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解釋化學反應時,動畫模擬“白磷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別拆為原子,最後重新組合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過程。
又如:在做“Cu-Zn原電池”的演示實驗的同時,通過動畫模擬或使學生形象地看到電子運動方向及兩極電子得失的特點。這樣,既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物質的結構,理解化學變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
科學應用投影機,促進知識的掌握
在眾多的教學設備中,投影機有其獨特的優點,因此,備受教師青睞,也是各校及教師使用頻率較高的電教設備。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投影機的應用主要有兩方麵:即投影片和投影實驗。但在課堂中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投影,讓學生更容易地掌握教材內容,首先應認真寫好教案,將投影次序,提什麼問題,講解分析的內容都編定。還必須把握投影時機,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突破教學難點。這樣才能恰當地指導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
(1)投影片的製作。
使用各種媒體的目的,都是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此,投影片的製作要立足於科學、準確地解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以助於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質量。在具體設計每一張投影片時,要明確投影片要解決的問題。
如介紹“電子雲”時,學生對電子雲模型中那麼多的“點”很難理解,通過投影疊片使學生理解電子雲模型的概念。而在介紹到“氯化氫製取裝置中尾氣吸收裝置”如何防止水倒吸時,製作成推拉片,讓學生形象地看到燒杯中液麵的變化。在複習“烴的衍生物”時利用投影片比較各種官能團的特征,幫助學生比較烴的各類衍生物的性質。
(2)應用投影觀察演示實驗。
眾所周知化學演示實驗是教師在課堂中的演示,因此,除前幾排的學生外,後麵的同學較難看到變化的現象。而投影機能把一些現象放大,幫助學生觀察。
如講“布朗運動”時,在大燒杯中盛1~2厘米高的水,放入一點鬆樹的花粉,利用投影觀察,可以減少近距離觀察時呼吸的幹擾;而講到“H2的製取原理”時用培養皿盛稀硫酸和鋅反應,利用投影觀察其反應放出氣泡的過程。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由此可見,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的輔助教學的媒體種類較多。因此,合理科學地選擇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化學原理,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