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麥肯錫: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2)(1 / 3)

楊少鋒認為,通過媒體重新對CDMA進行包裝是最好的渠道。11月12日,就在福建省聯通總經理最後同意楊少鋒的策劃方案的當晚7點,楊少鋒向《海峽都市報》、《福州日報》和《福州晚報》發出了新聞通稿。11月13日,《海峽都市報》在頭版用近半個版刊登了這條驚人的消息,引題為《福州聯通突然停止CDMA所有促銷方案,並撤回未售產品》,主題為《CDMA醞釀爆炸性舉措》。由於《海峽都市報》在當地巨大的影響力,這條消息成為當地新聞焦點,聯通的谘詢服務熱線電話量猛增。《福州晚報》和《福州日報》的編輯部也接到大量電話,谘詢CDMA的有關事宜。

而發行量頗大、處於上升階段的《東南快報》和另一家經濟類報紙《福建經濟快報》,楊少鋒卻有意不給新聞稿。這一決定的理由有三:第一,如果所有媒體都進行報道的話,雖然會在同一天的時間內造成轟動,但過後就會趨於平靜,對新聞資源的利用未能達到最佳效果;第二,如果同一天發布,雖然一時閱讀量可能很大,但許多讀者是重複閱讀,不利於最大限度的新聞覆蓋;第三,媒體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如果有幾家媒體發布後,其他未發布這條消息的媒體必然在新聞競爭中處於被動,會千方百計地挖掘,找新角度報道,以期後發製人。由於報業之間的競爭,每家有影響力的報紙都不願漏發重大新聞,否則媒體的公眾形象將會受到損害。基於以上的分析,楊少鋒認為,這樣有選擇地發布新聞,很有可能引發媒體之間關於CDMA的一場新聞大戰,不管新聞大戰中哪一方獲勝,最大的受益者肯定是CDMA本身。

形勢正如楊少鋒預料的那樣發展。主流媒體共發表了上百篇的報道,讓CDMA賺足了眼球,此前聯通花了千萬元廣告費未能說清說透的CDMA,楊少鋒分文未花便使其認知度從此前的不足30%迅速上升到80%。之後,楊少鋒又在最短的時間內,和聯通一起迅速整合各種資源,建立了基本涵蓋所有銀行、證券公司的CDMA戰略聯盟體,迅速推出銀行存款、信用卡擔保、證券質押、集團擔保等方式送手機。“免費”、“無本”、“兩角收費”,如此具有誘惑力的字眼立刻吸引了各方麵的眾多關注。

僅這次新促銷方案推行的第一天,就有800多台CDMA手機被送出,另有2000多人預約登記。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從聯通的一個戰略合作夥伴手上出去的手機就達一萬多部。這一萬多部手機按當時的市值折算約5000萬元,而且此批月消費平均達300元的用戶成為中國聯通真正的黃金用戶,因為根據用戶與聯通簽訂的協議,這批用戶兩年內將給聯通帶來將近7000萬元的話費收入。福州聯通此前努力半年,五花八門的促銷方案加上千萬元的廣告費用,也隻不過放出萬餘號碼。

後來全國範圍內的聯通公司紛紛采取優惠措施推廣CDMA。更出乎聯通和麥肯錫意料的是,重新回歸低端定位的聯通CDMA入網用戶每個月都以近100萬用戶的數目激增。2002年6月10日,聯通CDMA入網用戶僅100萬;同年8月,激增118萬戶;9月25日,飆升至300萬戶;10月15日,400萬;年底,聯通終於有驚無險地完成了CDMA網絡700萬用戶的入網目標。

麥肯錫前董事潘望博曾說:“與跨國公司相比,中國企業更加了解消費者,所以他們的營銷方案、產品方案也更加適合中國消費者。”我們可以變動幾個句子中的詞彙來總結上麵這個故事:“與跨國公司麥肯錫相比,中國各地的聯通分公司更加了解消費者,所以他們的營銷方案、產品方案也更加適合中國消費者。”

麥肯錫為何屢戰屢敗

看了很多相似的麥肯錫解決方案後,著名文章《打敗麥肯錫》說:“麥肯錫做戰略谘詢,翻來覆去就是組織架構、業務單元、崗位責任、業績考核、計劃控製這幾招”(麥肯錫的谘詢顧問)經常掛在嘴邊的是:“法律體係不等同於業務體係,對下屬業務經營部門的管理應當以業務為主線、地區為輔線,確保戰略的一體化。應當將職能部門與業務單元分開,職能部門為成本中心,業務單元為利潤中心,其中業務單元是戰略成功的基礎。總部對業務單元的領導、管理應當通過管理程序實現,而不是對日常經營活動的具體幹預。

應當明確業務單元、職能部門及關鍵崗位的具體責任和經營目標,並通過嚴格的戰略及經營計劃質詢和考核經營業績,實施獎懲激勵。必須對資金的預算和計劃加以嚴格控製,為此財務、審計兩個職能部門應歸總部一條線獨立領導,以確保控製。”他這樣調侃套路化的麥肯錫:“由於我(指麥肯錫)的谘詢案例是保密的,你(指客戶)並不知道我跟其他客戶說的也是這些東西,我給你的隻是一張同樣的圖,當然了,你給我的也是同樣的錢。”從1996到2000年,174名麥肯錫大中華區員工共做了299個項目(不包括沒有完全完成的項目)。這麼少的人之所以能做完這麼多的項目,其高效的秘訣正是套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