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2 / 3)

如果你的心情豁達、樂觀,不讓世俗所累,你就能夠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麵,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知道星星仍在閃爍。一個心境健康的人,就會思想高潔,行為正派,就能自覺而堅決地摒棄肮髒的想法,不與邪惡者為伍。一個人既可能堅持錯誤、執迷不悟,也可能相反,這都取決於自己。這個世界是大家共同創造的,因此,它屬於我們每一個人,而真正擁有這個世界的人,是那些熱愛生活、擁有快樂的人。所以,隻有那些棄世俗的人才真正懂得快樂。

快樂的人容易滿足

‖原典‖

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

‖古句新解‖

(天然的府庫)無論注入多少東西,它都不會滿益,無論取出多少東西,它也不會枯竭。

自我解讀

莊子認為天然的府庫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如果人的貪欲陷入其中,不能自拔,那他就隻有等待淪陷。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禍莫大於不知足。”講的是知足常樂的道理。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說的也是知足常樂的道理。知足常樂,可以說為每個中國人所熟知,但在現實中又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許多人聰明,但卻不知足,貪心過重,為外物所役使,終日奔波於名利場中,抑鬱沉悶,難以享受人生之樂。

知足者才能常樂。“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如果任其膨脹;必將後患無窮。人有了貪欲,就永遠不會滿足,不滿足,就會感到欠缺,高興不起來。貝蒂?戴維斯在她的回憶錄《孤獨的生活》中曾寫道:“任何目標的達到,都不會帶來滿足,成功必會引出新的目標。正如吃下去的蘋果都帶有種子一樣,這些都是永無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常樂的秘訣,否則將永遠不會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

有一個人,偶然在地上撿到一張千元大鈔,他得到這筆意外之財以後,總是低著頭走路,希望還能有這樣的運氣。

久而久之,低頭走路成了他的一種生活習慣。若幹年後,據他自己統計,總共拾到紐扣近四萬顆,針四萬多根,錢則僅有幾百塊,可是他卻成了一個嚴重駝背的人,而且在過去的幾年中,他沒有好好地去欣賞落日的綺麗、幼童的歡顏、大地的鳥語花香。

不知足,貪心的可怕之處,不僅在於摧毀有形的東西,而且能攪亂你的內心世界。你的自尊,你所遵守的原則,都可能在貪心麵前垮掉。

人的不知足,往往由比較而來。同樣,人要知足,也可以由比較得到。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如果任由其膨脹,則會由此生出許多煩惱。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們比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強的人比較,那麼一切不平之心也許就會安寧。我們不妨抱一種“比下有餘”的人生態度。

有個青年人常為自己的貧窮而牢騷滿腹。

“你具有如此豐富的財富,為什麼還發牢騷?”一位智者問他說。

“它到底在哪裏?”青年人急切地問。

“你的一雙眼睛,隻要能給我你的一雙眼睛,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東西都給你。”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人回答。

“好,那麼,讓我要你的一雙手吧!對此,我用一袋黃金作補償。”智者又說。

“不,我也不能失去雙手。”青年人焦急地說。

“既然有一雙眼睛,你就可以學習;既然有一雙手,你就可以勞動。現在,你自己看到了吧,你有多麼豐富的財富啊!”智者微笑著說道。

如果你想獲得什麼不妨看看自己擁什麼,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標準,退一步想一想,就能知足常樂。人應該體會到自己本來就是無所欠缺的,這就是最大的富有了。

真正的滿足是內心的滿足,而非物質的滿足,物質是永遠無法讓人滿足的。真正快樂的人知道什麼是滿足,因為隻有在滿足中才能體味什麼是快樂。

心純如水自逍遙

‖原典‖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古句新解‖

大言氣焰淩人,小言則論辯不休。

自我解讀

莊子在他的《齊物論》中談到人們之間的交往時這樣說:“他們睡覺的時候,精神交錯,醒來時形體不寧,和外界交接相應,整天勾心鬥角”。由此可以看出,人喜歡把自己圈在自己的世界,用自己的觀點想去改變他人,心中的雜念太多,快樂就會無縫隙。

有一位老和尚和他的徒弟正在趕路,在一條湍急的小溪旁看到一位衣著端莊、貌美如花的姑娘,正坐在溪畔的石頭上,望著河水發呆。

老和尚便上前念了聲佛號,問那位姑娘為何獨自坐在溪旁?姑娘說趕著到鄰村赴親友的喜宴,可是溪水因為大雨變得又急又深,使她不敢過溪。老和尚了解情況後,便背起姑娘過了溪。

姑娘道謝之後,便分頭趕路。向前走出一大段路之後,他的徒弟滿心疑惑,突然開口問道:“師父,我們出家人一向四大皆空,需得要守五戒,尤其是這‘色’戒……”

老和尚笑道:“你認為,我背負那位姑娘過溪,做得不對?”

徒弟遲疑地答道:“這個……男女授受不親……”

老和尚笑道:“這位姑娘啊,我在溪旁已經將她放下,任她自行離去了。而你啊。到現在還不願將她從心頭放下,硬是拴住她,還不肯放人家走。”

心純如水,心像純淨的水一樣沒有雜念,才會使自己成長在快樂之中,心純並非要你不諳世事,而是讓你去除不必要的雜念,讓好的占據你的心靈。正確清理你的雜念,保持內心空靈的狀況,適時地接納別人的勸解,積極吸收正確的新觀念,是讓我們能夠不斷激發創意、快樂生活的不二法則。

快樂是一種自我感覺

‖原典‖

不樂壽,不哀夭。

‖古句新解‖

不把長壽當成是快樂,不把夭折看成是悲哀。

自我解讀

莊子認為不把長壽看成是一種快樂,不把夭折看成是悲哀,即快樂與悲傷都是來自於自身的感覺,原自你對事物的看法,生活中的快樂是自己去尋找的,麵對別人認為可以快樂的事,而你卻毫無興趣,快樂又怎麼粘上你。

人是需要享受生命的。無論你多忙,你總有時間選擇兩件事:快樂還是不快樂。早上你起床的時候,也許你自己還不曉得,不過你的確已選擇了讓自己快樂還是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