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美育的管理措施

學校管理者在加深了對美育的認識,又知曉了美育的途徑和方法的情況下,對美育的管理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進行下去了。下麵著重介紹一下美育管理的措施。

加強對美育的領導

(1)小學、初中必須把音樂、美術課作為必修課開齊開好。不要隨意削減課時,不要把音樂、美術課時移作他用。普通高中及非藝術類、師範類的職業高中,要開設有關藝術門類的講座或選修課;重點高中,可開必選課;幼兒園不開設專門的藝術課,但教學內容應包括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

(2)中小學要根據國家教委頒發的音樂、美術教學大綱組織教學。教材以選用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通過的教材為主,還可結合本地實際,補充一定數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學內容。

(3)學校管理者要重視藝術課的課堂教學改革。要按照藝術課教學的基本標準和藝術學科優質課標準,組織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要從實際出發,努力創造條件,組織各種藝術小組,發展學生的藝術興趣和特長。要深入藝術學科的教研組,和教師一起研究教學中的問題。要聽課,看課外活動,幫助教師總結實施美育的經驗。

(4)加強藝術課程的師資力量。要在近年內做到:重點中學的初中部、實驗初中、實驗小學、鄉中心小學以及城市其他初中、小學要配齊專任教師;單設高中以及農村其他初中、小學要有兼職教師,有條件的要配備專任教師。

要穩定現有藝術教師隊伍,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他們的福利待遇、評優選模、提職晉級等方麵要和其他學科教師一視同仁,並努力創造條件,為他們的進修觀摩、科研和創作提供必要的條件。對於那些為藝術教育事業盡職盡責的積極分子,應給予表彰和獎勵。

(5)改善藝術教學條件。按照國家教委《全日製初中、小學音樂美術教學器材配備錄》的要求,向上級爭取逐步完成配備的任務。配備的標準是:重點中學、實驗初中、實驗小學及大中城市市區學校,按第一類標準配齊設備;縣市中小學和鄉鎮中心小學按第二類標準配齊設備;村組小學按第三類標準配齊設備。

重視美育的常規訓練

美育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係統工程”,學校要使學生對美的認識、感受外在地表現出來,就要加強對學生的常規訓練。例如心靈美的禮貌用語“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對少年兒童要反複訓練,使之成為習慣用語。小學應要求學生在一日生活中隨機運用,使校園內處處都是文明之聲。

首先,必須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看、聽、唱、拉、彈、寫、畫。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受教育者要提高審美感受和審美能力,就是要親眼看、親耳聽、親口唱、親手拉,親自動手彈、寫、畫。應要求每個中小學生會唱一定數量的歌曲,能掌握一門以上的樂器。學生有了親身感受和體驗,才能增強美育的效果。

其次,要對學生的衣著、外表有個美的要求。所謂美的要求,即要求學生衣著、外表整齊、清潔、樸素、大方,並非要求衣著華麗。要讓學生知道,披著衣衫、不結紐扣、穿著拖鞋、吹著口哨在校園內行走或在教室裏聽課是很醜的表現,說話沒禮貌,出口傷人,更是與中國青少年的形象不相稱的,是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所不允許的。

第三,要對學生的衛生習慣有個美的要求。蓬頭垢麵、理發不勤、指甲不剪、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是很醜的表現,也是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所不允許的。

第四,要對學生課本作業有個美的要求。要愛護課本,不在書上亂塗亂畫;作業書寫要整齊美觀,不合要求者要重做。學生的書麵作業,一開始就要嚴格要求,直到養成良好習慣為止。

第五,要對學生周圍的環境有個美的要求。全班學生要保持教室內的整潔,每個學生的座位周圍,要保持潔淨。要讓學生懂得,整潔和美觀是分不開的。在家裏,要學會布置環境、美化環境。這是人和動物的重要區別之一。

展示美育成果,擴大美育影響

美育的成果是要有所體現的,這種體現常常通過藝術活動來顯現。如文藝彙演、美術展覽、書法比賽等。學校管理者要有意識地組織這類活動,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向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學生親眼看到自己的創作成果,有著極大的激勵作用,對沒有創作成果的學生也很有鼓舞作用。這樣,既擴大了美育的影響,又豐富了學生的精神生活,陶冶了學生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