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如何建設斯巴達方陣 (9)(2 / 2)

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在北京成立了新東方學校,開始致力於人才的教育培訓。從1995年底到2000年,為了進一步做強、做大新東方,俞敏洪校長陸續邀請了杜子華、徐小平、王強、胡敏、包凡一、何慶權、錢永強、江博、周成剛等一大批海內外精英人士共同組成新東方的核心團隊。在創業之初,新東方一直保持著一種潛在的分配模式:合作夥伴分管一方,不在學校拿工資,各自劃定地盤,除去上繳15%的管理費其餘歸己。但自從股份改革後,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將這些合作夥伴轉為股東,同時也要求他們將經營權上交,並按照各自的股權比例分配收益。

另外,出於對學校發展的考慮,現金的使用將不透明化,這使得小股東們擔心俞敏洪不尊重股權,不相信俞敏洪在公司停滯不前的情況下能拿出錢分紅,至此,矛盾產生了。2001年小股東逼宮和2004年的胡敏、江博出走,被外界普遍看成是新東方高層鬥爭的標誌性事件。2001年8月,俞敏洪收到王強鄭重其事的辭職信,王強在曆數完俞敏洪的過錯、新東方的弊端之後,正式提出辭職、退股、離開新東方。隨後,徐小平和包一凡相繼遞上辭呈,要求辭去董事職務,表示對王強的支持,對俞敏洪施加壓力,促使俞敏洪下課,甚至要求俞敏洪離開新東方一段時間。緊接著,主管國際合作的副校長杜子華、IT培訓創始人周懷軍也相繼離開新東方……當時形勢正如《中國青年報》記者盧躍剛所言:“新東方有可能出現盛極而衰、灰飛煙滅的庸俗結局。”

造成俞敏洪和元老們矛盾激化進而使元老們的頻頻出走的關鍵原因,是新東方股份製度改革對股東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內部高層之間既得利益分配不均因素讓團隊成員之間產生了深深的不信任,結果使新東方元氣大傷。這個案例再次向我們說明了一個千古不變的真理:內訌敗業。因此企業中的每一個員工都要積極主動向組織靠攏,一切以集體的利益為出發點,這樣才能防患於未然,將內部分裂消滅在萌芽狀態。

成立於1763年的巴林銀行是倫敦的一家世界聞名的金融企業,在其200多年的發展曆史中,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傑出的業務員,創造了很多輝煌的業績。然而,一個小職員在新加坡的瘋狂投機,使巴林銀行遭受了86億英鎊的損失,並最終導致巴林集團的破產。

麵對員工的責任缺失、高管之間的明爭暗鬥、企業員工大量流失、員工監守自盜等問題,我們不禁要問:怎樣才能構建一個充滿凝聚力、富有團隊精神的企業呢?怎樣才能培訓出一支齊頭並進、團結互助的團隊呢?對於領導者而言,首先要相信團隊一定能夠健康持久地發展下去的,並不斷將這個信念傳達給組織成員,使成員的心態統一;其次要將醜話說在前麵,把最基本的責任權利說個明白,以防日後團隊成員的利益糾紛;另外,還要嚴懲在團隊中製造分裂的小人以及那些利用領導之間矛盾為自己牟私利的員工,以鏟除後患。對於員工來說,首先要樹立就事論事的思想,產生矛盾的時候不要加入個人情緒,應盡可能就問題的本身來討論;其次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一種“難得糊塗”的心態,不要太計較一些小利益、小得失,這樣才能減少矛盾的發生,有利於團隊的團結;另外,要善於溝通。讓我們攜手共同抵製分裂團隊的斯巴達大敵,將團結的旗幟插滿組織的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