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課外閱讀對小學生寫作的意義(1 / 1)

4.課外閱讀對小學生寫作的意義

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能夠較好的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興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欲加強課外閱讀,使課外閱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就必須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從而增強學生自己主動閱讀的自覺性和內部自我驅動力。

為此,我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本“精要閱讀集錦”記錄本,讓學生把閱讀文章中側重於記人、記事、狀物、寫景的精彩片斷熟讀精思後,以摘記的形式積累下來,讓學生養成讀書動筆的習慣。

為進一步提高其閱讀積極性和記錄興趣,還經常組織形式多樣的“精要閱讀集錦”筆記展評,故事演講,精彩片斷朗誦等,切實讓學生明白“開卷有益”。

能夠培養學生對優秀作品的欣賞能力

培養學生對優秀作品的欣賞能力是提高學生作文寫作技巧的重要渠道。因此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師要注意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點和接受能力向學生推薦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書籍。

比如,格林童話、神話故事、優秀作文篇目等,在閱讀中要求學生不僅要注意積累文章的好詞好句,還要求注意文章的構思,必要時進行閱讀指導。

大量的課外閱讀訓練,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擴大了知識麵,提高了文章鑒賞力,明白了寫與讀的重要關係,增強了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寫作水平不斷提高。

能夠奠定小學生堅實的語言基礎

古人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近人雲:“熟讀古文二百篇,不會作文也會編”,這些話的意思都是說多讀、多背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古人強調讀的重要性。

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新大綱,也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一定數量的課文,由此可知,“讀”、“背誦”對現今小學生來說,仍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隻有多讀、多背誦,把名家名篇的精彩語句,轉化成自己的營養,慢慢吸收,在寫作時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揮筆自如。

有些學生一作起作文來,就感到無話可說,所謂“無話可說”,實際上就是“茶壺裏煮餃子,肚中有吐不出來”,這就是平時缺少多讀、多背的結果,頭腦中沒有儲存那麼多的詞語,表達時不知該怎樣說,找不找合適的語言。

小學生正處於記憶的黃金時期,學習課程又不太重,多讀、多背必將終生受用無窮。但是,多讀、多背還必須要處理好“精”與“泛”的關係,注意做到精、泛並舉。

閱讀過程中,有些書可以一目十行,不求甚解,進行“泛讀”以達到博覽的目的,比如小說,曆史故事等,但有很多書,需要精讀,其精彩片斷要背過,隻要這樣才能不斷的積累知識,使學生的頭腦不斷得到充實,奠定堅實的語言基礎。

指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多閱讀、多背誦名家名篇,固然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十分重要,但同時在閱讀過程中,要注意指導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

教師要把優秀的作品列舉出來,組織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討論,讓學生談閱讀的感受,談收獲,在討論和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促進,提高閱讀技巧,挖掘並肯定學生的創新見解,逐步培養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從而達到逐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