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戰略”——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
聯想的成果很大一部分歸功於聯想管理的成功,聯想管理的成功關鍵在於其人力資源戰略得以成功實施,在於“搭班子、帶隊伍”得以全麵落實。
所謂“搭班子”是指聯想建立以總裁為首的戰略領導核心,最高層領導班子及各級領導班子。這個班子有集體智慧,班子成員德才兼備,能分工協作,快速實施,辦成個人能力所做不到的事;能帶隊伍,培養出各級幹部梯隊,使聯想的事業後繼有人,保持事業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形成團結向上的管理文化;能不斷地相互學習交流,取長補短,完善提高自我;有統一的意誌和規範,有共同的行為準則,是聯想發展的中堅力量。
聯想認為,在管理三要素中,排在首位的是搭班子。不論在什麼情況下,班子得團結永遠是企業發展的首要條件。而宗派是形成團結班子的一個障礙。為杜絕一切可能產生宗派的因素,聯想確定第一把手是一個有戰鬥力的班子,核心是要具有對一把手應該具備的條件、自身修養。對選擇成員的考核標準等問題舉辦過高級幹部研討班進行過培訓。有了一個意誌統一、有戰鬥力的班子,才能定戰略、帶隊伍。
所謂“帶隊伍”是指塑造聯想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加強員工的凝聚力,形成愛崗敬業的氛圍,培養領軍人物,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有很多公司,能夠製定戰略,但就是實現不了。帶隊伍與定戰略好比是知與行的關係,在中國有句古語叫做“知易行難”,能製定戰略就相當於“知”,知道應該怎麼做,但為什麼做不到呢?這主要是因為“帶隊伍”沒做好。
“雞蛋理論”——企業要發展,周邊的環境極為重要
針對中國企業與政治的關係,柳傳誌用“雞蛋論”作了概括:“企業要發展,周邊的環境極為重要。一個雞蛋孵出小雞,37℃~39℃的溫度最為適合。那麼,40℃或41℃的時候,雞蛋是不是能孵出小雞來呢?我想生命力頑強的雞蛋也能孵出小雞來,但是到了100℃一定不行了。對企業來講,1978年以前是100℃的溫度,什麼雞蛋也孵不出雞來。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就是45℃的溫度,生命力極強的雞蛋才能孵出來。到1984年我們辦聯想的時候,就到了42℃的溫度。今天的溫度大概是40℃左右,也不是最好的溫度。因此,生命力頑強的雞蛋就要研究周邊的環境,一方麵尋找更適合的環境,一方麵加強自己的生命力,以便能頑強地孵出小雞來。”
“鐵麵無私”——講管理不講人情
聯想11人創業的時候,大家互相知根知底;人多了絕大多數人互相叫不上名字。11個人的時候,可以用談心的辦法,鼓舞士氣,統一思想,激勵大家為著一個目標奮鬥;人多了就沒辦法這樣做,就需要管理。
管理是人情的反義詞。聯想成立之初,柳傳誌有一個朋友叫馬文豹,當時在聯想排名第四,但馬文豹一心想將聯想開成“前店後廠”小“門臉”,柳傳誌就堅決將他撤換了。由於馬文豹是柳傳誌眾所周知的好朋友,上下震動很大。馬文豹臨走的時候,對柳傳誌說:“老柳,你是個當官的人。”意思是說,柳傳誌完全不講交情,不講義氣。柳傳誌笑笑,沒說什麼。
至今讓聯想助理總裁劉曉林感受至深的是柳傳誌對他說的一句話,柳傳誌說:“曉林,是聯想的事業將我倆拉在了一起,為了這個事業,我會把你當朋友,但我不是因為欣賞你而將你當朋友,不是!是事業將我倆拉在一起,為了聯想的事業,我要和你交心地說話。”
1990年前後,在聯想內部管理還不是很成熟的時候,聯想急於使用年輕人,大量發展分公司,結果出現了大的問題,有些人想將公司分了,將錢卷走。柳傳誌毅然決然地將貪贓枉法者送交給司法機關,接著連續開了10次座談會,跟著嚴格公司的財務製度,著手建立企業文化,製定聯想管理大綱、崗位責任製以及部門接口規範,聯想的管理建設從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