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3 / 3)

好的心性,使人保持一種健全的生活基調,人生的和諧也由此而生。而心性惡劣、糟糕的人,在生活中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令人頭痛的問題。容易處在不暢順中,內心黯淡,日日陰鬱。這種人,往往也是過分自利的人,人在過分自利的狀態下,本身就是一種艱難,負擔會很重。心性醜惡的人,自然常常存有不好的念頭,生出不利於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容易走入偏狹,自身也會產生鬱悶,步入迷霧,常與謬誤為伴而不知。內心也總是陰雲密布。這樣的人,很少能體會陽光,溫暖所來的快樂。

因為心性往往隱藏在個人的內心深處,所以不容易被看清。好的心性與壞的心性,也不是隨時隨地都能區分開的。但它卻明明白白作用著一個人對事物和生活的整體看法,指導著人的每一個行為,緊密聯係著人的喜怒哀樂。人的情感往往就從這裏出發。人生的幸福與不幸福,命運的暢通與否,甚至你到底能作多大的事,你的成功與失敗,在長時間的過程中,往往都取決於你自己的心性。心性好,世間溫暖不請自來。

以平常心麵對“好”與“壞”

‖原典‖

萬物無足以鐃心者,故靜也。

‖古句新解‖

萬物不能擾亂他(聖人)的內心,所以才寧靜。

?自我解讀

莊子認為聖人之所以能做到心靜,是因為外物的好與壞都不足以影響到他。社會上的好與壞,是與非往往不是我們所能控製的,所以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樣才不會失去快樂。

有一位女士是一家雜誌社的主編,朋友介紹一位美工給她。這位美工剛從另一家雜誌社離職,還沒找到工作。這位女士看他很客氣,也一副很聽話的樣子,便接受了她。

這位美工的功夫隻能說是中等,但女士待他不錯,放手讓他發揮,還主動幫他爭取待遇,那位美工也感激涕零地表示將“鞠躬盡粹”,於是女士更對她好了。這樣一年下來,這位美工生活安定了,並在別家雜誌找到兼差,但也因此稍微影響本來的工作;可是她卻開始抱怨待遇太低,設計的東西也越來越差,最後竟然丟下沒完成的工作,到另外一家雜誌社去了。

這位女士氣得快炸了,沒事就說:“對人好,錯了嗎?對人好,錯了嗎?”像這位女士這種情形很多人碰過,有道是“把心肝切給人吃,人還嫌腥”。

“對人好”並不是一件錯事,而是不要忽略了人性中“惡”的一麵。人是善惡並存的,就如細菌在適當的溫度下便會滋長那般。如果你對他人太好,給了別人“好好先生”的印象,就會提供了他心中的“惡”抬頭的時空。這位美工連個招呼也不要就棄這位女士而去是一種例子,另外還有因為你的“好”而“軟土深掘”,得寸進尺的。

我們並不認為因為對人好反被人惡意對待,就不應對人好,但上麵的例子的確是個教訓,因此“對人好”要講究方法。

要先從“不好”開始,再進到“好”的層次。所謂“不好”倒也不是無理的苛待,而是給他一種精神上的壓力,讓他知道你並不是好好先生,那麼對方便不會有“反正他不會對我怎樣”的僥幸。過一段時間後,再對他“好”,這樣對方會因“鬆了一口氣”而感激你,而且也會認為你是“壞人”。爾後你便可後來“好”與“不好”交互運用。也就是說,寧可先嚴後寬,再寬嚴並濟,若先寬後嚴,絕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怨你、恨你,就像給小孩糖果,先給少再給多,他會很高興,並且稱讚你的“好”;若先給多後給少,他就要生氣哭鬧了。大人也是如此。

另外,也可讓對方為你的“好”付出代價,絕不可讓他有“得來容易”的感覺,否則他就不會珍惜你對他的“好”了。無論是先寬後嚴,或先嚴後寬,永遠有根本不理會你的“好”的人,也大有人在。

因此保持平常心,不因對方的無情而生氣也就很重要了。主動對別人好,隻求問心無愧,但絕不可強求別人以同樣的好回報你。他人對自己的好同樣也不可強求,不要去太在意,好與不好是彼此心裏的一個尺度。保持一顆平常心,方是做人的成功之處。

做擁有平凡心態的快樂人

‖原典‖

因眾以寧所聞,不如眾技眾矣。

‖古句新解‖

要是存在出人頭地的心理,何嚐又能夠超出眾人呢?

?自我解讀

莊子認為人要想出人頭地,就必須以平常的心態看待,不可強出頭,否則隻會朝相反的方向發展。

快樂來自平凡的心態,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做自己想做的事,快樂自己,娛樂他人。

理想是生命的動力,但一旦人們過分執著它就會變成一種生命的桎梏,你的生命也必將因此而倍感沉重,最後在不斷失望的重負中萎頓、死亡。切記:“平凡的即是偉大的”不要小視你的平凡,一切偉大的事物都是在“平凡”的積累過程中誕生的。

有一天,一個國王獨自到花園裏散步,使他萬分詫異的是,花園裏所有的花草樹木都枯萎了,園中一片荒涼。後來國王了解到,橡樹由於沒有鬆樹那麼高大挺拔,因此輕生厭世死了,鬆樹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樣結出許多果實,也嫉妒而死;

葡萄呢?則哀歎自己終日匍匐在架子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樹那樣升出美麗可愛的花朵,於是也死了;牽牛花也病倒了,因為它歎息自己沒有紫丁香那樣芬芳,其餘的花草樹木等植物也都是因為自己的平凡而垂頭喪氣,沒精打采,隻有頂細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長。

國王看了看這根渺小得幾乎不能再渺小,平凡得幾乎不能再平凡的心安草問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別的植物全都枯萎了,為什麼你這小草卻這麼勇敢樂觀,毫不沮喪呢?

小草回答說:“國王啊,我一點也不灰心失望、因為我知道,如果國王您想要一株榕樹,或者一株鬆柏、一些葡萄、一顆桃樹、一株牽牛花、一棵紫丁香什麼的您就會叫園丁把它們種上,而我知道你希望於我的是要我做小小的安心草。”

“安心草”的生活在有些人看來是太平凡無奇了。有些聰明能幹、有遠大抱負的年輕人總是瞧不起那些平凡過日子的人。他們認為平凡的人“沒出息”、“微不足道”,“活得沒意思”,如果他們自己奮鬥失敗,無所作為,麵對和常人一樣平淡無奇的生活時,就會覺得生活無聊透了。因而生出了無盡的煩惱。

其實平凡中有時候也含有一些偉大的道理。或者說是因為平凡所以偉大。一位古代哲人曾說過:沒有大煩惱與災禍的日子,就是天大的幸福。而古希臘的大哲人伊壁鳩魯說得更經典,“幸福,就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紛擾。”

生活有目標,想出人頭地,可以說是一種相當積極的心態,可是這必須建立在對平凡生活的肯定之上。唯有對平凡生活的肯定,才能讓人更發憤向上。相反的,如果對平凡生活的狀況一直抱著不滿的態度,那麼想出人頭地的想法,反而會給你帶來負麵的影響。

生活不管再怎麼平凡渺小,一個能把一家大小的生活都照顧得很好的母親,就已經有足夠的理由值得我們尊敬了。不僅我們需要這樣想,這些默默耕耘的人更需要有這樣的自信。那些不懂得成功藝術的人,通常是那種不懂得從平凡中找出偉大的人。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功哲學,隻要你能夠打心底深處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滿足,那麼你就已經離成功不遠了。一個人如果無法成功對待人生的話,那麼他的一生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因此在心裏麵描繪出自己成功的樣子對每個人來說也很重要。

有著敏銳的感性,也是藝術至上主義者的芥川龍之介,說過這樣一句話:“希望自己的人生過得幸福快樂,必須從日常的瑣事愛起。”這句話你不用擔心無法理解,隻要照字麵的意思解釋就可以了。人生其實就是由一大堆瑣事所堆積起來的。然而就是因為是瑣事,所以我們大多都不會去在意它,甚至也記不得它。然而,想去愛這些瑣事,並且把它們都做好,必須有相當的努力與能力才能做到。

在公司中常可以看到這種人。他們看起來相當樸素踏實,說穿了也沒有什麼過人的能力,可是就是能夠把事情做得有條不紊,並且步步高升。

“為什麼像那樣的人也當得上經理呢?”

“也許因為他善於拍馬逢迎吧!”

像這樣的想法,是絕對錯的。正因為這種人善於處理公司中的瑣事才有今天的地位。相反的,那些叱吒風雲於一時的人,往往到了最後都會被遺忘,因為他們雖然相當的搶眼,可是對公司而言,他們的貢獻卻不如那些善於處理瑣事的人。

因為平凡是一種十分積極而有意義的心態,因為隻要你把自己對人生的苛求拋開了,你就不會再有挑肥揀瘦的想法而愉快地接受現實中的繁雜瑣事了。

從這裏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生活的道理。如果你覺得自己並沒有特別傑出的能力,那就盡可能地試著做一個平凡的人物,把瑣事都做好,因為公司和人生的事務有九成以上都是煩人的瑣事。如果你能夠把那些瑣事做好的話,那麼你就可以和那些有能力的人一樣,受到很高的評價。千萬不可以小看這些瑣事,它有時候也可能是改變曆史的重要關鍵也說不一定。有時候可能會在無意中成為人們眼中的英雄。

被人們認為是迄今為止最有智慧的人物之一的愛因斯坦曾告訴我們:“不要努力去做一個成功的人,寧可努力去做一個有價值的人。”他不但給我們指明了一個人生發展的取向,而且也教給了我們一種對待人生的方式,這可能也是最有智慧的人生箴言吧!

在一處荒蕪的山腳下,一群正在玩耍的孩童見到一位行動遲緩的老人,背上背著一袋沉重的樹種,手中握著一個小鏟子。老人用鏟子吃力地將樹種埋人地裏。大家好奇老人的動作,老人對小孩說:“我在這附近已經種了一萬粒種子了。但其中可能隻有百分之一會發芽成長。雖然機會不大,我仍希望在我晚年可以做點有用的事。”

二十年之後,小孩都長大成人,又回到這個山腳。這裏的景象讓他們大吃一驚。因為老人當年的付出,使得這一片不毛之地成為樹木參天的森林,一大片的綠色林木,令人賞心悅目。

你現在默默地付出,或許不能一下子看到成果,然而當樹籽植人土中,總有發芽滋長的一天,若幹年之後,當後代子孫望著這片茂盛的森林而感慨前人的恩惠的那一刻,便會想起這位平凡中見偉大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