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3)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經曰。又如世界為諸眾生廣大受用。如是如來妙觀察智。示現一切諸佛眾會雨大法雨。為令眾生受大法樂。

論曰。此中顯示受用因相。如器世間隨有情業增上力故。阿賴耶識共相種子。變生種種共相資具。為令有情廣大受用。如是如來妙觀察智。助平等智為增上緣。擊發鏡智相應淨識。現受用身種種眾會威德熾盛雨大法雨。為令地上諸大菩薩受大法樂。亦助如來成所作智為增上緣。擊發鏡智相應淨識。現變化身種種眾會威德熾盛雨正法雨。為令地前所化有情受用法樂。

經曰。如世界中五趣可得。所謂地獄餓鬼傍生人趣天趣。如是如來觀察智上。無邊因果五趣差別具足顯現。

論曰。此中顯示趣差別因相。如世界中隨有情業增上力故。阿賴耶識不共相種。變生種種五趣因果差別可得。如是如來妙觀察智。五趣因果為境界故。似其五趣因果二相差別顯現。非生五趣諸阿素洛種類不定。或天或鬼。或複傍生故。不別說。五趣因者。謂中有身以與五趣為方便故。趣是所趣。中有能趣故。非趣攝。就生類別建立四生。是故中有亦生所攝。有義中有趣方便故。說在趣中。此言因者。業煩惱等。果即五趣。

經曰。如世界中欲色無色諸界可得。如是如來觀察智上。無邊因果三界差別。具足顯現。

論曰。此中顯示界差別因相。如世界中隨有情業增上力故。阿賴耶識共不共相種子。變生三界因果差別可得。此中世界通情非情。謂有情世界及器世界。若不爾者。不應於中有無色界。以彼唯有定所生色。無業生色無方處故。於世界中。隨其所應建立三界。謂器世界中但有欲色情非情界。有情界中具有三種。唯有情界以器世界通持有情及非情界。有情世界。唯能任持有情界故。如是如來妙觀察智三界因果為境界故。似其三界因果二相差別顯現。非生三界因果。同前二種分別。此中意說。妙觀察智普能觀察一切境故。遍似一切諸界趣生。煩惱業等所感。諸行成熟所攝心心法等因果相現。謂諸如來大圓鏡智。增上所生妙觀察智。雖無所取能取執著。遠離一切煩惱所知二垢障故。觀察一切因果等事。及能說故。如淨圓鏡現眾影像。一切境相皆現其中。然無鏡智無差別過。大圓鏡智以於一切皆不愚故。雖能顯現一切影像任運轉故。而無分別。此智能現一切境相亦有分別。若無分別則不能觀因果等事。及為眾會說法斷疑。此文定證。無漏心等亦有相分。如來智上五趣三界無邊因果具足現故。有說。如來智明淨故。一切境相雖現其中。而此境相非智所變。不清淨故。但是眾生心等所變諸法影像。此不應理。如是影像若是眾生心等所變。雲何在佛智上顯現。不可他因生他心。相違正理故。如餘心相。此亦應爾。然此境相如來無漏心所變現。如明鏡中糞穢影像。雖似不淨實非不淨。心及心法緣境法爾若緣他境。非如鉗燈。無動作故。但如明鏡性本淨故。變似境相而能緣慮。若諸境相非心上現。彼雖有力生心心所。如五根等不名所緣。如餘處說。無分別智亦定爾耶。所緣真如不離智體不可定爾。後得俗智雖不離真有分別。故不證真體。但自變作真相而緣故。不可難。如諸異生心緣無漏心上所有無漏境相。雖似無漏實是有漏此亦應爾。唯識道理決定如是。心所變相雖相似有而實無體。若不爾者。應有色等。如心心法不成唯識。若彼實有但不離識。名唯識者心及心法亦不離彼色等諸相應。名唯境便成大過。

經曰。如世界中蘇迷盧等。大寶山王顯現可得。如是如來觀察智上。諸佛菩薩威神所引。廣大甚深教法可得。

論曰。此中顯示雨大法雨因相。如器世間由諸眾生業增上力起諸寶山。如是如來妙觀察智。由諸有情感正法業增上力故。起佛菩薩威神所引深大教法。此教開示諸佛菩薩自在威神。亦能引發彼威神力。是故說名諸佛菩薩威神所引。此說如來妙觀察智能發鏡智相應識上教法影像。或自能現教法影像。由此為緣善根成熟。所化有情自心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