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神學形而上學,可以發展抽象思辨的能力。但這不是一個可以操作的措施。社會越發展,各種競爭就越加白熱化、公開化,各種淘汰就越無情。升學、求職、比賽、為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如果你隻有一手,示弱示柔,以為可以憑此取勝,那就成了笑話!強大的對手矗立在你的麵前,隻有你比他更強大,才能取勝。柔弱之道還有另一方麵,就是承擔汙垢,承擔不祥,承擔屈辱,承擔災禍,叫做把榮譽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這也是一種前麵講過的知白守黑之道,勇於承擔責任承擔誤解承擔壓力之道,國人稱這種人為忍辱負重,這是一個大好詞。這裏有一種高尚性與堅強性雖然老子曾將堅強當作貶義詞使用,所以說,隻有這種勇於承擔的人才夠資格當社稷主,天下王。正言若反,則是老子的思維特色,常常是逆向思維,常人認為好的,老子告訴你也可能是壞,常人認為倒黴的,老子告訴你那其實是幸運。他得出的結論帶有顛覆性乃至爆炸性。
正言若反是因為目光透到了事物的背麵,別人看到的是你的顏麵與前胸,老子看到的卻是你的後腦與後背。正言若反,還因為老子“觀棋”多看了好幾步,你看到了滿,他看到了滿則溢。你看到了盈,他看到了盈則虧。你看到了禍,他看到福所伏。你看到了福,他看到了禍所倚。我們也許可以說,其實老子是一個喜歡抬杠的人,世人這樣說,可能有點道理,我反著說,似有更深刻的道理,出人意表,出奇製勝。他的智慧具有難得的獨到性、異議另類性、可辯駁性如果你有意與老子抬杠,你且有得說呢、啟發性另是一番天地、發散性不必克隆,隻須引申、警示性他為許多世俗見解如爭強好勝、爭寵厚生亮起紅燈直到刺激性。而進一步酙酌,則問題不在於老子的好立與眾不同之論,問題在於,反或返,正是大道的特性。事物發展的結果是走向自己的反麵,你不但看到了現狀,而且看到了發展的趨向了,豈不正言若反?懂得了正言若反的道理,又怎麼可能不培養出一種逆向思維的習慣?而逆向之後再逆向呢?不又是正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