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飛利浦:隻有工程師是不夠的 (3)(2 / 3)

一位為團隊遊客攝像的小姐發現,隨著科技的進步,攝像機變得越來越小,她的錢也越來越不好掙了。經過仔細思考,她找出了其中的原因:以前攝像機是大機器,必須扛在肩膀上拍,很多遊客其實並不想買照片,但覺得一個小姑娘扛一個大攝像機拍了一天挺不容易的,產生了同情心,於是接受了她的推銷;如果機器小了,顧客沒有了同情心,自然不會再買。在發現這一秘密之後,在同行普遍使用小攝像機的情況下,她仍然堅持使用以前的大攝像機,於是她的收入是同行的15倍。成功之後,她開始積極地利用這一規律:她的頭發變成了學生發型,同顧客說話時比較羞澀一些,讓顧客以為自己是一位正在勤工儉學的大學生,讓遊客獲得“助學”體驗;著裝則向豆蔻年華女孩靠攏,讓遊客獲得“關愛”體驗;經常主動同顧客聊天,讓顧客獲得“溝通”體驗,等等。這位小姐已經深得體驗經濟之精髓,從多方麵增加遊客的體驗價值,從而獲得了高回報。

世界知名公司西雅圖派克魚市公司也是利用體驗經濟的原理賺錢。這家公司所做的不過就是把從海裏撈上來的魚集中起來,然後在露天的市場中把這些魚冰凍起來。它的魚之所以賣得好,是因為它提供了現場表演--當有人買魚的時候,服務生把魚從冰塊中撈出來,扔給櫃台外15英尺或更遠的另一個服務生,後者有驚無險地接魚、打包,一氣嗬成地搞定這次買賣。由於這家公司把賣魚工作搞得技藝高超、有聲有色、精彩絕倫,增加了顧客的娛樂體驗,從而吸引了眾多的買家。

美國拉斯維加斯有個以古羅馬集市為主題的購物中心,購物中心鋪著大理石地麵,時不時會有一隊裝扮成古羅馬士兵的工作人員行軍穿過白色的羅馬式列柱,讓消費者以為自己是在古羅馬集市購物。古羅馬式的購物中心明顯地增加了顧客的體驗,它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每平方米的年營業額超過了1萬美元,而一般的購物中心最多隻有3000美元。

德國大眾汽車在廠址外的沃爾夫斯堡修建了福斯汽車城,讓客戶付費體驗公司旗下的八款汽車。公司還為這八款汽車設計了觀眾席,以方便人們相互交流體驗感受。雖然為汽車城投入了4億美元,但每年來此參觀的遊客數量超過了250萬人,大眾汽車的管理團隊對這一結果非常滿意。

從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體驗是商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體驗經濟》一書的作者認為,人類經濟發展曆經了四個階段:產品經濟階段(自給自足)、商品經濟階段、服務經濟階段,最後便會發展到體驗經濟階段。飛利浦的工程師文化使得他們沒有重視體驗經濟模式,最後應了孫中山先生的名言:“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各企業應當開始關注體驗經濟的到來。

【飛利浦大事記】

1985年,北京飛利浦有限公司成立(飛利浦在中國設立的第一家合資企業)。

1985~1989年,7家飛利浦合資企業先後成立。

1990年,飛利浦(中國)投資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中國第一家外國投資服務公司)。

1996年,飛利浦中國/香港業務總部開始由香港遷至上海。

1999年,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成立。

1990~2000年,25家飛利浦合資或獨資企業先後成立。

2000年,飛利浦東亞研究實驗室在上海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