧音;下聯是另一人反唇相戲,“出蹄”與“出題”諧音。
“師徒”對“父子”
清朝擔任過四庫全書館總纂官紀昀,字曉嵐,平生博學多才,思路敏捷,擅長對對子。一天,他的老師請他去喝酒,席上有父子兩人,都是在戊子年(1768)科舉考試時同榜中式的舉人。酒過數巡,喝得興高采烈的老師忽然對紀昀說:“曉嵐,你很會對對子,現在我出上聯,如果你能即席對出下聯,我將以一方百金古硯相贈,要是對不上來,就罰酒三大杯!”紀昀微笑點頭答應。
於是,老師指著那兩個同榜的父子說:“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上聯剛出口,在座的其他客人都立即感到,這個下聯是極其難對的。因為“父子”和“戊子”,下字相同;上字一為“父”一為“戊”,雖非同字,卻是諧音(“父”音fu,“戊”古音mao,但清代已讀如wǔ音)。全句兩“父”三“戊”,五個“子”字,要對得字字工穩,實在比登天還難哪!
可是,再難的對子也難不倒紀昀。他看了老師一眼,立即想到師徒兩人的官職:老師現任戶都尚書,自己現任戶部侍郎,是一正一副的戶部長官,而古代管領全國戶口簿籍的長官叫司徒。因此,後世也將戶部尚書和侍郎俗稱為司徒。於是一句妙不可言的下聯頓時衝口而出:“師司徒,徒司徒,師徒司徒。”
全堂掌聲雷動。滿麵春風的老師親自把價值百金的古硯送到了紀昀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