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節,做人的品質、誌氣和節操也。氣節是做人的基本原則,體現了人的尊嚴。孟子對於氣節有著精辟而獨到的注解,孟子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他把這種有氣節的人描述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氣節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閃耀著曄然的光芒,我們也要培養這種大丈夫氣節,以顯個人之魅力,以正社會之風氣。
做人不能沒有尊嚴
‖原文‖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
‖釋義‖
窮困時照管自己,努力修養好本身的品德;通達時就兼及眾人,讓天下人都能修養好其品德。
品評
孟子認為,無論在什麼情境下,人們都必須秉義直行,以維護人格的尊嚴。孟子信命,認為困窮或是通達,是人生偶然的遭遇,非人力所能掌握,但行為是不否依循道義,是個人可以自我做主的,儒者必須嚴以自律,因為唯有依循道義,才能讓自己俯仰無愧,而得意自在。
的確,生活之中,人如果不能自律,丟棄了骨氣,就會喪失尊嚴,從而很容易近墨者黑,變成受人鄙棄的對象。俗話說得好:做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骨氣。我們隻有始終堅持自己正直的性格,保有做人的骨氣,“不為五鬥米折腰”,才能發憤圖強獲得人生的良好發展,同時也才能得到做人的尊嚴。
有一位作家曾經說過:“人的尊嚴是一種高度和一種質量,再不起眼的人有了這種高度和這種質量,就能麵對權貴不卑不亢,麵對不義之財不饞不貪,麵對不公之事不忍不避。”所以,一個有骨氣的人,必然會非常看重自己的尊嚴。
1995年的春天,珠海一家電子公司的韓國老板金老板因為一件惹自己生氣的小事,竟然無視中國工人的尊嚴,強迫所有的工人給她下跪。
這件事的起因是因為工人師傅們在繁重的勞作中破天荒地獲得了10分鍾的休息,因而高興得忘記了金老板定下的休息時排成4隊離開車間的“鐵律”。在金老板的威嚇下,工人們一個個地被迫跪下了。隻有一位名叫孫天帥的小夥子,始終鐵骨錚錚地站著。金老板麵對不跪的中國工人孫天帥,氣急敗壞地大吼:“不跪就給我滾!”
孫天帥無所畏懼,毅然轉身大踏步走了出去。
懂得尊重自己,是一種清醒,更是一種智慧。孫天帥這個有著錚錚傲骨的年輕人雖然失去了工作,卻用行動捍衛了自己的尊嚴。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高官在“孔方兄”麵前斷了脊梁,很多大款在“石榴裙”下亂了方寸,很多的名流在蠅頭小利、蝸角微名邊絆了跟頭,這些人雖然耍過無數一呼百諾的威風,玩過許多一擲千金的闊綽,擺過許多一時之選的派頭,但他們卻拋卻自己的尊嚴,失去了自己的傲骨。這些人何曾像孫天帥一樣有過這麼不動聲色的一立?
社會是複雜的,其中充滿著無數的誘惑與迷惑,人生活其中,很容易失去本色、磨光棱角,以至於讓人卑躬屈膝,置尊嚴於不顧。
做人不能沒有尊嚴。尊嚴是一個人生存的基礎,是一個人的生命價值所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一個人如果有了尊嚴,也就有了支撐生命的靈魂的骨架;如果一個人喪失了尊嚴,那麼這個人雖空有一副人的軀殼,也猶如太陽沒有了熾熱的光芒,江河沒有了豪邁的奔湧,失去了生命存在的意義。
1948年6月,國民黨政府的法幣像大江東下一樣,時時刻刻在貶值,買一包紙煙要幾萬塊錢。教授的薪水雖在漲,但法幣貶值得更快,物價漲得更快,原來生活比較優越的教授們,這時候也和廣大人民一樣,活不下去了。特別是家口眾多的人,生活更為困難。
國民黨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便耍了一個花招,發了一種配購證,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到“美援的麵粉”。也正當這個時候,美國政府積極扶助日本,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對中國人民發出誣蔑和侮辱的叫囂。於是吳晗等人為了揭穿國民黨政府的陰謀,抗議美國政府的侮辱,便發表了一個拒絕購買美援平價麵粉的聲明。聲明寫好後,便征集簽名。
第二天,吳晗手持稿子來到朱家請求朱自清簽名。此時,朱自清其實已陷入嚴重的生活困境。營養不良使得他的胃病逐日惡化,全家也處於半饑半飽狀態。對此,朱自清夫人陳竹隱在《追憶朱自清》一文中回憶道:“我們家人口多,尤其困難。為了生活,佩弦(朱自清的字)不得不帶著一身重病,拚命多寫文章,經常寫到深夜,甚至到天明。那時家裏一天兩頓粗糧,有時為照顧他有胃病,給他做一點細糧,他都從不一個人吃,總要分給孩子們吃。”朱閏生在《魂牽夢繞綠楊情——記父親朱自清與揚州》中也說,1948年春夏,朱自清“身體越來越壞,胃病經常發作,一發作起來就嘔吐,徹夜甚至連續幾天疼痛不止。……6月9日又來信說:‘……又大吐,睡了九天才起床,這回因為第二次並未複原,又來一下,人更瘦了……’”。
但朱自清看了聲明,毫不遲疑,立刻顫顫地提起筆,在宣言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在當天的日記中,朱自清寫道:“此事每月須損失六百萬法幣,影響家中甚大,但餘仍決定簽名。因餘等既反美扶日,自應直接由己身做起,此雖隻為精神上之抗議,但決不應逃避個人責任。”
不到兩個月,來自清便逝世了。臨終,他還不忘叮囑家人,不要購買美援麵粉,因自己是在聲明上簽過名的。
朱自清的胃病,是必須嚴格選擇食品的,而那時候麵粉是不可多得的好食品。如果他不簽字,別人也能理解。但他還是簽了。我們可以想象,朱自清不能忍受食用美國麵粉的侮辱,卻忍受了病痛的劇烈折磨,這種選擇為他贏得了做人的尊嚴,也顯示了他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骨氣。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尊嚴地活著。而一個人的尊嚴,除了需要他人的尊重與維護外,最需要的是自己用堅定的信念及風骨甚至以生命來維護和捍衛。隻有你懂得尊重自己,擁有獨立的人格,別人才會尊重你;隻要我們能夠挺起做人的脊梁,那麼即使貧窮、孤獨,內心也依然會有一份寧靜與和諧。
做人不能喪失人格
‖原文‖
求我所必求,為我所必為。當取則取,當舍則舍,如此而已。
——《孟子?離婁上》
‖釋義‖
不要我所不要的東西,不幹我所不幹的事,應當拿取的就拿取,應當舍棄的就舍棄。
品評
這句話又一次顯示出了孟子做人的骨氣與人格。的確,在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是不該要的,有些事情是不該做的,尤其是在涉及人格問題時,更是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正人君子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曆史的長河中,出現了那麼多寧願隱居山林,也不巴結討好權貴,寧願犧牲性命,也不肯屈服於人的有骨氣之人。然而,並不是所有人的骨頭都是硬的,生活中很多人就是因為缺少骨氣,才會為了虛榮、私利而不擇手段,甚至拿自己的人格做交易。
說起骨氣,大家一定會想到有著錚錚傲骨的魯迅,想起魯迅,或許還會有很多人立刻會想到那個跟他截然相反的弟弟——周作人。
當初北京陷落後,北京大學南遷,周作人留在了北京。讓人沒想到的是,在1938年2月9日,這個自稱要隱居的雅士竟然出席了由日本軍和大阪每日新聞社合辦的“更生中國文化建設座談會”。1939年8月,接任偽北京大學教授兼任文學院長之職後,又於1940年12月19日,成為汪偽政權華北政務委員會特派常務委員兼教育總署督辦,與頭號漢奸汪精衛打得火熱!
更可恨的是,1941年4月,周作人與錢稻孫等一行人赴日本出席東亞文化協議會文學部會。14日上午進宮晉見天皇後,出席日本首相的午餐會,下午便接著參拜明治神宮,然後,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往所謂的護國英靈靖國神社進行參拜!還誓言真心日“東亞永久和平之誌向相同,徑往宿舍雲”,已完全喪失了做人最起碼的尊嚴與良知。
按理說,熟讀經史的周作人應當知道大漢奸秦檜等鼠輩的千古罵名,而且,東洋指揮刀也並沒有架在他的脖子上威脅他,但他卻甘願犧牲人格,為日本鬼子賣命。
為什麼說他是“甘願”呢?這就得看看他自己的話了,據他回顧:“關於督辦事,既非脅迫,亦非自動(後來確有費力氣自己運動的人),當然由日方發動,經過考慮就答應了。”
請注意,在這裏周作人承認是“經過考慮”,可見他是權衡過名譽地位、掂量過利弊得失,才下定決心“答應”賣國投敵效鷹犬之勞的。那麼,他反複“考慮”的究竟是什麼呢?究竟是何等致命的因素,比東洋指揮刀還厲害,能讓他泯昧良知就任偽職“督辦”的呢?
我們無須揣測,周作人在《知堂回想錄》中自己就給我們揭開了這個老底。原來“該職特任官俸,初任一千二,晉一級加四百圓,至二千圓為止”。這裏必須說明的是,舊時代行政官員分四等:特任、簡任、薦任、委任。日本侵略者給周作人定的身價不低,一上台就是頭等達官,月俸一千二百圓,是他原有薪金的兩倍(合今人民幣4.8萬元)。而且還有顯赫的前途等著他:晉級可以一直加到月俸二千圓(合今人民幣8萬元)。如此在和平時期他做夢也得不到的橫財,明晃晃地擺在他眼前了,怎能不讓他心動!麵對如此誘惑,別說拿人格作交換,就是拿妻兒做交換,估計他也會考慮。
以史為鑒,做人千萬不可喪失人格。出賣人格的人,就會被千夫所指,被萬人唾棄。因此,真正有自尊心有骨氣的人,絕不會拿人格交換任何東西。晉代的陶淵明就是這樣一個人。
陶淵明從小就喜歡讀書,不想求官。家裏十分貧困,常常揭不開鍋,但他還是照樣讀書做詩,自得其樂。後來陶淵明家境更為貧寒,靠自己耕種田地根本就無法養活一家老小。親戚朋友於是勸他出去謀一宮半職,他無可奈何隻好答應了。當地官府聽說陶淵明是名將陶侃的後代,又有文才,就推薦他在大將劉裕手下做個參軍。但是沒過多少時日,陶淵明就看出當時的官員、將領互相傾軋,心裏十分煩惱,提出到地方上去做官,上司就把他派到彭澤當縣令。
當時做個縣令,官俸並不高,加上陶淵明既不會搜刮百姓,又不會貪汙受賄,因此日子過得還是不富裕,但是比起他在鄉裏的窮日子,當然要好得多。他覺得留在一個小縣城裏,沒有什麼官場應酬,也還比較自在。
一天,郡裏派了一名督郵到彭澤檢查工作。縣裏的小吏聽到這個消息,連忙跑來向陶淵明報告。當時陶淵明正在他的內室裏撚著胡子吟詩,一聽到來了督郵,萬分掃興,但是又沒辦法,隻好勉強放下詩卷,準備跟小吏一起去見督郵。小吏一看他身上穿的還是便服,吃了一驚說:“督郵來了,您應換上官服,束上帶子去拜見才好,怎麼能隨隨便便穿著便服去呢!”
陶淵明本來就看不慣那些依官仗勢作威作福的督郵,一聽小吏說還要穿起宮服行拜見禮,更不願受這種屈辱。他歎了口氣說:“我可不願為了這五鬥米官俸,去向那督郵打躬作揖。”說著,他也懶得見督郵,索性把身上的印綬解下來交給小吏,辭職不幹了。陶淵明回到老家以後,覺得整個社會混亂的局勢跟自己的誌趣、理想相差太遠了。從那以後,他就隱居起來,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閑著就寫詩歌、文章,來寄托自己的心情。
羅曼?羅蘭說過一句話:“自私和怯懦的人常不快樂,因為他們即使保護了自己的利益與安全,卻保護不了自己的品格與自信。”如果你想活得有自信有尊嚴,就應該拿出做人的骨氣來,好好守護你的人格。
做人就做堂堂大丈夫
‖原文‖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上》
‖釋義‖
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大丈夫。
品評
孟子就這麼寥寥數語,就把“骨氣”的含義準確而深刻地概括了出來。由此可見,骨氣,不僅是一種氣節,而且還是一種不可取代的人格魅力。一個軟骨頭是談不上有什麼人格魅力的,而一個鐵骨錚錚的人,則無論物質有多貧窮,生命有多短暫,他們那熠熠生輝的人格魅力,都能穿越曆史的滄桑,讓人銘記。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文天祥錚錚鐵骨的寫照。南宋末年,元軍占領臨安後,文天祥組織武裝力量堅決抵抗。失敗被俘後,張弘範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範不聽,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文天祥於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範。張弘範讀後,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