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富士:山雨欲來風滿樓 (3)(1 / 2)

廣東欣盛投資公司、廣東中百投資公司、廣東百源投資公司、廣東金易投資公司等4家公司自1998年10月5日起,集中資金,利用627個個人股票賬戶及3個法人股票賬戶,大量買入億安科技股票。它們利用自身的資金優勢,以及製造編織業績成長和虛假題材等信息,使其股票價格從最初的幾塊錢上漲到最高的130元。截至2001年2月5日,上述4家公司控製的賬戶共實現羸利449億元。最後這4家公司的行為因為違反了《證券法》的多項條款,中國證監會決定:沒收上述四家公司違法所得449億元,並罰款449億元。它們違規衝動的後果是從羸利449億元到虧損449億元。

創維公司創始人黃宏生的違規衝動則使他的企業家道路徹底斷送。2006年7月13日,創維數碼控股有限公司前主席黃宏生及其胞弟--創維前執行董事黃培升——因串謀盜竊及串謀詐騙創維計5000多萬港元等4項罪名成立,分別被中國香港區域法院判處有期徒刑6年。

黃宏生在20世紀90年代幾經挫折開發出具有國際領先技術的第3代彩電,獲得多項風險投資,一躍成為國內彩電行業的龍頭企業。然而,隨著創維資本實力的日益強大以及彩電行業整體利潤的日趨微薄,黃宏生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頻頻大手筆出擊,開始了地產豪賭。房地產的投入是個無底洞,創維的正常羸利根本滿足不了黃的投資需求,於是他鋌而走險,大肆挪用以及做假賬盜取創維公司4837萬元的資金。

盡管黃宏生旗下的“創維”曾開發出國際領先的第3代彩電並一度進入中國彩電業前3強,盡管黃宏生本人曾榮獲“香港青年工業家獎”,其不屈不撓的精神令世人敬佩,但違規衝動使他從神壇走向了監獄。

彩電行業整體利潤的日趨微薄誘發了黃宏生的投機衝動,進而誘發了挪用與盜取資金的違規衝動。對柯達的大幅落後也讓曾經領先的富士很不甘心,從而誘發了其走私競爭的違規衝動。他們的結果都應驗了那句老話:“衝動是魔鬼。”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追求公平競爭,違規行為一旦被發現,將會遭受嚴厲的懲罰,會給企業的長遠發展造成重大打擊。

操縱股票事件、黃宏生事件和安然假賬、富士走私等事件對中外企業提出了巨大的警示,就是絕不能有任何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克服眼前利益的誘惑,走長期穩健經營之路,笑到最後的,才是笑得最好的。

【富士大事記】

20世紀80年代,富士進入中國。當時,富士膠卷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高達70%。

1998年,中國政府意欲進行中國感光業“全行業合資”計劃,富士無意接下“爛攤子”,由美國柯達與中國政府簽訂“98協議”,柯達借此舉奠定了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基礎。

2000年,中國海關在查獲的走私貨船中發現了富士感光相紙。

2001年2月,富士開始新一輪的對抗柯達的反擊,擎起了“降價”的大旗,開始在中國市場傾銷膠卷。同時,此舉受到中國政府與媒體的關注。

2001年11月3日,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聯合柯達、愛克發等感光材料企業在人民大會堂簽署“聯合承諾”,保證做合法的企業公民,不走私,不造假。富士在與樂凱協商修改“聯合承諾”無結果的情況下拒簽。

2003年年初,富士“涉嫌走私”的消息傳出,引起了業界的強烈反響。

2005年,一份密函直送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矛頭直指富士,揭露的仍是“走私事件”,富士予以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