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1.自行車運動概述
自行車運動的競賽與裁判
學校室內外運動競賽與裁判學校體育運動會單項競賽與裁判1.自行車運動概述
中國自行車運動發展
我國自行車運動的曆史比較短,解放前隻是作為少數人娛樂和代步工具,沒有舉行過大型比賽。大約在十九世紀末,自行車由外國傳教士帶入我國。1931年7月,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把自行車運動列為中學體育課的野外活動項目。1936年2月又列為大學體育教材大綱十二類之一,直到1936年,舊中國第六屆運動會時,才在田徑進行了第一次自行車表演。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下,自行車運動得到蓬勃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國際間,進行了大量的自行車運動的交往。
195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屆運動會把自行車列為比賽項目,這是我國第一次正式的自行車比賽。田徑場15000米由現任解放軍自行車隊教練孫世海同誌以27分32秒7的成績取得了冠軍。此後,1953年5月25日~5月28日在長春舉行了第一次全國公路自行車錦標賽,有27個代表隊的226名運動員參加。其中,男運動員103名,女運動員123名。比賽項目有:男子50公裏團體賽和100公裏個人賽;女子25公裏團體賽和50公裏個人賽。此次比賽,解放軍代表隊囊括全部冠軍,成績是,男子50公裏團體賽4小時零59秒1(三人成績總和),100公裏個人賽2小時55分18秒8;女子25公裏團體賽2小時15分21秒8(三人成績總和),50公裏個人賽1小時30分58秒4。他們成為開創我國男子、女子公路自行車競賽的先行者。
1957年我國首次派出由領隊俞浴雲,男運動員孫世海、錢懷玉、單長春和孫文生,女運動員崔淑芳、張振桂、李鳳琴和曲淑英組成的中國自行車代表隊,訪問了蒙古人民共和國,參加了男子50公裏團體和100公裏個人、女子25公裏團體和50公裏個人等四個項目的比賽。中國隊獲得了男、女兩項團體金牌和女子50公裏個人冠軍;蒙古隊獲得男子100公裏個人賽第一。1960年在北京和長春,我國自行車代表隊迎戰了蒙古人民共和國和德意誌民主共和國自行車代表隊,德國男隊獲得五項冠軍,我女隊取得了三項冠軍。1963年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第一屆新興力量運動會,參加自行車比賽的有法國、波蘭、朝鮮、中國等十四個國家。我國男、女自行車隊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國際大型運動會。比賽項目:男子100公裏團體賽,160公裏、180公裏個人賽;女子20公裏、45公裏個人賽。我男隊取得100公裏團體賽第三名,160公裏個人賽第六名;山西女運動員柳麗春力戰群英贏得20公裏冠軍;吉林女運動員宋喜雲、李月順、全明淑,解放軍選手張振桂,山西柳麗春五人奪得了45公裏個人賽的前五名。1964年和1966年,我國先後派出優秀選手訪問了蒙古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巴尼亞,並參加了第一屆亞洲新興力量運動會,獲得賽車場男子2公裏計時賽、4公裏追逐賽、4公裏團體賽和女子1公裏、3公裏計時賽等五項冠軍。為增強新興力量的團結和各國人民的友誼做出了貢獻,為祖國、為人民爭得了榮譽。
1978年我國先後參加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第八屆亞洲運動會和亞洲錦標賽等一係列國際比賽。同年8月,國際自行車聯合會正式接納我國為國際業餘自行車聯合會會員國,我國自行車運動正式走向世界車壇。1980年我國派出第一支女子自行車,參加了在法國舉行的世界女子自行車錦標賽。這是我國自行車隊第一次參加這樣大型的比賽,使我們開闊了眼界,學習了經驗。
1982年在世界自行車錦標賽中,江蘇選手周柞慧取得了女子爭先賽第六名,我國自行車運動員第一次在國際自行車壇嶄露頭角。
1983年我國自行車隊又派出了實力較強的隊伍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女子爭先賽中北京的楊桂鈴和周柞慧共同努力,奮戰群雄,分別爭得第三、四名。上海選手呂玉娥也取得一公裏賽的第五名。充分顯示了我國自行車運動的潛在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