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作為教師就不應該靠提高嗓門或硬性要求學生集中精力來維持授課,而是應該停下來,不惜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無拘無束地展開討論,以暴露並解決他們的問題或教師授課的問題。這種討論看似耽誤了時間,實為促進了教學。它使得教學更利於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更利於知識的落實和理解把握。

如講高一化學中的氧化還原反應時,很多教師也許並不覺得有疑難點可處理,但學生在初中建立的“得失氧”的觀念太死,他們常會出現嘀嘀咕咕的現象。諸如此類的表現是常有的,這正是隨機式討論應用的好時機。

(3)實驗式討論法。

這是一種根據實驗的內容提出問題或根據實驗中碰到的問題而展開討論的方法。化學課有較多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充分挖掘實驗中的問題,創造學生參與的機會,也是有意義的。

對大多數的演示實驗不應該由教師全部歸納總結,而應該引入學生參與的討論模式:根據實驗主題教師演示實驗,由學生來歸納實驗現象;並由學生通過討論得出科學結論,然後在教師的指點和提問的引導下,對此知識點進行適當的拓展。

應該強調的是,不要讓學生隻停留在形象思維階段,通過討論引發他們的抽象思維,才比較深刻。比如在講“氟溴碘”一節時的演示實驗,先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再由現象得出相應的性質,經過學生的熱烈討論,問題就自然解決了。

學生分組實驗時,可利用實驗報告冊中的思考題引導學生討論,先形成理論答案,然後再動手進行實驗驗證和探索。這是培養學生在實驗中的探究能力的重要過程。

(4)習題式討論法。

在講解習題中,讓學生發現問題或教師誘導出問題而引發討論的方法,謂之習題式討論法。這種討論法是主體作用發揮最充分的過程,是學生暴露知識缺陷、暴露思維的過程。思維能力是整個能力結構的核心,思維能力提高了,綜合能力也提高了。

在進行習題教學或試卷講評時,可把題目分類分段,在每講完一段題目後,留一點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自由討論,教師在教室裏巡回解疑,發現公共問題再引導討論。有些大計算題的隱含條件較多、解題思路不一、解題方法也較多。這時,可先由教師分析題意,給出一種基本解題思路、解法,然後發動學生共同討論。

總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革新教學思想。討論法耗用時間長,教師應舍得讓出時間和空間,讓出自己長期以來一直控製的角色。合理處理教材做到詳略得當。討論要盡量圍繞中心內容展開,教學重點要突出、強化。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靈活應用,就一定會把握討論法的精華,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