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生活是幫助人們充實人生,幫助人生充滿活力的方法。但大多數人的大多數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適當的“白日夢”或許對人的心理健康有益。但過多地沉溺於白日夢而忘記真實的生活卻有些不切實際。
因此,必須擺脫對“下一刻”的迷思和幻想:它們有的不切實際,有的雖然是事實卻剝奪了此刻的生活。
擺脫不切實際的幻想可以讓你明白:生活不會適應你,而是你必須去適應生活。而且不是看你喜歡它變成什麼樣,而是原本它是什麼樣子你都得適應。與現實保持接觸可以幫助你就世界所能給予的去接納它,不會使你為它所無法給予的而扭曲它、錯怪它。丟棄對這個塵世的幻想和對你自己的幻想可以去除生活的悲慘成分,使你能真實地麵對你該處理的問題。
生活在此刻隨退而安,就是享受你正在做的而不是即將做的事情,就如你在吃東西的時候最好是專注於所吃的東西,它的色澤、香氣、味道和營養。也許你需要一套飲食哲學——你需要知道自己是為歡樂而吃、為健康而吃還是為歡宴而吃,進而決定是吃肉、吃素或者其他。否則,你就對食物完全沒有感覺,更別提獲得什麼營養。
不要總是生活在幻想之中,讓自己疲備於得不到的境界,人生需要知足,滿足於你所擁有的,才會快樂。
抓住人生的關鍵所在
‖原典‖
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古句新解‖
抓住事物的要害,以順應事物無窮無盡的變化。
自我解讀
莊子認為隻有抓住最主要的,就可以用不變應萬變。隻要自己保持一種觀樂的態度,無論遇到什麼事,都可以擁有快樂。
做一件事情,你可以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地去做,也可以很痛苦地去做,關鍵在於你自己的選擇,因此如果你能夠選擇快樂,為什麼要選擇痛苦?要知道:快樂是一種選擇,痛苦也是一種選擇。
每當遇到煩惱的時候,你都要想:如何讓我比現在更快樂?每一次遇到挫折的時候,你都要想,成長的機會要來臨了;每當做事遇到壓力的時候,你都要告訴自己,我一定要享受這工作的樂趣和過程。
也許有的時候,你無法控製自己的要做的事情,因為可能是別人要求你做的,雖然,你無法控製這件事情,但你永遠可以改變做這些事的心情。所有的事情之所以會有思考的瓶頸,是因為你原來的目的沒有明確,對你自己做事情的宗旨沒有了解。
很多業務員很怕被拒絕,因為,他滿腦子想著要賣產品,顧客一旦拒絕,他就會有一種很大的挫折感。
如果,你的推銷宗旨、理念是:“提供顧客很好的服務,幫助顧客解決他們的問題。”以這樣的想法來做的話,任何事情都會是非常簡單的。
例如,你要拜訪非常多的顧客,你可以說因為下雨不要去了;也可以說因為要去建立人際關係、交新的朋友;更可以說是要去分享自己的喜悅,分享他們的喜悅,也把你的快樂帶給他們。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做每一件事情都會非常愉快,而且一定會非常成功。有些人“對自己要求很嚴”;他們在遇到失敗或失意的時候,很難原諒自己;許多人都是這樣,給自己設定的標準很高,有時就難免沒辦法達到那樣的標準。給自己定下了很高的標準,就需要有適當的平衡,那就是要能讓自己快活一下,適時獎勵一下自己,享受一下人生。若是沒有這種平衡,很高的標準,就未必是件好事。
工作得很辛苦,或者是遇到困難時,給自己一點獎賞,一點禮物,這就是賞心樂事。通常都是小事,但是能叫我們覺得很愉快,例如吃過午餐後,在公園裏散散步;花一個小時閱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經過一天辛苦工作之後,喝一杯酒。如果你想獲得快樂,不妨這樣做:
第一,寫下你所有的賞心樂事。第二,展望未來的一周(或者一天、一個月),事先計劃好,在繁忙的工作之後,辛苦的一天之後,令人不愉快的任務之後,消耗大量精力之後,給自己一點獎勵,快活一下。第三,要把上述情形養成習慣。如果你想不出什麼賞心樂事來,不妨請教一下你的朋友或同事,就可以得到不少主意。
經過一段時間的請教,你就能了解其他人有關這方麵的事情,而且會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會不時地讓自己過得快活一點,隻不過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懂得怎樣快樂罷了!更重要的是,慢慢地你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但千萬不要讓自己太沉溺於享樂!不如提供些主意給你吧:洗個熱水澡,洗頭發;下午休息一下,寫幾封信,到外麵散散步;周末時到外麵遊玩一下;和好朋友玩遊戲;和子女共處一段時間;給自己買一束花;偶爾吃塊巧克力糖;找隻貓來愛撫一下;呆在洗澡間裏,把門鎖起來,和外界隔絕10分鍾。
就男人而言,學習怎樣照顧自己,怎樣讓自己過得快活一點,通常是格外的重要。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中,家庭和工作仍然是分開的,仍然有男人的工作和女人的工作之分。男人和女人從小就受教導,相信女人是情緒方麵的專家,通常比較能讓自己過得快活一點,而許多男人則受到過時想法的限製,不能讓自己快活一下,沒有解脫,沒有娛樂。這是很遺憾的。一定要讓自己快樂,這樣你才會發現快樂無窮無盡。
欲望太重心難靜
‖原典‖
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古句新解‖
凡是嗜好和欲望太深的人,他們天生的智慧就淺了。
自我解讀
莊子認為如果人的欲望太深,就會丟失智慧,那人天生快樂的源泉也就減少了。
物欲橫流的世界,讓許多人的心隨之麻痹,隻顧追求生活的利益,名譽地位,忘記了身邊真正的幸福,作家托爾斯泰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裏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杆;隻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都歸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人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沒起來。於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
人生的許多沮喪都是因為你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其實,我們辛辛苦苦地奔波勞碌,最終的結局不都是隻剩下埋葬我們身體的那點土地嗎?伊索說得好:“許多人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擁有的也失去了。”這可以說是對得不償失最好的詮釋。
事實上,人人都有欲望,都想過美滿幸福的生活,都希望豐衣足食,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這種欲望變成不正當的欲求,變成無止境的貪婪,就會在無形之中成為欲望的奴隸。在欲望的支配下,不得不為了權力,為了地位,為了金錢而削尖了腦袋向裏鑽。為此常常感到非常累,但是仍覺得不滿足,因為在這些人看來,很多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很多人的權力比自己大。所以他們別無出路,隻能硬著頭皮往前衝,在無奈中透支著體力、精力與生命。
捫心自問,這樣的生活,能不累嗎!被欲望沉沉地壓著,能不精疲力竭嗎!靜下心來想一想:有什麼目標真的非要實現不可,又有什麼東西值得用寶貴的生命去換取?朋友,斬除你過多的欲望吧,將一切欲望減少再減少,從而讓真實的欲求浮現。
古人雲:“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當年陶淵明荷鋤自種,嵇叔康樹下苦修,兩位雖為貧寒之士,但他們能於利不趨,於色不近,於失不餒,於得不驕。這樣的生活,也不失為人生的一種極高境界!
地球在轉,生命在不斷延續,社會在不斷發展,物欲無止境,可一個人的生命有限,耗費畢生精力追逐在欲望之中,人消失後又得到什麼,也許你最終有所悟那隻是一種看淡人世的冷笑——一切皆身外之物。所以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得多,而是他看待物欲的心態,一種至高的心境。
不為功利之爭所累
‖原典‖
蹍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驁,兄則以嫗,大親則已矣,故曰:至禮有不人,至義不物,至知不謀,至仁無親,至信辟金。
‖古句新解‖
踩了路上的行人的腳,就要道歉說不小心,兄長踩了弟弟的腳,就是憐惜撫慰,父母踩了子女的腳,也就算了。因此說:“最好的禮儀就是不分彼此,視人如己,最好的道義就是不分物我,各得其宜,最高的智慧就是無須謀慮,最大的仁愛,就是對任何人也不表示親近,最大的誠信,就是無須用貴重的東西作為憑證。
自我解讀
人生在世,樂字為高。你爭我奪,到頭來隻賺得滿頭白發,遠不如隨緣者致性,緣聚緣散,到頭來皆是一場空,又何必強求凡塵俗世。《莊子》有一寓言:“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是說人往往處於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
競爭激烈的現實使人個個都聰明起來,工於心計。人們把心事都用於這種功利之爭上,忽略了生命中其它寶貴的東西。
人們又往往一味追求欲念而迷忘本性,這就是莊子所謂“觀於濁水而迷於清淵。”惟欲念是無窮的,而滿足總是有限的,這樣必然會導致悲慘的後果。但這觀點,現代人是無法接受的,因為現代人往往沉湎物欲,一去而不知返。
淡泊知足並非是一種消極避世或與世無爭的思想,而是包含著謹慎處世的意義。《老子》中認為知足常樂體現為以下三點:一是仁慈,二是勤儉;三是不敢為天下先。“一日慈,二日儉,三日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如果一個人能做到上述三點,就可以成為勇敢、富有和有地位的人。
如果將英國人與另一國家的人相比較,你會發現英國人能夠最大限度地使自己的利己主義與他人的利己主義不發生衝突,各不相擾;而另一國家的人卻不能將自己的喜悅與他人分享。因此不是過猶不及,就是太愛鑽牛角尖。事實上,無視對方的立場與利益,盲目地追求自身的利益,這樣做也許獲得暫時的好處,但長此以往,終有一天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天下最大的災禍是不知足;天下最大的過錯是貪得無厭。過於執著於追求名利地位的人,其損失也一定很大。過於積存物質財富的人,其享受方麵也遠不及別人。隻有知足才適可而止,才不會走向另一個極端。這就是《老子》中所講的“甚愛不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疏廣、疏受父子,在西漢昭帝時,先後受命為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疏廣學識淵博,教導有方,疏受好禮恭謹,溫文爾雅,父子二人並為太子之師,天子尊敬,大臣欽美,榮冠朝野。任職5年以後,皇太子年紀也長大了,疏廣對疏受說:“我聽說知足就不會受到侮辱,知止就不會有危險,功成身退,這是最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你我父子,官至二千石,功成名就,如果此時不及時抽身退去,隻怕將來會後悔的,我們現在一同離開長安,告老還鄉,終其天年,這不是最好的結局嗎?”
疏受叩頭道:“聽從父親的安排!”於是兩人稱病求去,漢宣帝答允了,臨走時送他20斤黃金,皇太子送50斤。當他們離別長安時,滿朝公卿餞行於都門之外,車連數百輛,路旁圍觀的人歎讚道:“賢哉,二大夫!”
回到故鄉以後,他們以朝廷所賜黃金,每日擺酒設宴,廣請鄉裏父老,並經常問還剩多少黃金,督促趕快花掉。有人勸他們道:“何不買點田產房屋傳給子孫?”
疏廣說:“我豈是老糊塗了,不顧及子孫!我想過,我們家還有薄田、茅屋,隻要子孫們辛勤勞作,完全可以滿足衣食之求,不會比一般人差;如今若是再多給他們添置財產,實是會使他們變壞。本來是很賢明的,財產多了,便會胸無大誌;本來愚昧的,財產多了更會去幹壞事。而且富有的人,容易遭人嫉妒。我縱使不能使子孫變得知書達理,也不願意他們去幹壞事而結怨鄉親。這些黃金本來是皇帝賞給老臣養老的,拿出來同大家共同享樂,安度晚年,不是很好嗎?”人在麵對更大的誘惑時,應該懂得如何去取舍,太多的貪婪會給自己招來禍端,當你發現你所做的足以換來今後的快樂,何不放鬆一下,去品味另一種人生滋味。
責任不是負累
‖原典‖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積財而不得盡用,其為形也亦外矣。
‖古句新解‖
富人勞苦身體,勤勉勞動,積累了許多錢財而不能完全享用,這樣對待身體豈不違反常性了嗎?
自我解讀
莊子認為富人為了積累錢財,不顧自身的身體,即使最後擁有許多錢,但又不能完全享用,錢對他們來說,又有什麼價值呢?所以,不要把過多的責任壓到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
生活中,常常聽到有人抱怨活得太辛苦,壓力太大,覺得生活了無生趣,其實,這往往是因為在沒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興趣、經驗之前,便給自己在人生各個路段設下了過高的目標,這個目標不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製定的,而是通過和他人比較製定的,所以為了完成目標,每天都不得不背著沉重的包袱去生活,不得不忍受辛苦和疲憊的折磨。
人首先要為自己負責任。有的人不看實際情況,要求自己必須考上名牌大學,必須學熱門專業,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隻有這樣才算完美人生。許多大學畢業生不願去基層,不願去艱苦地區,就是因為他們人生的背簍中背負有太多的責任。這種以私利為出發點的個人抱負,已蛻變為一個包袱壓在身上,讓人喘不過氣來。可有人卻樂此不疲。
人們常說:“什麼事都歸咎於他人是不好的行為。”但許多人動不動就把錯誤歸咎於自己,其實這也是不正確的觀念。比如說有的人因孩子學習不好而整天苦惱,因孩子沒考上大學而內疚。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作為家長你為孩子所做的隻是外在的,孩子落榜會有許多原因,怎麼能把責任全歸到自己身上呢?再說,塞翁失馬又焉知非福呢?指不定孩子能在其它方麵有成就呢。
了解自己,做你自己,就不必勉強自己,不必掩飾自己,也不會因背負太重的責任包袱而扭曲自己。如此,就能少一些精神束縛,多幾分心靈的舒展,就少一點自責,多幾分人生的快樂。
有的人對自己和社會格格不入的個性感到相當煩惱,可是後來把它想成:這種個性是與生俱來的,是上天所賜予的,並非自己努力不夠。如此一想,也就不再責備自己,不再煩惱了。
生活中有許多不快樂的抱怨、煩悶,對此應該讓自己明智一點,不要用“高標準”去為難自己,卸掉自己背負的沉重包袱,不再折磨自己。歌德曾經說過:“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隻有認清了在這個世界上要做的事情,認真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我們才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知道自己的責任之所在,不要強加包袱在自己的身上,就能體會到人生旅途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