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九章 論老子之老(1 / 1)

老子是不是太老了?老子為什麼叫老子?他姓李,但是不叫李子。他不像孔丘姓孔,故曰孔子,孟軻姓孟,故曰孟子,莊周姓莊,故曰莊子,墨翟姓墨,故曰墨子……我沒有見到過有關這一點的任何解釋。但是客觀上時至今日,你會覺得老子確實很老,他應該老態龍鍾,老氣縱橫,老到化境,老謀深算。如果作畫,老子的形象與麵容應該最老,其次孔子,其次莊子,其次孟子。老子的智慧是老年人的智慧,不爭,不言,無為,老年人容易接受,他們已經經曆了太多的爭而不可得,言而無效有損有失,為而適得其反的事實教訓挫折。他們已經少了許多衝動、激情、自以為是。老年人容易接受厚重啊、冷靜啊、質樸啊之類的教訓。年輕人則寧願接受西方的迎接挑戰,勇於嚐試,不怕失敗乃至“失敗萬歲”最近一本美國的書籍的題目,敢於冒險的精神。一位嫁給華人的美國女士告訴我說,她覺得中國人與美國人育兒方麵的最大區別是美國人鼓勵孩子嚐試,老是說“tryit!doit!”去作作看,去試試看!而孩子的祖父母華人愛說的是“不要幹這個,不可以作那個!”尤其是不為天下先,這樣的老氣橫秋的說法,隻能被某些風燭殘年的老人接受。我們提倡的是創造,是創意創新乃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不為天下先咱們這個民族還怎麼前進,怎麼迎頭趕上?還有些與“老”有關的不太好的詞,也或許可能用到老子頭上。如老奸巨滑:看看老子的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榮守辱,尤其是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太可怕了,這是什麼樣的招術啊!無怪我的一位定居歐洲的華人友人說到她的前丈夫歐洲人的時候,說是“他連《老子》《周易》都讀懂了,他就是魔鬼呀!”薑是老的辣,老子的論述夠辣的:絕聖棄智,民利百倍,這樣的論述除了老子,誰還能做得出來!誰敢這樣說話?老了才能刀槍不入,寵辱無驚,才懂得唯之與阿,相去幾何?老了才能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年輕時候,要做大事,立大功,要遍嚐百味,要曆經酸甜苦鹹辣,否則活一輩子不仍然是零了嗎?中國是文明古國,中國文明有它的成熟性、深刻性、老到性。中國的思想有它的老謀深算處,尤其是老子,名符其實,果然老得了得!然而中國傳統思想中確實缺少青春的活力,缺少應有的挑戰性創新性競爭性與實驗性,求把握而不敢冒險,求沉穩而不敢創新,求平安穩當而不敢競爭,求保全而不肯獻身。求不戰而勝而不肯放手一搏。求含蓄而不肯增加透明。求無事而不肯揭露矛盾。世界各國都有探險家,開拓者,創業者,相對我們這裏是太少了。閱讀老子,欣賞老子,體會老子的同時,不能不知道他在幾千年前的語境,他的針對性、相對性與局限性。有什麼辦法呢?正像老子說的前後相隨一樣,精彩與局限也是連結在一起不可分離的。無怪乎梁啟超要提出“少年中國”的口號。他寫道: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梁啟超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他寫得何等好啊。在我們研習老子,驚歎於老子的老到的智慧的同時,我們不能不看到這一點:如果說幼稚毛躁是一種毛病的話,老大避讓也求學不是遺憾。隻有把競爭精神與和諧精神、創造精神與謙虛精神、儉嗇精神與冒險精神、無為精神與有為精神、老到精神與青春精神、養生計較與承擔的使命感很好地結合起來,中華傳統文化才能真正地大放光輝,也才能對世界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