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聯想詞庫 (3)(2 / 3)

許多民營企業家把人才當做蠟燭。在他們看來,企業招聘人才就是給人才一個釋放光和熱的機會。沒有打算與人才進行長期的利益共享,也沒有對員工個人發展的規劃,如何能吸引人才的加盟?企業隻有把自身的發展與員工的發展相聯係,員工才看得到希望,對企業充滿信心,這才是企業獵獲人才的最佳途徑。

“提升博弈”——你不會授權,你將不會被授權;你不會提拔人,你將不被提拔

聯想為那些肯努力、上進並肯為之奮鬥的年輕人提供了很多機會。聯想集團管理層的平均年齡都很小。聯想電腦公司的總經理楊元慶、聯想神州數碼公司的總經理郭為、聯想科技園區的總經理陳國棟……都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各自掌握著幾個億,甚至幾十億營業額的決策權。

20世紀90年代初期,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的年輕人在聯想得到了升遷和晉職,實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聯想對管理者提出的口號是:你不會授權,你將不會被授權;你不會提拔人,你將不被提拔,從製度上保證年輕人的脫穎而出。

“靈活機變”——拐大彎,不拐死彎

領導人認為這個手下不行的時候,往往也就是不願意再理他的時候,找到合適的人,就把他撤換了,也有領導會施舍性地給這人留一條退路,但大多數情況下,被撤換的人會退出這家公司。聯想把這種撤換幹部的方法稱為“拐死彎”,“一下就拐進山溝裏去了”。

而聯想撤換幹部的方法是“拐大彎,不拐死彎”。發現一個人不適合所在崗位,但真正要撤換他還需要一段時間,在這個時候,領導人要有意識地、非常明確地把幾件責、權、利十分分明的事交給這個人做,事情做好了,說明領導人看人有差距,就不撤換他;如果沒做好,當麵談一次,告訴他這事你沒做好;然後再交給他一件事,如果又沒做好,再記下來;到了第三次還沒做好,這個人自然就會對自己是不是適合現在的位置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在這個時候就可以和他談:“你當總經理可能不太合適,你技術出身,還做技術怎麼樣?待遇都不變。”這個時候實際被降職的人不會覺得是在憑空撤換自己,心裏不會太不服氣,也不會有怨言。另外,選誰當總經理,也征求並尊重他的意見,這樣一方麵可以使他心裏好受點兒,另一方麵這樣選出的總經理,也會得到他的支持。大彎就這樣拐了過去。

“人才戰略”——辦公司就是辦人

聯想集團是在20萬元創業資本的基礎上成長為國際上著名的電腦企業,靠的是什麼?靠的是人。聯想集團在發展過程中自始至終都在精心地實施著自己的人才戰略。用聯想總裁柳傳誌的話說:“辦公司就是辦人”。

柳傳誌從動態、發展的角度來界定了人才的標準,他認為人才有三種類型:一種是自己能夠做好一攤事;另一種是能夠為公司帶領一群人做事;第三種是能夠製定戰略。公司較小的時候,需要更多的是第一種人才;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較多的是第二種人才;公司發展到比較大以後,第三種人才就尤顯珍貴。從1989年之後,聯想集團在第二和第三種類型人才的培養方麵下了很大工夫。

今天,聯想的人才必須符合六個標準。一是共同信念和價值觀標準;二是忠誠與犧牲精神;三是審時度勢,獨當一麵的指揮能力;四是搭班子、建隊伍的管理能力;五是團結多數,使集體成員通力合作的協調能力;六是孜孜不倦、吐故納新的學習能力。可以看得出聯想集團最需要的是能夠領軍作戰、能夠製定戰略的人才,能夠將企業推上更高台階的人才。聯想解決這個問題總的指導思想是靠自己塑造、培養,將人才的培養當作一個前赴後繼的係統工程來做。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企業文化會一代代傳承和進化,使人才真正從身心兩方麵融入聯想這一大家庭。為此聯想集團創建了超常發揮和顯示人才優勢的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