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人生七十古來稀】 謂自古以來活到七十歲的人比較稀少。唐?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相公你豈不聞人生七十古來稀,今你壽近七十,前路幾何?”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意謂人生短暫。《水滸傳》第十五回:“阮小七又說道:‘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們隻管打魚營生,學得他們過一日也好!’”亦作“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清?翟灝《通俗編》卷十一:“蜀有人生一世,草生一春之語。”
【人生自古誰無死】 意謂人總是要死的,但要死得有價值。語本宋?文天祥《過零丁洋》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死不可複生】 人死了無法再複活。《醒世恒言》卷四:“花一離枝再不能上枝,枝一去幹,再不得附幹,如人死不可複生,刑不可複贖。”亦作“人死不能複活”。《鴉片之戰演義》第八回,“但事已至此,人死不能複活,責備該管獄卒也是無用。”
【人死如燈滅】 謂人死了就像燈滅一樣,一切都完了。《金瓶梅》第六十二回:“人死如燈滅,這幾年知道他往那裏去了!此是你病的久,神虛氣弱了,那裏有什麼邪魍魔魑,家親外祟?”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謂人將要死的時候,說出的話語真誠可信,充滿善意。語本《論語?泰伯篇》:“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入土為安】 舊謂將死者埋葬,死者才可安息。《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三回:“講到安葬,或者入土為安,自然早一日好一日,我向來卻從不信陰陽風水這些講究。”
【山中常有千年樹,世上並無百歲人】 意謂百歲老人是不多見的。劉操南等《武鬆演義》第四回:“常言道:‘山中常有千年樹,世上並無百歲人。’夫妻哪能個個
白頭偕老。”
【生有地,死有處】 舊謂人生死都有一定的地方。比喻人的一切皆由命運
決定。《後庭花》第二折:“要行處便行去,由得你愛的做,似這般倚官府,生有地,死有
處,奪了俺妻兒,送了俺子父。”《金瓶梅》第八十七回:“大凡金蓮生有地,死有處,不
爭被周忠說這兩句話,有分教,這婦人從前作過事,今朝沒興一齊來。”
【田父可坐殺】 意謂整日讓老農坐著不幹活,反而有損於老農的身心健康。《列子?楊朱篇》:“周諺曰:‘田父可坐殺。’晨出夜入,自以性之恒,啜菽茹藿,自以味之極。肌肉粗厚,筋節倦急,一朝處以柔毛綈幕,薦以粱肉蘭橘,心肩體煩,內熱生病矣。”
【藥不執方,病無定症】 醫生開藥不會固定一個方子,病人生病沒有完全相同的症狀。《三刻拍案驚奇》第二十回:“‘藥不執方,病無定症。’我隻要包醫一個光光鮮鮮女子還他便了。”
【憂能致疾】 憂愁會使人生病。《唐史演義》第二十八回,“自古有道:‘憂能致疾’。婦女更且加甚。弘死後才及年餘,這裴氏已懨懨成病,變成了一個癆損症,拖延床褥,好幾月也入鬼門。”
【在生一日,勝死千年】 意謂活著總比死了好。《繡像落金扇傳》第五卷:“我那兒嗬,自古道:‘在生一日,勝死千年。’又說道,好死不如惡活。”
【飽病難醫】 謂因飲食過度而得的腸胃疾病難以醫治。也比喻對錢財貪得無厭的人是不可救藥的。《還牢末》第一折:“這婆娘飽病難醫,把贓物收執,早報與官知,斷送我頭皮。”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謂飲食不當會致病,說話不慎會惹禍。《太平禦覽》卷三六七引晉?傅玄《口銘》:“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蟻孔潰河,溜穴傾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亦作“禍從口出”。魯迅《再來一次》:“在這樣‘禍從口出’之秋,給自己也辯護得周到一點罷。”
【吃飯先喝湯,不用請藥方】 謂吃飯前先喝些粥湯,對腸胃消化有益。清?李光庭《鄉言解頤》卷三《醫》:“村謠曰:‘吃飯先喝湯,不用請藥方……與倉公視人病雖難愈,而夙昔好食粥,尚可延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