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飛利浦:隻有工程師是不夠的 (3)(1 / 3)

一時間,國內節能燈生產廠家開始振奮,這兩個買家甚至把庫存產品都搶購一空。它們對質量要求極低。對於節能燈,中國規定的標準是5000小時,大部分國內廠商完全能做到。1999年飛利浦向中國廠商收購節能燈時,要求壽命隻有2000到3000小時,不明真相的國內廠家,為爭取外商訂單,開始激烈的競爭。因為飛利浦把收購價壓至最低,許多中國廠家競相以微利報價,從而導致中國節能燈市場價格嚴重下滑。

被收購的節能燈,統統貼上飛利浦的牌子,隻有一行極小的字表明是中國製造,然後飛利浦利用中國某出口集團作為出口商,協助其將節能燈銷往歐洲。

當中國節能燈生產商還在回味這一樁“天上掉下”的大買賣的時候,飛利浦節能燈開始在歐盟市場以低於中國產品價的價格出售。於是,中國廠商又被飛利浦“牽著”走了一回,他們匆忙應對,手段隻有降價。這是繼彩電之後的又一場價格大戰,正當中國節能燈為保住歐洲市場而頻頻降價時,一紙反傾銷訴訟,把中國節能燈生產企業推上了被告席。

2000年5月17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宣布接受三家歐盟節能燈廠家於4月4日提出的訴訟,對來自中國的節能燈進行反傾銷調查,其中起訴者之一便是中國節能燈廠家非常熟悉的飛利浦公司,也就是那個向他們大量低價買進節能燈的公司!

中國企業真正醒悟了,飛利浦的陰謀也在中國企業眼前漸漸清晰:飛利浦用質量和價格都很低的中國產品在歐盟市場上排擠其他中國產品,從而擴大市場占有率;由於這些產品是通過中國的進出口集團作代理,歐盟有關機構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中國節能燈低價傾銷歐盟的海關證據。

中國企業異常氣憤,大家都知道飛利浦的口號是“讓我們做得更好”,卻沒有想到其在中國的所作所為卻是“讓我們做得更絕”!

飛利浦本以為通過“彩電反傾銷案”與“節能燈反傾銷案”可以給中國企業以致命的一擊,卻沒有想到接下來的局麵是自己難以控製的——中國人憤怒了。

中央電視台發表了這樣的評論:“飛利浦參與了4起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起訴,彩電、彩管、節能燈、傳真機……也許中國的企業在這4起反傾銷應訴中會輸,甚至會輸得很慘,但是可以肯定,當歐盟宣布對中國產品征收高額反傾銷稅的時候,中國人拒絕飛利浦的運動也將同時開始!”作為國家電視台,針對某一個企業發表傾向明顯的評論,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

中國其他媒體也紛紛對飛利浦公司的所作所為進行報道,嚴詞批評飛利浦公司的舉動。這些報道在政府、企業界、消費者以及社會公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全國上下對飛利浦掀起一片聲討和批判之聲。飛利浦可以說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其辛辛苦苦塑造出的良好品牌形象受到了巨大的損害。

劣質的手機傷害了飛利浦的整體品牌形象,陰謀暴露後讓公眾憤怒的道德缺陷對自身品牌的傷害就更深更廣。飛利浦需要懂得開發產品的工程師,但更需要懂得順應人心的營銷大師。

體驗經濟與飛利浦手機的失敗

體驗經濟,即消費者花錢買感覺,滿足心理和精神需求。隨著人們生活的日漸富足,體驗經濟出現得越來越多。手機的和弦鈴聲、彩屏、時尚造型、請明星作代言,這些都是廣受歡迎的體驗。不重視體驗經濟,是飛利浦手機失敗的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