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抓落實重實效:把節約的工作落到實處 (2)(1 / 3)

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是最經濟的

在我們的工作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5%的人並不是在工作,而是在製造問題,無事生非,他們是在破壞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著什麼,他們永遠在等待、拖延,什麼都不想做。

——20%的人正在為增加庫存而工作,他們是在沒有目標地工作。

——10%的人沒有為公司作出貢獻,他們是“盲做”、“蠻做”,雖然也在工作,卻是在進行負效勞動。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標準或方法工作,他們雖然努力,卻沒有掌握正確有效的工作方法。

——隻有15%的人屬於正常範圍,但績效仍然不高,仍需要進一步提高工作質量。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做到位,做不到位是最令人難受的,同時也是一種浪費。在我們工作的過程中,“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是一個應該引起足夠重視的理念。如果一件事情是有意義的,現在又具備了把它做對的條件,為什麼不現在就把它做對呢?

一位著名企業家說過:“給企業造成嚴重浪費的行為,就是員工不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的確,第一次不能把事情做對浪費了企業太多的資源。

在美國西海岸的一條商業街上,有一家著名的毛皮公司。這家公司的工作人員中有三個親兄弟。有一天,他們的父親來到公司要求見總經理,原因是他不明白為何同樣聰明伶俐的三兄弟,薪水卻不同。大兒子湯姆的周薪是300美元,小兒子傑克的周薪是200美元,而二兒子傑瑞的周薪僅為150美元。

總經理靜靜地聽完這位父親的話,沒有解釋什麼,隻是對他說:“你想知道原因是吧,老人家?現在我叫他們三人做相同的事情,看完他們的表現,你會得到你想要的答案。”說完,總經理把二兒子傑瑞叫來,吩咐說:

“現在請你去調查一下停泊在港邊的F船上的毛皮的數量、價格、品質,你一定要詳細地記錄下來,並且盡快給我答複。”

傑瑞將工作內容記錄下來後轉身離開了。10分鍾後,他就來到總經理辦公室彙報工作。他的父親十分納悶他的速度竟如此之快。原來,因為總經理說要盡快給答複,他離開辦公室之後就利用電話查詢了一下。當然,傑瑞僅用一通電話就完成了他的任務。

總經理把小兒子傑克叫來,吩咐他做同一件事。

1個小時之後,傑克回到總經理辦公室。滿頭大汗的他氣喘籲籲地解釋說,他是坐公共汽車往返的,並且將F船上的貨物數量、品質、價格等詳細地報告出來。一旁的父親滿意地點點頭,總經理卻沒有什麼表情。

最後,總經理把大兒子湯姆叫了進來,依然讓他辦同一件事。湯姆說可能要花點時間,就轉身離開了。

3個小時後,湯姆回到了總經理辦公室。

湯姆首先向總經理重複了傑克的報告內容,然後說,他已將船上最有價值的貨品詳細記錄下來,為了方便總經理和貨主訂契約,他已請貨主於明天上午10點到公司一趟。回來的路上,他又到其他兩三家毛皮商公司詢問了一下貨物的品質、價格,並請可以做成買賣的公司負責人明天上午11點到公司。這時三兄弟的父親看到總經理滿意地點點頭。

看完了三兄弟的工作表現後,不等總經理說話,這位父親就開口說:“我想我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再沒有什麼比他們的行動給我的答案更明確的了。”

傑瑞和傑克雖然都基本完成了老板交代的任務,可他們並沒有給公司帶來利益,而且由於他們調查得不徹底,也許還要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地跑到市場上去調查,這無形中就給公司帶來了資源的浪費。通過這樣的對比,湯姆得到高薪更是理所應當的了。

所以說,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是一名優秀員工必須做到的,同時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節約方法。

企業中每一名員工的目標都應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至於如何才能做到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著名的質量管理大師克勞士比給了我們正確的答案: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對”,如何做才能達到“對”這個標準。

克勞士比先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工程施工中,師傅們正在緊張地工作著。這時一位師傅手頭需要一把扳手,他對身邊的小徒弟說:“去,拿一把扳手。”小徒弟飛奔而去。但師傅等啊等,過了許久,小徒弟才氣喘籲籲地跑回來,拿著一把巨大的扳手說:“扳手拿來了,真是不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