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學生寫實性作文的意義和要求
小學生寫實性作文訓練的意義
訓練小學生的作文能真正反映學生自己的生活,表現自己的情感呢。用筆“說”自己的話。寫自己的事、身邊的事,抒自己的思想情感。用書麵語言把自己的情意告訴別人。
小學生寫實性作文訓練的要求
(1)正確選材
小學生作文訓練,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提供材料,要求學生用材料,通過想象、延展組織成文;二是命題作文,要求學生先立意後選材。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以單元形式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每個單元有一篇例文,每次作文都有明確的中心和內容要求。如何指導學生圍繞中心或內容,選取合適材料,是作文教學的關鍵一環。
小學生生活麵比較窄,見識的人和事有限,如果教師一味強調選材要新穎、獨特、別具一格,就會局限學生的思維,淡化和忽略學生最熟悉的事物,把學生帶入選材的盲區,是學生從小養成說大話、說空話、說假話的壞習慣。一味要求學生一定要材料新穎,不落俗套,平平常常的事不要寫。學生會把一些與自己比相幹的材料堂而皇之的寫進作文中,空話假話一大堆,令人啼笑皆非。
取材新穎的文章總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能更加吸引讀者,如果學生有這樣的真實材料並選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這當然是可以的,但為了標新立異而胡編爛造就不可取了。因此,學生有話可說,有才可取,就應該培養學生平時留心觀察的好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
另外,大力提倡和積極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多寫日記,課外書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寫日記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學生將生活和學習中有意義的事情以日記形式記錄下來,長期堅持下求,作文就有取之不竭的材料可供選擇了。
(2)遣詞造句
文章不是時裝,光看外表是不管用的。那麼怎麼樣的文章才能讓人產生共鳴呢?它並不要有華麗的辭藻,慷慨激昂的語句。正相反,用詞造句樸樸實實,恰如其分,表達了真情實感,才能真正感人。
因此,在知道小學生作文是要注意兩點,一是文章一定要寫出真情實感,二是寫出真情實感,不在於用了多少華麗的辭藻和激昂的語句,而是要做到用詞造句恰如其分。那怎樣才能寫出真情實感呢?那就必須符合生活的真實,從思想內容和人物性格中體現出作者的感情,這才識真實的,才能感染,教育人。文章要真實,真實來源於生活,這就需要積累生活,所謂厚積薄發。
(3)表情達意
語言是人類表達感情的工具。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都有自己的語言特色。小學生如何使用語言文字來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是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日益進步,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日漸豐富多彩,孩子從生活中學到了許多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不應讓他們失掉應有的純真。兒童的作文也應有兒童的特色。少年老成不見得是壞事,但滿篇老氣橫秋的口吻讓人有做作之感。
以上幾個方麵都是從作文的內容、感情方麵來說的。其中提到了作文真實性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麵,那就是要注意觀察。生活是小學生作文的主要來源,學生要順利的作文,必須仔細觀察,熟悉生活,積累素材。而學生對事物的觀察的主動程度,仔細程度,直接影響學生作文的難易程度。
隻要學生學會主動地到客觀現實中去吸取材料,積極地參與到現實中去認識周圍的事物,也就是“體驗生活”,才能用頭腦去加工,去創造,也才能“表達”出來。因而要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寫作熱情,這種情趣的不斷誘發和積累,更增添了學生的生活閱曆,豐富了學生的寫作內容。
生活中有的事使人過目不忘,而有的事似過眼雲煙。小學生當然要寫難忘的事,但也要留心注意被人忽略的甚至不值一提的小事,用創新的眼光去發現小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記下親身體驗到的獨特感受,向生活索取豐富的素材。
此外以日記,周記的形式記下周圍發生的新鮮、有趣、感人的事也是積累素材的好方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不但能豐富學生的生活,還能讓他們在活動中加深體驗,寫出感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