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聯想詞庫 (3)(1 / 3)

1994年郭為被派往廣東惠州聯想集團新建的生產基地,擔起創業的重任,之後又被派往香港聯想負責投資事務。1997年3月他又負責聯想科技公司的成立工作,成功地完成了公司代理業務的整合。崗位變動頻繁,但每一次都是不同類型的業務。這期間他也有過失誤,也曾在全體員工大會上做過檢查,可以說經受過了“無情”的捶打與磨煉,到了今天,他已經是神州數碼的總裁。

與1979年後誕生的一些新型企業相比,聯想這種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人才培養的做法與耐心是少見的。今天聯想能夠有那麼多位年輕的總經理領軍作戰,這種令人振奮的局麵,從根本上與20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的人才策略是分不開的。

“擇人之道”——一個優秀的人才既要堅持原則,又要善於妥協

柳傳誌認為一個優秀的人才既要堅持原則,又要善於妥協。堅持原則才能有正氣,善於妥協才能容納和團結人。沒有這兩條,事業做不大。現實中確有一類人才高八鬥而又鬱鬱寡歡不得誌的人。

既要有原則,又要善於妥協。過去人們習慣於接受事必躬親、無所不能的經理人才,而現在的市場競爭是規模經濟的競爭,不同專業,不同特點的人集合在一起,組成一個整體,隻有發揮集體的力量才能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如果不具備合作精神,不能團結別人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人才。

1994年,聯想成立了總裁辦公室,將一些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的人才集中到總裁辦,這些人中有一線業務部的經理,有職能管理部門的經理。凡總裁需要決策的項目都會事先拿到總裁辦討論,因為這些成員將來極有可能要管理整個公司,現在提前把大家捏合在一起遇事議事,彼此脾氣秉性和價值觀逐步融合,建立起一個團結堅強的班子。這又是聯想訓練人才的一種演習。

“我就是‘1’”——領軍人就要做那個有效數字

領軍人物就是這樣一批人:從大到整個行業領域,小到一個具體任務,隻要你把必需的條件給夠他,他就能把事辦成。不管是拉去開發大亞灣園區,或是去做高壓開關,或是掌管三軍,他都能做成。

柳傳誌常常用有效數字來比喻領軍人物。10000中的一個數字“1”屬於有效數字,它代表領軍人物,後麵四個零是領軍人物帶領的團隊。隻有將這個有效數字“1”做好了,才能更好地帶動後麵的“0”。領軍人物應當是一台大的發動機,而下麵是許多小的發動機,這樣整個係統就能運行得很好。

在選擇領軍人物方麵,柳傳誌是非常成功的。聯想曆史上兩個最著名的領軍人——楊元慶和郭為。領軍人是比接班人更加寬泛的名詞,但也並不是指所有的高層管理者,而是指整個管理層的代表人物,他們的工作經曆、行為方式、處事態度代表了聯想的人才特色。從楊元慶和郭為身上也很好地反映了這一點。

“三心合一”——有上進心,更要有事業心

柳傳誌說,他理想中的人才,必須要有“三心”,即責任心、上進心和事業心。他說,責任心是對員工的最基本要求。不管你做什麼工作,即使是看門、掃地也要有責任心;而對於企業中層的領導者,還需要有上進心,有向上奔的強烈願望;作為高層領導者,更需要有事業心。

柳傳誌說,在現代社會,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能力,大學生不僅要善於從書本上學習,更要善於從實踐中學習,對自己也要有一個良好的設計,這樣努力才會有目標,學習的效率才能提高。

“及時充電”——人才不是蠟燭,而是蓄電池

人才是個動態的概念,其知識結構需要不斷更新和補充,自身層次也需要不斷提高。聯想集團一直認為“人才不是蠟燭,而是蓄電池”。培訓是人才成長的最佳途徑之一,是使人才充滿活力,使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力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企業獲得人才的最好武器。

人才,尤其是優秀的人才,在選“東家”的時候,不但要看“東家”給多少酬勞,更要看“東家”將來發展的前景,以及給自己的機會。企業不應把人才當作不斷燃燒的蠟燭,而應將其視為一個蓄電池,在不斷放電的同時,也應不斷地給其充電。優良的人才資源規劃,必然是能夠組織每個人達成長期利益的規劃,必定是使組織和人才共同發展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