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複苾芻共女人同道行更無男子。乃至一村間者。波逸底迦。若複苾芻者謂此法中人。餘義如上。女人者謂堪行淫境。更無男子者但有二人。道謂曠遠路。此中犯相其事雲何。若苾芻獨與女人於迥遠路相隨而去者。得波逸底迦。若一村間有一拘盧舍。如是至七。若未滿拘盧舍。皆得惡作。若滿皆得墮罪。或從村至野。或從野至村。裏數得罪與上相似。若於其處他遣女人為引導者無犯。或時苾芻迷於道路。女人來為指授者。此亦無犯。又無犯者謂初犯人。廣說如上
第八攝頌曰
賊徒年未滿 掘地請違教
竊聽默然去 不敬酒非時
與賊同行學處第七十一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有一苾芻。於王舍城竹林中住。為夏安居。時彼苾芻夏了作衣竟。欲往室羅伐城禮世尊足。出求商旅。時有商人欲向室羅伐城。此之商人是偷稅者。苾芻不知共相隨去。欲至稅所便取餘路偷道而行。時彼稅官伺知偷路。遂便捉獲俱縛將來。知苾芻無過即便放去。既得脫已漸至給園。諸苾芻見問言。善來行李安樂不。答言何有安樂。問言何故。具以事答。諸苾芻問言。具壽豈合與賊相隨而行。答曰隻由不合見斯難苦。少欲苾芻聞生嫌恥。雲何苾芻與賊同道行。以緣白佛。佛言乃至我觀十利。為諸苾芻製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複苾芻與賊商旅共同道行。乃至一村間者。波逸底迦。若複苾芻者謂此法中人。與賊者。謂破壞村坊及偷關稅。同道行者。謂迥遠處共為伴侶。乃至一村間得波逸底迦。此中犯相其事雲何。若苾芻與賊同行者。得波逸底迦。若一村間有一拘盧舍。乃至七村。廣說如上。皆得墮罪。若以賊為防援引導人者。同行無犯。或迷失道彼來指示者。雖同道去此亦無犯。又無犯者謂初犯人。廣說如上
與減年者受近圓學處第七十二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大目幹連與十七眾出家受近圓。時諸童子既近圓已。通夜不食而至天明。饑火所燒身形羸瘦。遂便啼泣。爾時世尊。聞邊房中有小童子啼泣聲。告阿難陀曰。邊房之內何意有童子啼泣聲。時阿難陀。白言世尊。是十七眾出家近圓。無非時食忍饑不堪。因此啼泣。世尊告曰。豈諸苾芻與減年者而受近圓成苾芻性耶。白言世尊。與受近圓。佛告阿難陀。若人未滿二十。不能忍受寒熱饑渴。乃至巡家乞食皆並不能。以此緣故。乃至我觀十利。為諸苾芻製其學處。應如是說。若複苾芻知年未滿二十。與受近圓成苾芻性者。波逸底迦。此非近圓諸苾芻得罪
若複苾芻者。謂此法中人。餘義如上。未滿二十者。謂減年人不堪進具。言成苾芻性者。雖以白四羯磨法受而不成苾芻。此非近圓。諸苾芻得罪者。謂除本師所餘諸人皆得惡作罪。此中犯相其事雲何
若人年未滿二十作未滿想。欲受近圓。諸苾芻問言。汝滿二十未。答言未滿。若苾芻與受近圓者。此人元不得戒。本師犯墮罪。餘人得惡作。若餘人共住同受用者。亦皆惡作
若人未滿二十作未滿想。欲受近圓。諸苾芻問言。汝年滿二十未。答言我自憶知心無疑惑。未滿二十。諸苾芻與受近圓。此人不得戒。得罪同前。若人年未滿二十。作年滿想。欲受近圓。諸苾芻問言。汝滿二十未。答言我滿二十。諸苾芻與受近圓。此人得戒成苾芻性。本師無犯。餘人亦無犯
若人年未滿二十。作年滿想。欲受近圓。諸苾芻問言。汝滿二十未。答言我自憶知心無疑惑。年滿二十。諸苾芻與受近圓。此人得戒成苾芻性。本師無犯。餘人亦無犯
若人未滿二十。然不自知心無疑惑。欲受近圓。諸苾芻亦不曾問。設有問時亦不酬答。然諸苾芻與受近圓。此人得戒成苾芻性。本師有犯。餘人亦有犯。共住等無犯
若人滿二十作不滿想。欲受近圓。諸苾芻問言。汝滿二十未。答言未滿。時諸苾芻與受近圓。此人得戒成苾芻性。本師及眾並皆有犯。共住等無犯
若人年滿二十作不滿想。欲受近圓。諸苾芻問言。汝年滿二十未。答言我自憶知心無疑惑。未滿二十。諸苾芻與受近圓。此人得戒。本師有犯。餘人亦有犯。共住等無犯
若人年滿二十。作滿二十想。欲受近圓。諸苾芻問言。汝年滿二十未。答言滿二十。諸苾芻與受近圓。此人得戒。本師及眾並皆無犯
若人年滿三十作滿二十想。欲受近圓。諸苾芻問言。汝滿二十未。答言我自憶知心無疑惑。年滿二十。諸苾芻與受近圓。此人得戒。諸苾芻無犯
若人年滿二十。然不自知心無疑惑。欲受近圓。諸苾芻不問。設問彼複不答。諸苾芻與受近圓。此人得戒。諸苾芻有犯。共往等無犯。同前廣說。此中初二非受近圓。若與善苾芻同在一處。若二若三為褒灑陀。是賊住故此應滅擯。若人年未滿二十作滿二十想。此成近圓。有親屬來問言。此人年未滿二十。誰與受具者。應與此人計胎中月及閏月。若滿者善。若不滿者退為求寂。更與受戒。若不退為求寂。不更受戒者。與善苾芻同在一處。若二若三為褒灑陀。是賊住故此應滅擯。若人年十九而與近圓。若未經一歲便自憶知未滿二十。應計胎中月及閏月。若滿者善。若不滿者。應退為求寂更與近圓。若不爾者。與善苾芻同在一處。若二若三為褒灑陀。此應滅擯。若經一歲而憶知者。名善受近圓。汝諸苾芻。若人於善說法律出家近圓成苾芻性。難值遇故。若人年十八而與近圓。若未一歲憶未滿者。應退為求寂更與近圓。若不爾者。與善苾芻同在一處。若二若三為褒灑陀。此應滅擯。若經一歲憶未滿者。計胎中月及閏月。滿者善。若不滿者。應移其處更與近圓。若不爾者同前滅擯。若經二歲方憶知者。此即名為善受近圓。廣說如上。聖教難遇故。若人未滿二十而有疑心。此應為作憶念計其年月實滿不滿。除去疑情。若未滿者。應以胎閏而為計之。若滿者善。若不滿者廣說如前。若人年滿二十作不滿想。希求具戒與受近圓。名為善受。若人年滿二十作年滿想。希求具戒受近圓。名為善受。又無犯者謂初犯人。或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壞生地學處第七十三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六眾苾芻自手掘地或教人掘。或造堤防或損蟻封等。諸外道見皆共譏嫌。雲何出家苾芻作諸俗務。掘地害命情無悲湣。少欲苾芻聞已白佛。佛集苾芻以種種方便讚歎持戒少欲知足。嗬責多欲作無益事。廣說乃至我觀十利。為諸苾芻製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複苾芻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底迦。若複苾芻者謂是六眾。餘義如上。自他同前。地者有其二種。謂生地非生地。雲何生地。謂性是生地。或因發掘於三月中經天大雨。是名生地。若無雨者。經六月後方名為生。釋罪如上。此中犯相其事雲何
攝頌曰
生想舉地皮 釘橛並畫地
牛糞崩河岸 泥牆濕性連
畫壁青衣損 砂石土相和
吉辰無淨人 釘杙深四指
若苾芻掘損生地。得波逸底迦。若非生地者得惡作罪。若苾芻舉地皮時。若與地性相連者。波逸底迦。若不相連者得惡作罪。若苾芻釘橛者波逸底迦。若拔橛者得惡作罪。若苾芻輒畫地者得惡作罪。若輕為記數者無犯。若苾芻牛糞著地而發起者。得惡作罪。若但取牛糞者無犯。若苾芻崩河岸時損生地者。波逸底迦。若有璺裂而崩墮者。得惡作罪。若苾芻搖動河池中泥者。得惡作罪。若瓨在泥處而擎起者。得惡作罪。若牆上釘杙者。波逸底迦。若牛糞著牆發舉者。得惡作罪。若推牆壁與濕性相連者。得波逸底迦。若有璺裂者得惡作罪。若畫壁得惡作罪。若作記數想者無犯。若牆上生青衣損動者。得惡作罪。若掘石地石少土多者。得波逸底迦罪。若土少者得惡作罪。若純石者無犯。若掘砂地砂少土多者。得波逸底迦。若砂多者得惡作。若純砂者無犯。若營作苾芻欲定基時。得好星候吉辰無有淨人。應自以橛釘地欲記疆界。深四指者無犯。又無犯者。謂初犯人如上
過四月索食學處第七十四
佛於釋迦處人間遊行。漸至劫比羅城在多根樹園。時釋迦大名知佛來至。便往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麵坐。佛為說法示教利喜。即從座起合掌向佛。白言世尊。願佛及僧慈悲哀湣。受我三月飲食供養。並及一切所須之物。世尊默然而受。見佛受已從座而去。既至宅中告家人曰。我請佛僧三月供養。汝等當辦勿令有闕。時六眾苾芻聞是事已便作是念。我等雲何於三月中啖好飲食。常得消化身輕安隱無病苦耶。即往醫人處問其方藥。醫人告曰。先食油膩後當痢下。雖多食啖而能消化。時鄔波難陀聞斯語已。皆如醫教於三月中常啖好食。三月既了尚從廚人索好美食。謂肉羹等。從索不得。時彼廚人往報大名施主。時彼聞已便起譏嫌。少欲苾芻聞是語已極生嫌恥。雲何苾芻受他請了非分強索。以緣白佛。佛言汝等勿複從他施主。強為乞索因生忿惱。汝等當聽。乃往過去於靜林中。在大池側有一仙人。跏趺而坐係念思惟。時有龍子從池中出。以身繞仙為遮寒苦。並複報雲。仁何所須。如是日日常以身繞。時彼仙人由斯惱故。遂嬰疾病懷憂而住。有餘仙人來至其所。問言何故身體衰羸頓至如是。以事具答。彼仙告曰。龍子若來。頂有明珠。應可從乞。彼惜珠故不複更來。仙人聞已見彼龍來。即從乞珠殷勤不已。龍遂遠去。說伽他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