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性應知,初遍計所執。
次依他起性,最後圓成實。
三無性應知,不離三自性。
由相無生無,及勝義無性。
非五事所攝,此外更無有。
由名於義轉,二更互為客。
於名前覺無,多名及不定。
於有義無義,轉非理義成。
取己立名故,餘即不能取。
如眾生邪執,增益為顛倒。
由熏起依他,依此生顛倒。
如是互為緣,展轉生相續。
自性與差別,有覺悟隨眠。
加行名遍計,又當知五種。
分別有八種,能生於三事。
分別體應知,三界心心法。
由二縛所縛,堅執二自性。
故二縛解脫,正無得無見。
假有所依因,若異壞二種。
雜染可得故,當知依他起。
相粗重為體,此更互緣生。
非自然是有,故說生無性。
非決定有無,一切種皆許。
通假實二性,世俗說為有。
宣說我法用,皆名為世俗。
當知勝義諦,謂七種真如。
圓成實自性,二最勝智義。
無有諸戲論,遠離一異性。
清淨之所緣,常無有變異。
善性及樂性,一切皆成就。
實勝義無性,戲論我無故。
依他無彼相,亦勝義無性。
依三相應知,建立五種相。
彼如其所應,別別有五業。
法執故愚夫,起彼眾生執。
彼除覺法性,覺法我執斷。
於依他執初,熏習成雜染。
無執圓成實,熏習成清淨。
雜染有漏性,清淨則無漏。
此當知轉依,不思議二種。
真實及自體,寂靜與功德。
一切不思議,當知由四道。
聲聞有二種,趣寂趣菩提。
依止變化身,趣無上正覺。
諸聲聞轉依,厭背修所得。
菩薩方便修,無二智依止。
不住生滅故,諸佛智無上。
利樂諸有情,不思議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