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脫急著,勝如服藥】 著:穿。天熱時脫衣,天涼時快快穿衣,這樣做勝過生病去服藥。謂溫差變化顯著時,應及時增添或減除衣服。明?顧山介《海槎餘錄》:“四時晴冽,則穿單衣;陰晦,則急添單衣幾層。諺雲……又曰:‘急脫急著,勝如服藥。’”
【盧醫不自醫】 盧醫:即扁鵲,戰國時名醫。因家於盧國,故又名盧醫。意謂醫生不能自己給自己醫病。《拜月亭記》第二十五出:“[淨]犯了些腰頭病。[末]你何不自醫?[淨]自古道,盧醫不自醫。”
【蘿卜上了街,藥方把嘴噘】 藥方:此喻指醫生。蘿卜上了市,醫生氣得噘著嘴。蘿卜有順氣、消積、化痰等功能,主治積食腹脹,咳嗽痰喘等症,多食之,不僅能治病,還有利於身體健康。清?李光庭《鄉言解頤》卷三《醫》:“村謠曰:‘吃飯先喝湯,不用請藥方。蘿卜上了街,藥方把嘴噘。’與倉公視人病雖難愈,而夙昔好食粥,尚可延多時;說部中‘一丸蘿卜火吾宮’之言相合。”
【寧可折本,休要饑損】 寧可虧本,也不能餓壞身體。《金瓶梅》第六十二回:“伯爵道:‘哥,你還不吃飯,這個就糊塗了!常言道:寧可折本,休要饑損。”
【寧治十男子,莫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莫治一小兒】 謂婦女病難以醫治,而小兒病尤其難以醫治。明?張介賓《景嶽全書》卷四:“小兒之病,古人謂之啞科,以其言語不能通,病情不易測。故曰:‘寧治十男子,莫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莫治一小兒。’此甚言小兒之難也。”
【其益如毫,其損如刀】 謂某種嗜好帶給人的好處像毫毛一樣微少,帶給人的危害卻像刀砍一樣嚴重。《魏書?高允傳》:“酒之為狀,變惑性惰,豈止於病,乃損其命!諺有雲:‘其益如毫,其損如刀。’言所益者,止於一味之益,不亦寡乎?言所損者,夭年亂誌,夭亂之損,不亦夥乎?”
【氣是胸中一把刀】 謂怒氣如同埋在胸中的一把刀一樣傷害著身體。《生銷剪》第十五回:“斯時豈暇複有身家之慮哉!一時氣湧,無所不至,是以君子養氣,忍之須臾,乃全汝軀,所謂氣是胸中一把刀。”
【請醫須請良,傳藥須傳方】 請醫生要請好醫生,傳藥要傳授藥方。《金瓶梅》第四十九回:“請醫須請良,傳藥須傳方。吾師不傳於我方兒,倘或我久後用沒了,那裏尋師父去?”
【人不是鐵打的】 意謂人不是鋼身鐵骨,體力有限,應注意身體。老舍《駱駝祥子》十九:“病,意外的禍害,都能隨時的來到自己身上,總得有個預備。人不是鐵打的,他明白過來。”
【三分吃藥,七分調理】 調理:指調節飲食起居,恢複健康。謂調理比吃藥更重要。陳登科《活人塘》十八:“俗語說:三分吃藥,七分調理。薛陸氏出了汗,一天隻能喝三碗開水,何時才能把病養好。”
【傷筋害骨一百天】 謂筋骨受傷,要經過一百天的療養才能康複。劉江《太行風雲》三十八:“打傷的這幾個人,要給養傷費!傷筋害骨一百天,少也得管三個月吃喝穿戴!”
【身安抵萬金】 身子安康抵得上有萬兩黃金。《陳母教子?楔子》:“等閑贏得食天祿,但得身安抵萬金。”
【心裏痛快百病消】 謂心情愉快對消除疾病起很大的作用。馮德英《迎春花》第六章:“‘……人心裏痛快,有點病也不覺怎麼的。我這在蔣殿人家扛活摔壞的腰骨痛,也沒怎麼治它,倒愈來愈好啦!‘大爺,這叫心裏痛快百病消呀!’”
【養病如養虎】 意謂養病像養隻老虎一樣,輕時不醫治,重時會危及生命。《禪真逸史》第六回:“自古養病如養虎,輕時不治,重則難醫。還須另請良醫調治便好。”《三俠五義》第八回:“有病早來治,莫要多延遲。養病如養虎,虎大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