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25日,一輛帕傑羅V31越野車因刹車失靈,將一名叫陸慧的女士撞倒,“陸慧事件”由此拉開序幕。
2001年2月9日,中國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發布緊急公告指出,由於日本三菱公司生產的帕傑羅V31、V33越野車存在嚴重安全質量隱患,決定自即日起吊銷其進口商品安全質量許可證書並禁止其進口。這是我國首次吊銷存在質量問題的國外汽車的進口許可證。
2001年2月12日下午,三菱正式通告媒體:決定召回檢修舊款帕傑羅,並表示已將有關事宜通知了三菱汽車在中國的4家地區總代理及44家特約維修服務。
2004年4月,德國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公司解除與三菱汽車公司的資金、技術合作協議。
2004年6月2日,三菱汽車公司公開承認,過去幾年內該公司發現了更多人為掩蓋技術缺陷的案例,其中一些缺陷已被人為掩蓋11年之久。同時公司宣布召回1992~1998年間生產的17種型號共計1637萬輛汽車。
2004年6月10日,日本神奈川縣警方以涉嫌“業務過失致死罪”逮捕三菱汽車公司前總經理河添克彥以及三菱扶桑汽車公司前董事長宇佐美隆等6人。
【後續觀察】三菱“我心依舊”
近幾年來,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的火熱,新車試駕可謂是司空見慣了。但在新車試駕過程中出現人命案,卻是在2007年年底首次“上演”,這起事件的主角是三菱即將在國內市場推出的第四代越野車——新款帕傑羅。
2007年11月18日,在廣州白雲機場舉行的一場酷車嘉年華活動上,一輛由經銷商試駕的銀色帕傑羅三菱越野車,在急刹右轉時由於車速太快刹車不及衝向看台,一位青年男子閃避不及,被車撞飛,經醫院搶救無效身亡。這是國內新車試駕會上出現的首起傷亡事件。
在出現這種意外的傷亡事件後,當事企業勇於承擔事件責任,並基於此采取快速的危機應對措施,是左右這起意外事件媒體輿論發展,變被動為主動,最終化解這起危機事件的關鍵所在。那麼作為當事方之一的三菱公司是如何應對這起意外事件的呢?
1反應遲鈍,放棄了事件主動權。在意外事件發生後,當事企業在第一時間的快速反應,是變被動為主動的首要因素。在今年的“大白兔奶糖甲醛”風波中,上海冠生園方麵在事發後的快速反應,是其變被動為主動,最終成功化解這起風波的必要條件。
就三菱這起意外試駕人命案看,在事故發生一周之後,三菱中國的官方網站上,仍沒有看到三菱對此事件的說明。有關媒體就事故處理結果,采訪三菱汽車公司以及其公關公司時,均未得到任何廠家說法。三菱方麵對這起意外事件三緘其口的做法,無疑間接製造了事件的“信息真空”,使得坊間傳聞成為了事件的主流信息,這也就宣告了三菱放棄了事件處理的主動權。
2不敢承擔事件責任,激活了媒體的關注。在危機事件發生後,當事企業首要的應對態度就是要敢於主動承擔相關的事件責任,這是取得媒體支持與廣大公眾同情理解的關鍵。在當年的強生泰諾事件中,正是由於對事件的主動承擔責任,強生得到了美國食品和醫藥管理局(FDA)等眾多單位與廣大用戶的支持,從而成功把握了媒體報道的主動,最終化解了危機。
就這起三菱意外試駕人命案看,三菱公關解釋稱,該次事件和坊間傳說的不一致。一是駕駛者並不是試駕的媒體記者,而是三菱的經銷商人員,二是被撞致死的也並不是觀眾,也是三菱經銷商的職工。其用意無非是想轉移媒體與公眾的注意力,推卸自身的事件責任,但這種做法往往事與願違,反而激活了廣大媒體對事件的關注與報道。
(2007-12-3 全球品牌網 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