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利用“討論式”進行化學教學

傳統教學法以為教學是一種師生間的相互活動,但它卻否定了學生同伴間的相互影響,將教學活動過於簡單化了。這使得學生過於嚴謹、思維定勢、從眾心理、信息飽和等表現教為嚴重。

問題的提出

討論式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它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增加學生之間的協助和交流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圍繞某一中心內容進行討論,可以激發學生激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討論法,可以培養並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閱讀能力、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討論法的靈活應用

(1)問題式討論法。

精心設計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討論的方法,既問題討論法。例如,在講“化學鍵”這一概念及係列問題時,學生疑點甚多,氯化鈉、氯化氫為什麼形成不同的化學鍵;碳原子最外層有四個電子形成四個共價鍵,氮原子最外層有五個電子應該形成五個共價鍵,而實際形成三個,如此種種問題有待討論。先將學生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一一寫在黑板上,而後讓大家展開自由討論,舉手發言,相互補充。

氫元素、鈉元素都在IA族,氯化鈉、氯化氫理應形成同一類型的化學鍵,然而氯化鈉是離子鍵相結合,氯化氫是共價鍵相結合。

鈉原子的最外電子層的一個電子轉移到氯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從而形成帶正電荷的鈉離子和帶負點的氯離子,陰陽離子間產生了靜電作用。

氫原子失電子能力比鈉原子弱,氫與氯化合時不失電子而形成共用電子對。通過討論,大家熟悉到離子鍵和共價鍵的主要區別在於成鍵原子得失電子能力的相對強弱。

共價鍵形成多少個,討論後發現:第七主族元素隻形成一個,第六主族元素形成二個,第五主族元素形成三個,第四主族元素形成四個。

在討論過程中,理解能力強的學生能夠幫助理解能力差的學生解決許多問題。學生的熟悉水平是有差異的,通過討論和爭論,能使學習水平趨向一致。學生解釋問題更易被學生接受,勝過教師的苦口婆心。還能改變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從上課講到下課”的舊式課堂教學模式。

(2)隨機式討論法。

這是一種根據學生的情緒反應和認知反饋,隨時調整教學進程,讓學生去討論的方法,謂之隨機式討論法。在平時的教學中,其中在用講授法授課時,學生會作出各種的情緒反應和認知反饋,教師應及時發現。如當他們表情迷惑時,表明他們對所講內容有迷惑;當他們私下嘀咕時,意味著學生在理解上存在疙瘩;當他們無精打采時,顯示學生的身心疲憊、缺乏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