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富士:山雨欲來風滿樓 (1)(3 / 3)

“聯合承諾”的缺席者

2001年11月13日,樂凱牽頭,聯合美國柯達公司、德國愛克發公司和日本柯尼卡公司三家感光材料企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共同發出了《整頓經濟秩序,淨化市場環境》的承諾,向所有消費者保證:“作為合法的企業公民,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不走私,不造假,不向走私和造假者提供產品和方便。”

然而,這一協議的簽署又一次使人們的目光轉向了富士。本來答應出席的富士公司臨時變卦,派了一個人到會場,但沒有簽字,使得“五方承諾”變成“四方承諾”。

對於此次倡議的用意,樂凱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解釋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我國將以一個更加開放、穩定、繁榮、發展的新形象展現在世界麵前,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遵循國際通行的公開、透明、平等的市場規則,參與區域及全球範圍的經濟技術合作。然而,國內感光材料市場上走私產品依然猖獗,各種假冒膠卷充斥市場,破壞了正常的經濟秩序,極大地損害了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從長遠看,這些違規、違法現象不僅嚴重危害著我國感光材料市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而且阻礙了我國感光行業的健康發展。為此,樂凱集團公司深感責無旁貸,重任在肩。所以,樂凱發起這次聯合業內公司向廣大消費者承諾的活動。”

對於富士“拒簽”的舉動,據知情人透露,樂凱集團此前曾與富士公司聯係過,富士公司答應參加,但條件是必須修改“聯合承諾”,將“不走私”改為“我們不會在知情的情況下走私”,這一要求遭到了樂凱的回絕。

富士這次犯了一個致命錯誤。眾所周知,樂凱是中國民族感光材料工業唯一挑大旗的企業,樂凱的發展始終牽扯著中國政府高層的敏感神經。由樂凱牽頭的“聯合承諾”,從某個角度來講無疑是代表著政府的意誌。但富士卻公然表現出強硬的態度,頤指氣使地開出條件修改既定的,也是包括柯達、柯尼卡、樂凱、愛克發等業內巨頭都認可的“聯合承諾”。非常明顯,這種強硬態度帶有公然挑戰“遊戲規則”的意思。

而且,富士此舉暴露了自己行為的“不磊落”。人們都在疑惑:倘若沒有私情,一份保證市場公平與穩定的協議,企業為何簽不得?

富士在打自己的小算盤,卻保證不了自己能有幾分勝算。

驚人低價的背後:不走“尋常”路

富士降價了!

2001年,“98協議”即將到期時,富士掀起了一輪迅猛的攻擊,並通過媒體向外界發布,富士要在中國入世後在中國感光材料市場對柯達展開全麵的反擊。

“降價”便是富士反擊手段中的一個。

突如其來的大幅度降價的確打了柯達一個措手不及。由於柯達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很大,低價格衝擊在短期內可能不會對柯達的銷售量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伴隨著低價格帶來的衝擊卻是難免的。

就在富士試圖以低價換市場時,業界開始出現了質疑的聲音:富士憑什麼成本這麼低?憑什麼能夠以這麼低的價格大量傾銷?富士的厄運就從那時埋下了導火索。

我國對感光材料市場的管理一直非常嚴格,富士公司在中國是沒有權利生產感光材料的,其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膠卷也均為直接進口。按正常對外貿易,進口彩色膠卷的到岸價為每卷13美元,我國對進口民用膠卷征收的關稅稅率在60%以上,再加上17%的增值稅、生產成本以及經銷商和分銷商的利潤等,進口民用彩色膠卷的最低零售價應該不會低於15元。可當時富士的膠卷竟然隻賣到13元!

如此明顯的降價風潮,令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對富士公司的傾銷行為產生懷疑。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富士降價可能有兩方麵的原因:第一是清理庫存,為新產品的銷售打開銷路;第二個原因就是降價的膠卷來路不正,是水貨。

2003年年初,一條“富士涉嫌走私”的消息不脛而走,令業內人士“恍然大悟”,之前的疑慮得到了證實,原來富士的低價是因為不走“尋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