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極為珍惜水資源,視水為生命線,節水是涉及以社會各方麵的係統工程。以色列製定了水、水井、水計量、河溪法等保護法規,把水和土地作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嚴格計劃使用。在以色列,居民實行有償用水製,用水許可證、配額製。全社會實行水配額製,年初分配70%的配額,其餘30%根據降雨量分配。以色列還注重用經濟手段和市場機製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科學用水。水價根據配額調節,水成本每立方米03美元,城市水價每立方米07美元,農用水價每立方米018~028美元。如超過配額,加價3倍。
在做好節約的同時,以色列還注重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多年來,以色列一直重視研發水技術,以色列首任總理本·古裏安20世紀50年代提出口號“讓沙漠開花”。工程師西姆切·布拉斯響應號召,創立Netafim公司,開發出著名的滴灌技術。
以色列一家私營公司還研發出紫外線淨水技術,即利用紫外線輻射“抑製”水中細菌再生和傳染,達到淨化水質效果。目前,以色列已實現循環利用75%的廢水,主要用於農業灌溉。
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技術也領先全球,世界上最先進的海水淡化廠大多集中在以色列。可以說,世界上最先進的水源處理、保存和灌溉技術都來自於以色列。
珍惜資源,用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這種意識長期以來植根在以色列人的頭腦之中。不僅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在國家建設的方方麵麵,在高新科技領域,以色列人的智慧處處無不在體現。
進入21世紀,以色列經濟已經由從前主要以農業、輕工業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構成的傳統經濟轉變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沒有用太多時間,以色列就締造了新興高科技公司密度僅次於美國矽穀的神話——即時通訊(IM)技術、基於因特網協議的語音傳輸(VoIP)、英特爾的迅馳處理器和奔騰4處理器都是誕生於以色列。目前,以色列電信、高科技以及農業科技等產業在國際上都極具競爭力。
一個資源匱乏的小國為什麼能這麼強大呢?這與以色列人長期以來對資源的珍惜利用是分不開的。提高資源使用率,降低資源消耗,無疑為整個國家的後續經濟發展都帶來了機遇。這就是節約的力量。在能源危機日益凸顯的21世紀,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正處於上升階段的新興發展中國家,能源都已經成為亟須麵對的問題。在尋找新的替代能源的同時,節約資源,提高資源使用率是十分迫切的。要發展,就必須節約;要興國,更必須節約。
奧巴馬勒令政府節約78億——美國刮起了“節約風”
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於2009年1月20日正式就任美國第56屆總統後,發布了他的能源政策。其中要點包括:未來10年內向鼓勵私人部門建立未來清潔能源領域戰略性投資1500億美元,由此幫助提供50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10年內,節約石油的總數超過美國目前從中東和委內瑞拉進口石油的總和——這意味著美國從此不再進口石油;投放100萬輛混合動力汽車上路,這些汽車用1加侖汽油就能夠跑150英裏,並保證這些汽車在美國當地生產;確保到2012年,發電量的10%來自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這個比例將達到25%;實施廣泛的“總量管製與排放交易”,到2050年減少80%的溫室氣體排放。
事實上,奧巴馬自參選之日起,就表現出對能源的極大關注。他對能源的重視讓人們再次正視發達國家能源危機的事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工業的發展,石油的使用範圍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各主要工業國家完成了能源從以煤為主到以石油為主的過渡,從而使石油成為繼薪柴和煤炭之後的第三代能源。石油成了工業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目前,西歐、日本和美國是世界上三個最大的石油消費區,占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80%,但石油剩餘探明儲量僅占世界總量的22%。而歐佩克國家的石油消費量不到10%,儲量卻占世界石油探明總量的2/3以上。
拿美國來說,石油資源的短缺一直是美國政府竭力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由前任總統布什發動的伊拉克戰爭目的就直指石油。但在消耗了大量的軍費後,戰爭並沒有解決美國國內石油短缺的嚴峻局勢。由於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傳統化石能源枯竭,而同時新的能源生產供應體係又未能建立,美國等西方國家正在交通運輸、工業、金融業等方麵麵臨桎梏。能源危機迫使各國不得不在戰略上作出巨大調整,繼布什的擴張政策遭遇尷尬局麵之後,新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把目光轉向國內新替代能源的開發,同時政府先做表率,大興節約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